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交通改變區位,
未來從腳下開始。
如蛛網般密織的全市萬里農村公路,
似條條綵帶鋪就百姓幸福路。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沐川鄉村路網 沐萱 攝)


四好農村路,百姓致富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四好農村路”建設,

工作優先謀劃、措施優先落實、資金優先保障,

促進建管養運協調發展。

犍為縣躋身“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峨眉山市、沐川縣、金口河區成為全省示範縣。

路路相通結成網,心心相連奔小康。截至2019年8月,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等級公路佔比提高到84%,211個鄉鎮和2042個建制村100%通水泥(油)路。廣大農村群眾切實獲得交通出行、脫貧致富的幸福感,農村公路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服務農村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愈加凸顯。

抬腳踏上水泥路

出門坐上公交車

“過去到縣城要30多分鐘,現在公路修到家門口,坐車只要10多分鐘。”張有誼家住犍為縣清溪鎮洛江村,村子距離鎮上約4公里,距縣城11公里。農村公路修成之前,村民進城大多打摩的,車費10多元,還不安全。2015年,新建的清大公路直通村口,張有誼和村民們有了更好的出行選擇。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犍為縣清馬公路)


“70歲以下坐公交去縣城只要3元,70歲以上免費。”張有誼感慨。2009年起,清溪鎮作為犍為首批試點鄉鎮,開通8座以下便民小巴,村民只需要電話預約,便可等待上門接送等服務。而今,犍為全縣有便民小巴201輛,覆蓋347個村;開通城區“一元通”公交線路11條、城鄉公交線路24條、便民小客線路145條,城鄉公交率、建制村通車率達100%,老百姓出行安全便捷。

農村公路打通城鄉微循環,犍為縣走在前列。“十三五”以來, 我市著力打造一體化交通,推動同城出行,農村群眾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正在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公交”逐漸變為現實。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等級客運站91個、簡易站及招呼站888個,開通農村客運班線236條,投放客運車輛756輛,全市211個鄉鎮和2042個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100%和92%。同時,建立“雙超”治理長效機制,路政巡查率98%以上,查處率97%以上。

交通+綜合物流

花果有了新出路

犍為天御新農新城水果批發市場,水果經營戶餘三剛賣出一箱草莓和一箱葡萄。“去年10月從犍為縣城北市場搬過來,比以前生意好,賣的貨多,銷售額上漲了20%左右 。”餘三樂呵呵地說。

犍為天御新農新城是四川德潤星農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現代農業綜合性服務平臺。項目佔地168畝,建築規模12萬平方米,總投資規模4.5億元。負責人王豔婷介紹,便利的交通是項目落地此處很重要的原因。項目地處樂宜高速犍為南出口,背靠樂宜高速,緊鄰國道213線與仁沐新高速及五犍沐快速通道,是沐川、馬邊、雷波等地到成都的必經之路,也是犍為“縣城—清溪”一體化規劃的核心區域。

結合交通優勢,天御新農新城全部建成後,將形成川西南最大的“鮮茶、鮮花、鮮菜、鮮果”集散地,有效輻射雲貴川結合部樂山、宜賓、涼山等10餘個市州農產品倉儲物流批發交易流通。

天御新農新城是犍為縣“交通+綜合物流”的一個縮影。目前,依託“四好農村路”建設,該縣已建成縣級物流中心1個、配送中心1個、鄉級綜合服務站30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156個,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達100%,實現了城鄉物流無縫銜接。

犍為縣“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峨眉山市、沐川縣、金口河區全省示範。2018年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現場會在樂山召開,樂山經驗受到與會嘉賓一致好評。

未來,夾江縣、馬邊彝族自治縣、井研縣、市中區、峨邊彝族自治縣、沙灣區6個區縣均要達到“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考核評比指標要求,力爭創建2個省級示範縣。同時加強示範鄉村建設,計劃實施13個示範鄉(鎮)、130個示範村、900公里示範路,營造“四好農村路”建設濃厚氛圍。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馬邊茶產業路)


密織鄉村公路網
托起村民致富夢

修成一條公路,帶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交通攻堅大會戰,全市新改建農村公路超過5000公里,實施急彎陡坡、臨水臨崖、事故多發等農村公路安防專項工程超1200公里,整治暢返不暢891.5公里,窄路加寬3500公里,打通脫貧攻堅便民路、致富路、產業路。依託交通攻堅,全市136個省定貧困村、175個市定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黃泥村產業路)


在峨邊彝族自治縣,坐落在海拔1500米高山上的新林鎮黃泥村,原本是一個閉塞、貧窮、落後的小山村。脫貧攻堅以來,先後硬化3條通往鎮和縣城的農村公路,又硬化通組連戶路和產業路,形成四通八達、外聯內暢的交通優勢,帶動全村發展特色高山產業、村民脫貧致富。

2018年,黃泥村在省農科院指導下,結合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狀況,建起桃產業園,種植桃樹1000畝、杏樹100畝,隔年又做優做深“林下文章”,套種蔬菜中藥材千餘畝。

今年8月,黃泥村產業園一派繁忙景象,上百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此務工,有的在地裡收番茄、摘辣椒,有的在路邊打包、裝車。看著一車車的番茄、辣椒運走,3組村民沙庫石左心中歡喜:“當初選擇回家鄉發展產業是對的,現在公路修到產業園,蔬菜一車一車拉到城裡賣,黃泥村的好日子來了!”

路通了,人心聚攏了,希望升起來了。黃泥村創建“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公司流轉農民承包地,合作社負責管理,農民不僅有租金,還可以有每天80元務工工資,到了年底還有分紅。黃泥村“第一書記”宋昌俊告訴記者,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黃泥村村民在產業園務工收入超過200萬元。

黃泥村的變化,吸引了不少像沙庫石左這樣外出務工的村民重返家鄉創業。“現任的村主任俄覺小兵和高山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魯子曲體都是村民返鄉的典型,他們放棄高薪,返鄉助力黃泥村脫貧致富。”宋昌俊說,黃泥村不會讓她的建設者失望的。

“待明年春天,千畝桃花盛開之時,黃泥村的旅遊觀光產業將正式亮相。”宋昌俊開心地說,依託四通八達的通村公路,黃泥村將吸引更多遊客前來看山、賞花、摘果、採藥,走上農果藥旅融合發展之路。

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產業環線連接通村路。峨邊已全面硬化19個鄉鎮、58個預脫貧村和部分彝家新寨建設村的連戶路共250公里,縣、鄉、村、組、戶五級道路也已連通,10戶以上群眾聚居區通組路覆蓋率達到100%,戶與戶之間連戶路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建起四好農村路
引來遊客進鄉村

峨眉山市,“四好農村路”和旅遊做起了加法。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峨眉茶山戶戶通公路)


農村公路支撐“佛教、武術、禪茶”文化深度開發,帶動體驗遊、居家遊等深度旅遊發展,分解黃金週期間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壓力。配套“五大精品旅遊區”,建設採茶、賞花、摘果、垂釣等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成桂花橋鎮等5個鄉村旅遊示範鎮,帶動大小旅遊協調互動的全域旅遊發展。

村道公路建成後,峨眉山市桂花橋鎮紅山村利用交通區位優勢,拓展農業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約50萬元,村民年收入約1.8萬元。紅山村先後被評為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鄉村、四川省衛生村、峨眉山市文明村。

“四好農村路”領跑,峨眉山市初步形成鄉村旅遊小環線,百花齊放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汪家花海、普興桃花、天全李花、沙溪彩林、川主苦筍、月南花鄉、紅山水產樂園等眾多鄉村旅遊品牌日漸成熟、不斷壯大,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觀光旅遊。

眼下,峨眉山市正掀起新一輪“交通大會戰”高潮,圍繞鄉村振興,以“四好農村路”示範路為標準,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全面推動交通轉型升級,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約建設、優質養護、安全運營、便捷服務”農村公路體系,全力建設人民滿意致富路。

縣有示範,村有亮點。2016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達53.7億元,其中市財政提供3年貼息4040萬元,支持2900公里通村公路達標建設,每年預算3000萬元支持“四好農村路”示範鎮、示範村和示範路建設,對全國、全省示範縣分別予以1000萬元和500萬元配套獎勵。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金口河區永勝鄉公路)


“交通+”戰略深入實施,
交通與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農村公路

趟出樂山全域開放新天地。


未來從腳下開始!樂山農村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