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話,告訴你們在這裡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1、把鞋子放在門外——會遭來殺身之禍
  咱們在中國會覺得有時候比如鞋子髒放在門外,或著出去跑了一天出了汗,要把鞋子放在外面晾一下。然而,後來才聽說,鞋子放在門外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因為,只有亞洲人(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喜歡把鞋子放在門外。而亞洲人在美國還有幾個特點:
  1) 體格比白人黑人瘦弱,容易欺負
  2) 喜歡用現金(美國可是沒有地方收微信支付寶哦)
  3) 往往家裡沒有槍

這就導致門口擺放鞋子的亞洲人變成了暴力犯罪分子的重點攻擊對象,尤其是家裡開餐館的的亞洲人,更是容易被犯罪分子這樣盯上。

當然也分區域,如果住在白人、黑人較多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鞋子的擺放。而比如在硅谷這附近,小區裡面全都是碼農,除了印度人就是中國人,把鞋子放在門外的就比較多,這樣情況下就問題不大了。

2.在陽臺上晾衣服
  一定覺得我是在開玩笑對麼?晾衣服都不行,難道洗了衣服難道就捂著?衣服不是都要捂臭了?尤其是上海的特色風景線——萬國旗,到了美國就不能盛開麼?

開始我也不能理解,陽臺上為什麼沒有晾衣繩、晾衣架?本來還想自己扯一個,但是被房東勸阻了,房東是個白人老爺爺,我也沒有問他理由,心裡想,可能是覺得這樣不禮貌?後來,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後,總結了一下幾個不能在陽臺上晾衣服的原因

1) 美觀問題
  2) 美國電費很便宜,用烘乾機一個月也不到7美元,美國人都用烘乾機。
  3) 美國人房子大,沒有必要晾到屋外
  4) 花粉過敏,美國人很多都過敏,曬在外面的衣物容易沾上花粉
  5) 美國人不能理解“曬”的意思,曾經跟美國朋友解釋這個概念,他想了半天說“So you mean sunshine can kill bacteria?”

另外一點,從自我保護的角度,就像上面說的,放鞋子和衣服在屋外都會被人發現是亞洲人,也不太安全。

3、說任何話與種族相關的話
  我曾經給一個白人小哥講了一個笑話:
  “Do you know why the black like white chocolate(你知道為什麼黑人喜歡吃白巧克力)?”他想了想,一臉茫然。我告訴他“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bite their fingers(因為他們不想咬到手指頭)”。

他愣了一秒鐘,然後笑得前仰後合。
  不過接下來非常嚴肅地告訴我“You don’t want to tell the jokes in public. Otherwise, people would think you are very racist.(千萬別在眾人面前講這個笑話,否則別人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嚴重的種族主義者)”

當時我並不理解,我想我一個黃種人,笑話黑人,對於白人來說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甚至百步笑五十步。來美國之前我們都聽說美國崇尚民主和言論自由,如果因此以為你就可以暢所欲言,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在美國說話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確)非常重要。

4、假裝不懂英文
  在美國,大城市裡遍地躺著流浪漢,還經常會有人出來跟你要錢。有一次碰到這樣一個上來要錢的,我假裝聽不懂,就走了。後來每天上學要路過那裡,都會有那個流浪漢蹲守在同一個地方,再上來跟我要錢,我仍舊假裝聽不懂地走開了。

然而有一天,在路過同一個地方,碰上同一個流浪漢的時候。他走過來,用中文!日語!韓語!問了我一遍“能給我點錢麼?”
  瞬間崩潰。。。。。。

5.去醫院看急診
  曾經給同班的中國同學打電話,聽他聲音有些慌張“剛才切菜的時候,把手指切破了,而且不是創可貼能挽救的,挺嚴重,直接接掉了一塊肉!我正在去醫院的路上。”我一聽人家都這麼說了,趕緊安慰,讓他好好治療。

不過掛完電話,心裡總覺得還忘了說什麼。因為記得師兄師姐告誡說,在美國不要掛急診,尤其是留學生的保險基本不管急診,很貴。等切破手指的同學再聯繫我的時候,我得知,他去醫院包紮傷口的賬單是:2000美元!

同學說:不掛急診有必要去醫院?美國那速度,等排到你,手上的傷口估計也好了

貳仟美元!Two Thousand Dollars!USD $2,000.00!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急診很貴。。。。。。應該說,非常貴,相當的貴,不一般的貴。。。。。。

6. 在美國人面前說任何人胖
  我們中國人經常拿胖瘦作為日常談資,有點像是開玩笑,但也算是對別人的關心:“最近怎麼胖了,看來伙食不錯。”還有每個班裡是不是都有一個人被大家叫做“小胖”,或者“大胖”。

但是在美國,這種話堅決不!能!說!因為出國前聽到師兄師姐的告誡,堅決不說美國人胖,所以我沒有說過任何一個美國人胖。但是後來發現,即便在美國說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胖也不行。有一次大家要一起參加一場活動,我跟負責組織的美國人說“一會還有一個我的朋友來,就是上次你見過那個短髮的胖胖的女生。”

我說的那個朋友是個中國妹子,平時我們用“胖胖的女生”這樣形容並沒有任何惡意,即便這個女生在與大家見面之前,在群裡介紹,也會說自己“短髮、胖胖的”。當然我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女生喜歡別人說她胖。”然而, 當時那個美國同學的表情,卻是一副“你確定你們是朋友麼?你怎麼這樣黑朋友?我好怕做你的朋友”的表情。。。。。。

搞得我也覺得不好意思了,尷尬地笑笑。後來也向自己朋友道歉,我說今天不小心在美國人面前說到你的時候用了“fat”這個詞。然而,我的朋友說:“曾經,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個胖子,說別人胖也無所謂,結果我就說了一個美國人胖,然後,遭到了嚴重的鄙視。”
  可以總結一句“不要以為自己胖,就可以笑話比自己更胖的人。”

7. 拿著方便麵去接熱水
  有沒有想想過在美國出差旅遊的時候,帶上一碗紅燒牛肉麵,撕開調料包,灑在麵餅上,然後端著到處找熱水,那。。。。。。這一碗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最後估計只能扔掉。

當你拿著空的保溫杯在公共場所找熱水,會發現一無所獲。如果你直接問別人“Do you know where is hot water?” 得到的答案是“In the restroom.” 因為美國人洗手喜歡用熱水,所以洗手間的水池都是冷熱水可調節的。但其它地方,沒有熱水!

而且,在美國沒有保溫杯!其實後來發現應該說他們有保溫杯,但是他們並不用來保溫,而是用來保冷。但是剛來美國的時候,去買保溫杯,當時我英文還不太好,問店員“Do you have a cup that can keep the water warm?” 得到的回答是“Do you want to keep it warm or keep it cold?” 我就發現他們其實叫保溫杯Vacuum Cup(真空杯),而且他們都是用來裝冰水,怪不得一開始我問keep the water warm的時候,店員覺得很奇怪。

可是,中國人愛喝熱水是世界著名的。媽媽都跟小朋友說“怎麼喝涼水呢?小心拉肚子。” 身體虛弱的老年人喝熱水,生理期的女孩喝熱水,早上醒來喝一杯熱水,天冷了取暖喝一杯熱水,學校再窮也會在教學樓裡裝一個燒水的大罐子,讓大家接熱水,綠皮火車再破也少不了熱水,企業老闆、機關單位領導幹部早上一到辦公室,也都人人拿出一個保溫杯泡茶喝熱水。

所以,作為一箇中國人,沒有熱水怎麼活?!在研究很久之後,我發現了一個可以找到熱水的地方,就是拿著空的保溫杯去某巴克,直接讓服務員把你的保溫杯裝滿熱水,其實還是會得到異樣的眼光,但他們肯定會給你,實在是想喝熱水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8.給美國人吃辣的東西
  來到美國,才意識到一點,美國食物是沒有“辣”這個選項的。所有的“辣”的食物,在美國都是舶來品,可能是墨西哥菜、韓國菜、中國的川菜。美國人最早從英國來, 英國的食物也就主要是烤牛排、烤魚排、土豆胡蘿蔔、奶酪什麼的,的確也沒有什麼辣的。

我們在中國吃肯德基,可能會點香辣雞腿堡,但是美國沒有這個選項。美國的川菜也都很不辣。什麼叫很不辣?基本上就是魚香肉絲的辣度。


  啥也不說了,來包辣條吧。

9. 買酒的時候不帶證件
  小時候家裡只要有客人來,老爸就會給我錢讓我去小賣鋪買酒。買酒這種像“打醬油”一樣稀鬆平常的兒!童!活!動!
  在美國是不可能的。其實以前就在新聞媒體上看到過外國未成年人不能喝酒什麼的,但是真的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還是覺得有點尷尬。

剛來美國的第一個星期,幾個中國留學生打算慶祝一下,大家各自去買東西,其中我需要負責買酒,然後就像小時候一樣到了附近小賣鋪,從貨架上選了一瓶酒,結賬的時候,收銀員就問:“ID, Please.(請出示證件)”對啊,沒帶護照,(剛來美國,也還沒有駕照,只有護照作為唯一證件)

“Oh……Um. But do I look under age?(哦,額,我看起來像未成年麼?)”那個時候我正在讀美國法學院(美國沒有法學本科,所以都法學院都是研究生,肯定不是未成年了)。
  “You look like 15.(你看起來才15歲)。”
  Fifteen?
  15歲?
  十五歲?
  拾伍歲!

其實並不是店員故意為難我,在西方人眼中,我們亞洲人是不顯老的。如果你拿一些中國明星的照片給美國人看,他們會覺得這些都是童星,美國人說:


  鹿晗看起來12歲
  吳亦凡看起來14歲
  黃曉明看起來16歲

像我這種讀研究生的高大的北方人還被認為15歲,後來瞭解到身邊有嬌小的南方妹子,做律師十幾年了,孩子都上初中了,結果她本人在一次活動中穿著運動裝,沒有穿正裝,被美國人誤認為是初中生。。。。。
  此刻我們的心情。。。。。

10.複印書
  這在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了,大學校園打印店再平常不錯了,封上一個藍色的皮或者綠色的皮,作工雖然糙點,閱讀起來是沒問題的。小作坊就靠著這個賺錢,尤其是熱門的幾本書,每次開學提前複印幾十本,賣給學生。打印店也賺錢,學生也省錢。
  可是到了美國,複印書這件事情
  絕!對!不!可!以!

 沒錯,我們一開始也是這麼像的,美國的書都是很貴的,教科書尤甚,幾百頁上前頁的法律教科書,一本就是三百美元!叄佰美元!Three Hundred Dollars!USD $ 300.000!
  就是這麼貴,因為美國保護知識產權很完善。書的定價都是很誇張的,一個學期選個七八門課,兩千美元就出去了。2000美元!貳仟美元!Two Thousand Dollars!USD $ 2,000.000!

曾經我們剛來的幾個中國留學生到圖書館借來了教科書,複印了,人手一份。結果,上課第一天,課間有一個不說中文的HK人,跑過來說:“You need to buy the book. This is not China.”我們當時都不理他,覺得他是假洋鬼子,就知道欺負我們新來的留學生。

不過很快在我跟當時已經回國師姐打電話的時候,瞭解到,複印書的確是在美國很嚴重的違法行為,曾經他們那一屆,碰上硬茬的美國人,還給報了警。。。。。。後來在想,為什麼要這樣?美國的窮人也不少,如果這樣子,其實也基本跟種族歧視一樣,讓窮人根本上不起大學。

後來學到憲法的Equal Protection(平等保護),才明白,雖然種族、性別、年齡的其實在美國不允許,但財富的歧視是不違憲的,美國的法理認為財富是人人可以追求的,不像種族、性別、年齡一樣不可改變。所以針對財富的歧視是一種合理的歧視。

而且進一步瞭解到,美國法學院裡不成文的習慣是,美國的教科書每兩三年都要再版,只要教科書再版了,哪怕只是改動了幾頁,增刪了很少的內容,教授都會用最新版的書,佈置作業用的頁碼,也都是按照新版書的。

雖然大多數留學生也就用了舊版的湊合著(因為就像iPhone一樣,新版出來了舊版就會降價),但是美國人基本上都會用新版。這裡說的美國人,也基本上都是白人。美國法學院仍然是白人的天下,這也導致了掌握美國最重要社會關係的律師界仍然是白人的天下。

 後來聽說,其實理工科院校,比如德克薩斯農工,佐治亞理工,麻省理工,等等中國人扎堆的美國理工科院校,複印這種事情還是沒太有人管。但是美國法學院這種白人佔95%以上的地方,複印書就是要注意的問題了。

 11 在公共場合板著臉
  誰還沒個傷心事,昨天晚上打麻將輸了,今天上班我就板著臉,難道不行?家裡死人了,我板著臉難道不行?
  可以,如果你開車,在車裡板著臉沒事,但是如果你走路,路上一定會有一大堆不認識的人上來問你,“Are you OK? ” “You look pale.” “Why are you so sad?”

注意,是不認識你的人,路人!
  他們為什麼這麼多管閒事?
  後來發現,美國人有一種莫名的樂觀,莫名的自信,似乎每個人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以感染周圍的人。其實這樣的確有點累,走在路上,別人都是會跟你打招呼的,只要你跟對面的人有眼神交流,一定要笑!

可是哪能天天那麼開心,總會有不順心的事情。但是,仍然要笑!
  即便已經很疲憊,前一天晚上加班到三點,早上九點又上班,仍然要笑!那如果我就是不想笑怎麼辦?!那麼就會到前面的場景,一堆人上來問你“Are you OK? ” “You look pale.” “Why are you so sad?”美國文化中的這一點有點“情緒綁架”的意味。

每個人都會有不開心的時候,而且往往不開心的時候就只想一個人難過一會,周圍的人都別煩我。當然這一點也要分地區,在廣大的美國,基本上都是適用的,但是在紐約,這一點的確不適用,紐約就像東京、上海這種所有人每天爭分奪秒的地方一樣,前面的人走慢一點,都要被後面的人踩到,擠地鐵也是要靠搶。

 12. 相信美國人對你的稱讚
  就像上面說的,美國人有莫名其妙的自信,他們也喜歡給別人莫名其妙的鼓勵,經常沒事就誇讚一下別人。一起去飯店吃飯,無論飯店的東西多麼的普通,就是標準的越南米粉(基本上就是在中國最簡單的米粉的樣式),老美都會感慨一番“Oh! This is amazing! This is the best pho(越南米粉的英文) I’ve ever taken.”

 剪了一個新的髮型,第二天見到大家,所有人都會Oh! Amazing! 然後一堆華麗辭藻形容這個髮型是多麼適合你。這要是擱在中國,有個別人誇一兩句就不錯了,甚至男生之間還經常互相開玩笑,說你這個新發型像瓜皮、什麼狗啃的。

新來的同事,問我在美國有家人麼,還是自己在這邊。我說我父母在中國。結果同事說“That is amazing!”我實在不能理解這個時候說“Amazing” 是什麼意思。。。。。
  同事一臉抱歉,說她只是想表達我自己在這邊奮鬥很棒。。。。。。所以後來總結出來,美國人說的什麼Amazing, Awesome, Fantastic,這些都是“不錯”,“還行”的意思。

13. 每天穿同樣的衣服
  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有同事善意提醒,在美國的辦公室,每天不能穿同樣的衣服,每天的衣服都要換。同事告訴我,因為西方人汗比較大,穿一天就都臭了,而且西方人腋臭的比例非常高。怪不得他們都用香水。。。。。。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他們美國人的確每天都會換衣服。可是不能因為他們臭就以為我們也是臭的吧。最終,我還是沒有嚴格貫徹落實這一個不成文的規則。

14. 在簡歷上貼照片
  就是這麼的離奇,其實這種做法是為了避免種族歧視問題。就像上面說的,種族問題在美國很敏感,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簡歷上不能貼照片,避免用人單位一看你是什麼種族的人就把你否認了。

其實面試的時候還是會看到這個人長得什麼樣,所以這個制度作用也沒有那麼大, 而且很多人從名字也可以看出種族,什麼“Muhammad”一看就是中東的,中文姓氏“Chen(陳)”“Wang(王)”“Li(李)”,韓文的“Kim(金)”,日本的“Sato(佐藤)”。不過我們也就入鄉隨俗了吧。

 15. 送禮超過20美元
  這點主要針對公務人員,給政府的人送禮20美元以上就算行賄。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嚴格,你送給老外一些中國的工藝品,他們都會非常開心。不過因為有這樣的法律,也形成了在美國不送厚禮的習慣,美國人不會像我們這麼看重“送禮”這件事。

16. 在美國人面前吃豬蹄、牛百葉等食物
  以前也聽說過美國人不會動物器官,包括頭、脖子、爪子、各種內臟,但是沒想到他們對這些東西的忍耐程度這麼低。美國辦公室裡,大家也會中午帶飯,熱愛烹飪的我精心給自己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紅燒蹄髈,周圍放了一些西藍花。

好心的同事問我“What is in the broccoli?It looks amazing”
  我其實有點擔心告訴她真相會不會傷害到她,所以小心翼翼地說:“pig feet.”


  同事的表情瞬間,像是要把剛吃的午飯吐出來似的,說“Ewwww……..(美國人用來表達噁心的詞)”

後來在一次聚會中,有個同事問我推薦一下家鄉的美食,我第一句就說“You would probably feel the food I recommend is disgusting.”
  同事說:“Disgusting? I worked in Hong Kong for five years.”
  我問他如何面對disgusting food, 他說他會用刀叉把食物弄亂,讓人看起來像是他吃了。

17. 在超市找速溶咖啡
  剛開始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發現課業緊張,需要喝咖啡提神,於是就到商店裡買咖啡。可是到了商店,發現這裡的咖啡跟我認識到的咖啡怎麼不太一樣。。。。。雀巢三合一呢?怎麼都是各種咖啡豆、咖啡粉,沒有任何一種咖啡長得像我們在中國喝的雀巢三合一。難道美國人不喝速溶咖啡?

後來經過多方考證,唯一在美國能買到速溶咖啡的地方就是亞洲超市,美國人不喝速溶咖啡!那美國人怎麼喝咖啡呢?最簡單的辦法,對他們來說是速溶咖啡的,就是用專門的膠囊咖啡機,可以打咖啡出來,這種往往在公司裡面用, 比較方便。而美國人的家裡,往往是兩套設備,先用磨咖啡豆機把咖啡豆磨碎,然後用煮咖啡機器,把磨碎的咖啡豆鋪在濾紙上,用煮咖啡機把咖啡煮出來。

後來回想了一下,在日本和韓國都喝到過速溶咖啡,發現他們也是愛喝速溶的,難道只有東方人才喝速溶咖啡,真正的西方人並不愛喝速溶咖啡麼?的確如此,就像是我們中國人喝茶,肯定首選茶葉,而且會非常講究茶葉的品質,幾乎家家都有一個愛收藏茶具的爸爸或者爺爺.

而美國人喝茶一律都是用立頓茶包。所以可以說是因為美國人不太懂茶道,所以就用簡單的茶包,雖然品質不高,但不容易出錯;中國人不太懂咖啡,用雀巢三合一也是同樣的道理。那麼雀巢在美國也存在麼?逛遍了各大超市,發現雀巢在美國主要經營奶粉和熱巧克力粉。

18.忘了從中國拿被罩
  第一次來美國的時候,媽媽擔心我不會照顧自己,給我帶了床單被罩枕巾,當時我覺得真是麻煩,幸好你沒給我把被子也帶上,那一個行李箱就塞滿了,我別的什麼都裝不下了。結果到了美國,室友的媽媽沒有給她準備這些,我就陪室友去超市買被罩床單枕巾。

找了一個套裝,很開心地買回來了,也不貴,心裡還抱怨我媽給我帶這麼些沒用的東西在箱子裡面佔空,還不如我在美國買。可是過了一會,室友就發現了問題,怎麼裡面有兩個床單,而沒有被罩?難道買錯了?又到了超市,再去看,發現所有的床上用品都沒有“被罩”這種東西!

 沒!有!被!罩!
  那美國人直接蓋著被子芯睡覺麼?太容易髒了吧。後來請教了我們的師姐,得知,美國人的被子原理是這樣的:被子芯下面還有一張布,用來隔離人和被子芯。也就是說,一張床在有人睡覺的情況下是這樣的結構
  1)被子芯
  2)多餘的床單
  3)人
  4)真正的床單
  5)床墊

感覺原理相當於
  1)麵包片
  2)芝士
  3)肉餅
  4)芝士
  5)麵包片
  所以他們的床上用品原理和漢堡是一樣的。。。。。。。
  室友無奈,按照美國人的方法睡了半年,直到寒假回家,果斷拿了被罩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