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街巷吹哨、部門報到”讓城市管理精細化

“這處路面破損面這麼寬,來來往往的車輛都得繞著走,而且又是在學校門口,很不安全,需要抓緊與市政協調儘快解決。”臨河區金沙社區的“街長”楊海燕在巡查中發現,巴彥淖爾市民族藝術學校門口街道上一處路面有破損,不僅影響市容,造成交通不暢,還存在安全隱患。她在記錄到工作日誌中的同時,立即聯繫市政工作人員協調解決,不到半天功夫,破損道路就被修補完畢。

“現在看起來解決這類問題似乎很容易,但在未實行‘街長制’以前,解決起來可沒這麼簡單。”楊海燕是金川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今年5月份她成為了金沙社區的一名“街長”,每天除了單位日常工作,便是在管轄路段、小區徒步巡查,並將發現的各類城市管理問題通知相關職能部門,即查即改。

臨河區:“街巷吹哨、部門報到”讓城市管理精細化

“城市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會表現在街面上。”金川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溫順斌說,金川街道轄區總面積7.2平方公里,下設6個社區,住戶61217人,轄區內共有行政事業單位273個、企業14家,街路22條,公園5個,面臨的城市管理問題十分繁雜。“社區裡存在的私搭亂建、道路破損、亂堆亂放、油煙擾民等疑難事,以往是難以解決的,現在‘街長’一經發現,就能立刻通知職能部門整改,形成了‘街巷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機制,真正使權力下沉到了基層。”

臨河區:“街巷吹哨、部門報到”讓城市管理精細化
臨河區:“街巷吹哨、部門報到”讓城市管理精細化

部門合力不足,“五指分散不成拳”;基層力量不強,“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在城市基層治理領域,這些問題普遍存在。為了切實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從去年3月份起,臨河區在城市管理中探索實施了“街長制”,構建“1+N”的治理新模式。“1”即每條街道明確1名分包街長,牽頭整治街道城市管理各類問題;“N”即每條街道都配備執法、交警、市場監管、物業、環保等部門職責聯繫人各1名。由“街長”統一協調“N員”,對責任區域內道路、小區的市政設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和環境衛生等實施全面綜合管理。

臨河區:“街巷吹哨、部門報到”讓城市管理精細化

連日來,記者在金川街道轄區仔細觀察,發現街面十分整潔,無門店佔道經營現象。在並不寬敞的街道上,無論是機動車還是非機動車,都沒有亂停亂放的現象。李桂蘭在盛世豪城一家麻辣燙店打工,她告訴記者,現在街面、小區比以前整潔了很多,一出現髒亂現象,就馬上有人來處理,沿街做生意的老闆也比以前自覺了很多,會主動維護街面環境衛生。

“這個‘街長制’搞得好,以前廣場上的這些健身設施老化、損壞得挺嚴重,都不知道該找誰修。現在這些‘街長’認真負責,查得仔細,要是設施哪有損壞,都能及時給維修、更換,我們這些老年人每天到廣場上鍛鍊身體,心情都不一樣了。”家住熙城國際的白翠蓮老人提起“街長制”讚不絕口,希望這項制度能夠長期推行下去。

記者手記

“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就是街道社區遇到難解決的問題,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給予支持配合的,街道負責第一時間“吹哨”通知召集,各相關部門立即到基層“報到”,大家合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如此一來,政府部門跟百姓走得更近了,城市建設、管理與服務保障工作真正與百姓生活實現了無縫銜接,在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的同時,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也更高了。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