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重塑數據“生產關係”

2019-11-29 人民政協網 孫琳


區塊鏈重塑數據“生產關係”



從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集體學習開始至今,關於區塊鏈那些事兒,就成為了圈裡圈外共同關注的熱點。

行業圈裡的一些人認為,區塊鏈終於迎來了政策上的紅利;行業圈外的一些人認為,區塊鏈已經站到了新的風口上,一夜之間區塊鏈有如它的技術本身,成為了超級熱點,而對區塊鏈如何走下技術神壇,走進生產生活應用,也成為了圈裡圈外討論的熱點。

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秘書長魏凱表示,今天談起區塊鏈,我們已經不會僅僅停留在概念上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正在我們身邊落地,區塊鏈脫虛向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日益清晰。

魏凱向記者講述了幾個案例:

2018年7月,杭州互聯網法院在對一起著作權糾紛判決中認可了區塊鏈電子存證的法律效力;

2018年8月,深圳稅務部門開出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2018年,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利用區塊鏈技術已經將全市53個部門的職責、目錄以及數據聯結在一起,解決了數據缺位、越位的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2018年9月開始試運行,一年多以來已實現業務上鍊3萬餘筆。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足以說明,區塊鏈技術已經開始實現了具體應用,並在各個領域開始發揮出它本身該有的價值。”魏凱告訴記者,中國信通院2018年4月已經開始牽頭實施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目前國內外成員已達到340多家。最近,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組織評選的一批高價值的區塊鏈案例中,工商銀行、國家電網、南方航空等眾多央企和行業龍頭身在其中。可以說,區塊鏈的獨特作用正在凸顯。

那麼,為何當下會把區塊鏈的位置放的如此重要,它的獨特作用到底體現在哪裡?魏凱給記者的回答是,區塊鏈的核心就在於它能破解“數據”相關的諸多難題。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當前,數字經濟剛起步,就面臨著數據不可信、數據確權難、數據孤島嚴重、數據壟斷等‘先天病’,根本原因恐怕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很多技術工具和制度是面向傳統經濟的,無法適應一日千里的‘數據生產力’發展。不破解這些難題,不治療這些‘先天病’,數字經濟可能‘寸步難行’。”魏凱介紹說。

按照魏凱的分析,區塊鏈則是一種分佈式的網絡數據管理技術,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重要發展。區塊鏈利用密碼學技術和分佈式共識協議保證網絡傳輸與訪問安全,實現數據多方維護、交叉驗證、全網一致、不易篡改。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極大提升數據的可信水平,更是有望扭轉當下數據擁有、使用和利益分配日趨集中化的趨勢,推動數字經濟向著更加互信、共享、均衡的方向發展,從而徹底重塑數據的‘生產關係’,為開創出有別於工業經濟時代的新模式提供路徑。”魏凱表示。

記者發現,最近有媒體發出有關數據的一則消息:10月31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並列參與分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對此,魏凱表示,從這個消息來看,我們已經開始為數字經濟做最基礎的制度上的準備了,而區塊鏈恰好是能為制度進一步落實,提供了一種值得探索的技術路線。

不過魏凱也提出,區塊鏈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他認為,區塊鏈主要適用於開展跨機構的數據資產的管理,有助於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協作效率和建設可信體系。但同時,區塊鏈無法單獨發揮作用,需要和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