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縣:“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興文縣:“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發展鄉村旅遊。(宜賓新聞網 曾江 攝)

宜賓新聞網11月28日訊(記者 曾江)大片的高標準農田、金黃色的柑橘林、滿山的山地烏骨雞……1380平方公里的苗鄉大地不斷煥發生機。近年來,興文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大力挖掘苗鄉農耕文化,深入推進“農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興文縣按照“農文旅緊密互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興文・宜居鄉村”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範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培育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康養旅遊、生態旅遊和農業觀光旅遊,把“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奮鬥目標,書寫了一篇篇人與自然的“新田園詩”。

兴文县:“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採摘桑葉。(宜賓新聞網 曾江 攝)

農業產業多點開花結碩果

11月上旬,在興文縣今冬明春大規模綠化植樹活動現場,百餘名幹部群眾剷土填坑、扶苗踩實,種下一株株楠竹,整個現場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近年來,興文縣搶抓竹產業發展機遇。持續推進“十萬農戶種百萬棵樹(竹)”活動;首次在國有林場九道河管護點開展了林業生態恢復司法補種復綠行動;完成義務植樹(竹)95萬株,參加義務植樹(竹)人數達7萬人,義務植樹(竹)盡責率達98 %以上。

據統計,全縣完成竹資源培育7.8萬畝,其中新造竹5.65萬畝,位列全市第一;竹林面積達到46.55萬畝,位列全省前十,成功入列全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培育縣。前三季度實現竹產業產值18.87億元,農民人均竹業收入達1780元。

發展竹產業只是興文縣高質量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興文縣還紮實推進畜牧水產、富硒水稻(糧油)產業、中苗醫藥、經濟林果、蠶桑產業等。截至今年11月,全縣出欄生豬46.5萬頭,出欄家禽480萬隻(其中山地烏骨雞出欄340萬隻);出欄肉牛2.4萬頭;出欄肉羊1.5萬頭;出欄肉兔9.8萬隻,完成畜牧水產業產值17.6億元。運用五新技術,帶動全縣22萬畝富硒糧油生產。已規範種植紅豆杉、枳殼、重樓、銀杏等中苗藥材,面積約2.28萬畝。穩步發展經濟林果。全縣桑園面積累計達9萬畝,截至目前,養蠶11323戶53545人,養蠶80648張,產繭435.2558萬公斤,產值19642.58萬元。

此外,興文有3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即興文方竹筍、興文山地烏骨雞、興文獼猴桃。目前,全縣已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等“三品一標”25個,正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12個,已通過的農產品質量認證面積150250畝。

兴文县:“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茶葉收購。(資料圖)

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

11月27日,僰王山鎮水瀘壩富硒大米產業園,輪作的600餘畝澤瀉鋪滿田野,長勢喜人。“以前富硒水稻收割後,這些田基本處於閒置狀態,而中藥材澤瀉的生長採挖期剛好是冬春季,填補了水稻生長空檔期,進一步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茂禾植保專合社的負責人陳仁池告訴記者。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2017年,興文縣啟動了僰王山鎮水瀘壩富硒大米產業園建設,目前,該產業園投入資金1.04億元,完成了白鷺觀景臺和大米博物館等一期建設項目;正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滄水巖遊客集散中心、停車場等僰王山景區配套建設。

兴文县:“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苗族花山節。(資料圖)

同時,在僰王山鎮永壽片鄉村振興示範區內也是一片繁忙,大型工程車正在對僰人巨石陣景區入口綜合服務中心公共衛生間進行施工作業。村民三三兩兩忙碌在田野間,對翠冠梨進行冬季管護。

該示範區規劃以“農情僰鄉、鳳鳴永壽”為主題,以鄉村旅遊和現代農業為產業主導,以奧陶紀農業公園為主題定位,以創建AAAA景區為建設載體;目標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集生態農業休閒、特色農業示範、文化旅遊體驗於一體的鄉村振興示範區。

示範區規劃總投入1.4679億元,分為兩個階段建設,第一期投入資金4866萬元,完成了示範區省市縣三級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翠冠梨產業培育、7.4公里道路黑化、通村通暢公路、小型水利工程、風貌改造、石漠化治理、黨群活動中心建設等8個項目。第二期計劃投入資金9813萬元,將推進宜賓市幹部培訓基地、烏骨雞養殖場改擴建、帳篷酒店、巨石陣景觀池、道路升級改造、烘乾廠、旅遊公廁、河堤景觀、高標準農田等24個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投資7500餘萬元,其餘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今年12月前全面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