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来自宇宙"背景辐射”

如果用一台“射电望远镜”,并把天线对准宇宙中的“虚无”之处时,就会探测到一种电波,而且无论天线指向何方,这种电波都不会消失,更神奇的是它们的强度也完全相同,由于这种神秘的电波来自于宇宙中没有星星的一无所有的虚空背景,所以科学家给它起个名字叫“宇宙背景辐射”。

1964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诺·彭齐亚斯”与“罗伯特·威尔逊”使用号角式的高灵敏度天线系统,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了“宇宙背景辐射”,这一神秘的“宇宙电波”。

1989年,“NASA”发射了“科比”人造卫星,其目的就是探索“宇宙背景辐射”,结果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中含有大量波长为2mm左右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属于微波范围,于是“宇宙背景辐射”,就又加了两个字,变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来自宇宙

图解:“阿诺·彭齐亚斯”与“罗伯特·威尔逊”在号角式的高灵敏度天线系统视察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遇到

小时候是没有有线电视的,只要在电视上放一根天线,能搜到几个频道完全凭缘分,也有很多时候这个天线它是一个台也搜不到,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大片的雪花和“嘶嘶”声,这种雪花和噪声,正是由于电视机的天线接收到了与电视播放无关的无线电波后所产生的,研究表明这些无关的无线电波中的1%就来自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来自宇宙

那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研究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与某种物质所发出的无线电波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特点,而这便是零下270摄氏度的物质所发出的无线电波。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在发射与其温度相应的电磁波,(比如说铁被加热到600摄氏度左右时就会发红,到了1000摄氏度就会变成黄色,这说明铁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无线电波与可见光都是电磁波,只不过它们的波长不同,无线电波是波长最长的一种电波,而随着波长不断变短,电磁波一次表现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

研究表明低温物质,大多发出波长长的电磁波,而高温物质则发出波长短的电磁波,这是因为电磁波是由电子等带电粒子运动所产生的,所有的普通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且原子都还有电子,所以所有的物质都可以发射电磁波,由于物质的温度就是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所以温度越高,原子的运动就越剧烈,其所发出的电磁波在一定时间内的震动次数就越多,也就是它的波长越短。

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来自宇宙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无线电波与零下270摄氏度的物质所发出的无线电波几乎完全相同,这意味着什么呢?

尽管“阿诺·彭齐亚斯”与“罗伯特·威尔逊”在1964年就观测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但在这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中,他们俩人一直都不清楚,这种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均匀神秘的零下270摄氏度的无线电究竟的是什么?

一开始他们认为这种神秘的无线电波是干扰天体观测的背景噪声,但干扰来自于何处,却一直没有头绪,他们对天线进行了彻底地检查,甚至一度怀疑是粘在天线上的鸟屎造成的,但最终也未能找到噪声的来源。

以噪声的形式首次接触到来自宇宙

1965年,“阿诺·彭齐亚斯”

把接收到来自宇宙的神秘无线电波这件事告诉了天文学家“伯纳德·伯克”,得知这个重要的消息后,“伯纳德·伯克”敏锐的指出,这种神秘的无线电波,很有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残留下来的电磁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