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溫江區奮力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人民網成都12月2日電 成都市溫江地處天府之國腹地,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發祥地,魚鳧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一直被溫江人傳承和弘揚。

11月28日,溫江區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區”,這是繼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美麗宜居城區、獲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後的又一張“新名片”。

今年以來,溫江這座宜業宜居宜遊的城市把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積極對標國際一流,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以現代化治理體系為保障,建設“想進來、宜生存、離不開”的可持續發展營商環境生態圈,著力277平方公里的“全域自貿”建設,為溫江打造“國際健康產業高地、西部創新公園城市”提供強力支撐。

關鍵詞 謀局

產業集群發展

聚焦改革縱深推進

溫江以全域深耕大健康產業為發展思路,按照“三醫兩養一高地”的產業定位,把產業功能區分成了“南城北林”空間格局。

近年來,溫江全面構建“三醫”融合產業鏈,目前醫學城已聚集了藥明康德、聯東幽谷、華銀工業港、海思科藥業、前海人壽、科倫藥業、博奧生物、華西醫院等“三醫”企業352家,2018年招商引資突破700億元。

“成都醫學城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在國際化進程中強勢增長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優勢。”藥明康德高層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近300項指標綜合評價,集團最終選擇落戶溫江。藥明康德集團作為國際領先的開放式能力與技術平臺公司,投資超100億元項目落戶溫江,將成為溫江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溫江以清晰的產業定位和明確的發展方向吸引了眾多國際領先企業的目光,產業集群加速成型,使營商環境發展政策的制定更精準、落實更高效,不斷推動改革舉措向縱深發展。

今年初,溫江區出臺了100條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51條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清單,成立了溫江區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構建多元協同的工作模式,構建由溫江區行政審批局牽頭,區民經辦(區工商聯)、區項目促建服務中心、區企業服務中心、區社會訴求服務中心配合的“一局一辦三中心”營商推進機制。積極梳理城市機會清單104條,營造良好的營商機會,全力推進全區營商環境建設。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區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溫江積極對標國際,委託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制定了國際化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包括24項一級指標、112項二級指標,涵蓋了企業開辦、工程建設、政務服務等24項重要改革內容。同時,特地邀請營商環境觀察員以及各高校專家組建智囊團,積極探索構建“十四五”營商環境建設規劃,讓溫江四級規劃體系實現與國際接軌。

健全的組織架構和保障有力的政策環境,確保了來溫江發展的企業充滿信心。

信心還源於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競爭有序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該區先後制定了《成都市溫江區損害營商環境行為責任追究辦法》《成都市溫江區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實施細則(試行)》等條例,明確問責追責方式,同時以成都知識產權審判庭(溫江)巡回法庭設立為契機,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關鍵詞 提效

強化高效服務

助推企業高速發展

“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為民營企業和市場主體提供精細化、精準化、精緻化的行政審批服務。”溫江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四郎汪修介紹,一定要根據企業的痛點和難點,實實在在解決問題,讓企業切身感受到變化。

“在專業對接人的幫助下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等事務,我們只花了5天的時間,在其他地方成立子公司最短也要15天。”聯東U谷招商總監田忠燈表示,公司溫江項目從去年5月簽訂投資協議書到開工只花了3個月的時間,全面體現了溫江高效便捷的辦事環境,充分展現了溫江速度。

2019年,溫江區重點瞄準企業和群眾的現實需求,在政務服務環境建設方面開展“精準服務”。打破以往按照行政區劃設立政務服務點位的慣例,在成都醫學城率先建成“一站式”政務服務微中心,可辦理涉及醫學城企業的註冊登記開業、藥品經營許可等30餘項事項,不斷提升服務效率和經營貿易便利性。

“從出公司到微中心辦理事項不到20分鐘,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入駐成都醫學城B區的四川綠之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員工蘇路雨說,微中心實現一對一服務,不用排隊和等候,辦事效率非常高。

目前,溫江創新打造了“溫馨辦”政務服務平臺,構建了1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3個園區分中心、4個政府效能中心、10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18個AI政務小超、118個社區便民服務室的“1+3+4+N”政務服務新格局。在溫江基本實現了“就近辦”的全域行政服務生態體系。

智慧服務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了提升政務服務效率,方便企業辦事,溫江區全面推行事項網上受理,上線“成都市溫江區營商地圖”,從產業地圖、投資地圖、政務地圖、生活地圖4大板塊直觀呈現了溫江的營商發展環境,搭建了服務企業的線上交流平臺。

為提升審批質量、審批效率,溫江區推進重大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以及到投產,所涉及的全部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全程代辦服務,將申辦材料委託政務服務管家即可,有效促進了項目快速落地開工。目前,溫江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受理辦件量排名成都市第一,取消審批前置環節和申報材料255項、審批事項1804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的承諾。

關鍵詞 引鳳

強化人本邏輯

全面推進產城融合

溫江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強化人本邏輯推進產城融合,堅持“人城產”理念,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持續築強“學到溫江、健康到溫江、舒適到溫江”三大民生品牌,如今,這已成為企業投資、安居創業的重要原因。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招賢納士,溫江區已建成博士後實踐基地6家,為高層次人才申報安家補貼423.89萬元,實施“1+4+N”技能人才品牌培育計劃,服務“三醫兩養”產業和“南城北林”建設。今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由19%降為16%,並將持續實施降費減負舉措,預計今年將為企業減負1.05億元。

溫江高校雲集、人才集中,擁有豐富的智力和科技資源。溫江積極探索實踐“一個腦袋兩隻手”協同創新模式,藉助高校院所“創智之腦”,運用政府“引導之手”和企業“市場之手”,加強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大、中醫藥大學等駐地高校的合作,促進多所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項目落地生根。隨著“一個腦袋兩隻手”政產學研用模式的快速構建,一個協同創新經濟地理“新空間”正在重塑。

為了留住行業領軍人才,溫江除了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還在教育資源配套、核心商圈消費升級等方面做足了工作。據悉,溫江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已經規劃多所重點小學和幼兒園。近年來,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王府外國語學校、成都溫江東辰外國語學校已實現招生運營。

除了教育,生活的舒適和便利也為居住在這裡的人才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溫江區的光華商圈日趨國際化,高品質的生活配套成為營商環境建設不可忽視的軟實力。

構建高質量營商環境生態圈,既要引鳳又要築巢,充分的要素保障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堅持科學合理的營商環境建設,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助力溫江實現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健康產業高地。

鏈接

溫江區對標國際

奮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排名再次大幅上升15位,躍升至第31位。通過世界銀行發佈的這份《報告》,溫江區積極對標評價指標,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納 稅

世行報告:中國對小企業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降低某些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加強電子化納稅申報和繳納系統,這些改革值得肯定。

溫江舉措:在這一領域,溫江不斷提升納稅服務,為納稅人提供簡約、便捷的辦事流程。減少納稅人報送資料1895份、精簡42%;納稅次數由7次減為6次、減少納稅時間30小時;運用智慧化手段實現131個事項通過電子稅務局、移動端或自助終端辦理,切實為企業減負。

工程許可

世行報告:過去一年裡,中國在施工許可證辦理流程中取得了顯著改善,主要體現在流程數量和時間方面都顯著減少。

溫江舉措:大力提升施工許可辦理流程,從項目立項至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用時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審批體系、強化監督管理,提高建設項目審批效率。

獲得信貸

世行報告:中國保護中小投資者指標全球排名比去年提升36位至第28位。“獲得信貸”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之一,反映企業獲得信貸支持的法律保護力度及便利程度。

溫江舉措:進一步精簡銀行信貸辦理環節,從4.20個優化為3.44個;全轄區信貸辦理時限從18.94個工作日壓縮至14.14個工作日;推行申貸材料統一公告、一次告知和一次補齊制度,全轄區申貸資料從10.89件壓減至9.11件。

跨境貿易

世行報告:中國跨境貿易排名提升9位至第56位。世界銀行認為,我國通過實行進出口貨物提前申報、升級港口基礎設施、優化海關行政管理和公佈收費標準等措施,簡化了進出口程序,這方面地改革值得肯定。

溫江舉措:在外商投資項目工作中,溫江區未對外資設置准入限制,從2017年2月起,所有非涉密投資項目從項目(包括外商投資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全過程的行政審批事項100%納入在線平臺辦理,外商投資項目備案以及備案變更事項目前已可在1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溫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