“一帶一路”樹立多邊主義榜樣

<table> “一帶一路”樹立多邊主義榜樣

12月1日,“2019從都國際論壇”在廣州開幕,多國嘉賓熱議“多邊主義與可持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鄭一見 攝

/<table>

寒意漸濃,廣州從化鳳凰山腳下卻熱鬧非凡。12月1日上午,“2019從都國際論壇”在此開幕。260餘位外國前政要、國際組織前負責人以及友好人士親屬、中外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出席論壇,以“多邊主義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開展交流對話,碰撞思想火花。

“多邊主義不能忘記普惠”

論壇圍繞“處於十字路口的多邊主義”“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治理:新理念、新舉措”等熱點話題設置了多場討論。

拉脫維亞前總統、世界領袖聯盟主席瓦伊拉·弗賴貝加認為,當前,多邊主義正受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挑戰,國際社會要積極主動推進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多邊主義,有效採取合作措施,加強全球夥伴關係。

新西蘭前總理珍妮·希普利表示:“多邊主義不能忘記普惠二字,只有真正實現普惠才能成功。在此,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樹立了榜樣。”

坦桑尼亞前總統本傑明·姆卡帕認為,全球要實現多邊主義,非洲國家是不可忽視的。但目前,在不少國際組織中,非洲國家的話語權有待進一步提升。未來需要讓非洲國家在國際組織中有更充分的代表性。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周琪也指出,應建立更包容開放的多邊主義,要吸引更多國家參與,並在廣泛代表和機制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空間廣闊

當今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瓦伊拉·弗賴貝加說,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在國際合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國際多邊合作的典範。

“中國是落實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優等生。”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指出,中國將落實工作同國家“十三五”規劃等中長期發展規劃和“一帶一路”建設結合、對接,助力各方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核心位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除“一帶一路”倡議外,中國在幫助欠發達國家獲得發展機會方面,還有大量工作可做,這為今後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了廣闊空間。

“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要綜合利用技術、知識、創新等多種要素。”克羅地亞前總理亞德蘭卡·科索爾指出,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目前,中國團隊正在克羅地亞南部建設跨海大橋項目。“這個項目是兩國友好關係的寫照。”

“和中國脫鉤就是和機遇脫鉤”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天津市原市長戴相龍表示,面對單邊主義的挑戰,中國提倡和而不同,包容發展,堅持推動多邊合作,擴大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全球化。他認為,中美兩國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從技術上講是沒法脫鉤的,需進一步管控分歧,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兩國關係。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IBM全球高級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引用詩句形容當前跨國企業的處境。他說,中美貿易摩擦使技術、標準、市場全球化等面臨根基上的動搖。“中國是全球最重要的供應鏈國家之一,中美經濟之間有很好的互補性。美國和中國脫鉤,就是和機遇脫鉤、和發展脫鉤,這不是美國企業、民眾願意看到的。”

南方日報記者 胡良光 龔春輝

▶對話

老布什第三子尼爾·布什:

我們不能將自己的體系強加於人

尼爾·布什是美國第41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的第三子。1975年,尼爾·布什曾隨父親來到中國,騎著自行車在北京走街串巷,第一次真正瞭解中國。

如今,尼爾·布什已多次訪問中國,還是喬治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創辦人及董事會主席。在“2019從都國際論壇”上,他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益良多,他對美中關係的發展前景感到樂觀。

南方日報:您見證了中美關係的發展,對中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尼爾·布什: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上世紀70年代中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強大,但我父親認為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1975年我首次來訪中國,騎著自行車看北京,那時每個人生活水平都很平均。如今看中國的發展,就像一個舉世矚目的奇蹟。中國的和平崛起教會我一點,就是美國的體系對美國有效,中國的體系對中國有效,我們不能將自己的體系強加於任何人。

南方日報:現在中美之間出現了貿易摩擦,您如何看待中美關係前景?

尼爾·布什:我堅信,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將重回正軌。以往兩國出現關係緊張的時候,兩國就會開展更深入的對話。如今,美國和中國也在對貿易問題進行深入討論,我相信,對話將帶來信任,而信任就意味著發展,互相理解後,兩國將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我很樂觀,我相信美國和中國將建立更深入、更好的關係。

南方日報:廣東正在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美國也有舊金山灣區,您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有哪些發展潛力?

尼爾·布什:粵港澳大灣區的第一個優勢是人口眾多,第二個優勢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認為它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興產業的聚集地。我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飛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