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能否重回“16年水平”?專家直言不諱,房產失去“升值”屬性

轉眼的功夫,2019年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月,可以說,今年樓市迎來了“全劇終”的倒計時。年末正是各行各業十分忙碌的時候,樓市也是如此。房企忙著借錢,忙著還債,忙著趕工,忙著交房,忙著銷售……但就是這樣忙碌也沒能“熱身”成功,寒冬的涼意讓人們意識到沒人居住的空置房終究是沒有人氣兒、冷冰冰的鋼筋水泥,想要讓樓市暖起來,還是得迴歸居住屬性。

房價能否重回“16年水平”?專家直言不諱,房產失去“升值”屬性

對於房地產而言,今年可謂是轉折的一年,因為他打破了全國“同漲同跌”的淡旺季和大小年,也打破了“永漲不跌”的神話。即便一些小城市還有所增長,但就全國而言只是一小部分,還需要時間消化,因此不能以偏概全。理性的人大概都能有所觸動,可就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從美夢當中醒過來,還妄想以房撈金。比如近期,網絡上一篇文章關於“三年後讓房價重回16年”的文章火了。在眾多點贊當中,很多剛需迷失了方向,房子未來到底是“漲”是“跌”?買房到底要不要等呢?

我們應該搞清楚調控的概念和目的是什麼,“不漲”並不一定代表會“跌”,“一城一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平衡”穩定房價,“穩漲穩跌”是正常的,但“大漲大跌”肯定不會再允許發生。因此,網絡上哪些有關會回到哪一年的文章都有忽悠的成分。

融創孫宏斌就曾說過:“房價降30%我們都不存在了”,這並不是信口開河。由於很多房企多靠借債來“拆東牆補西牆”,因此在3年前樓市火熱之時,高價圈地接盤的房企如今的確亞歷山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房子此前能大幅增長,如今卻難大幅回落的原因。

房價能否重回“16年水平”?專家直言不諱,房產失去“升值”屬性

作為購房者,應該保持一顆冷靜的平常心,不過“不以房喜,不以房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千百年來,國人就是太過重視房子,才慣壞了如今的市場,這個觀念一時半會兒很難改變。買房的別再指望著升值,踏踏實實住著,閒房交稅出租是最理想的市場環境。沒房的也別杞人憂天,把買房當成人生的全部,犧牲自己甚至全家人的一切去換真的不值當。

曾經人們拒絕“負債”,不全款不買房。如今,人們的“負債率”之高超乎想象,不少人放棄夢想與生活,被房子困了一輩子。近10年以來,國民儲蓄率持續下降,槓桿率卻在不斷升高。每天睜開眼睛面對的就是賬單帶來的壓力,毫無快樂可言。儘管嘴上罵著萬惡的房價,行動上卻依舊身體力行的支持這房產倒賣者的生意,美其名曰“向現實低了頭”,誰之過?無非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關係。

好在“房住不炒”是長效機制,近幾年大概不會放鬆,所以盼著風頭過去後再捲土重來的人還是別瞎耽誤功夫了。不僅不會“鬆綁”,還可能更加嚴苛。因為近兩年,有關房產稅、預售制、公攤面積等事情的徵求意見都已發出,在討論統一之後就會落地,所以制度只會越來越完善。同時,各地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緊建設,各大集團企業也都開始為人才配置住房。

房價能否重回“16年水平”?專家直言不諱,房產失去“升值”屬性

除了人盡皆知的格力董明珠之外,華為任正非也用行動做出回應。11月27日,華為子公司綠苑實業以底價84490萬元摘得松山湖約12萬平方米的商住用地。該地將用作松山湖園區重點及高端企業人才房,精裝修售價不高於10050元每平,且只能在園區內流轉。資料顯示,東莞松山湖周邊房價每平方米約2.6萬元。相較於周邊房價,降幅達到了61%!這就意味著,未來房子失去“升值”屬性,不是不可實現的。

對此,人民網釋放了重要信號,把未來的房價發展說的很明白了。在其轉發的文章中明確提到了“明年全國商品房將進入供大於求局面”。企業專家曹德旺也直言不諱,未來兩三年,會有很多有錢人開始處理多餘房產,降價拋售都不稀奇。

綜上所述,不要信所謂“買房要趁早”的話了。作為剛需,沒有什麼時間是該買或者不該買,而是要看你當下需不需要,當然也要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