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臺“射電望遠鏡”,並把天線對準宇宙中的“虛無”之處時,就會探測到一種電波,而且無論天線指向何方,這種電波都不會消失,更神奇的是它們的強度也完全相同,由於這種神秘的電波來自於宇宙中沒有星星的一無所有的虛空背景,所以科學家給它起個名字叫“宇宙背景輻射”。
1964年,美國天文學家“阿諾·彭齊亞斯”與“羅伯特·威爾遜”使用號角式的高靈敏度天線系統,以噪聲的形式首次接觸到了“宇宙背景輻射”,這一神秘的“宇宙電波”。
1989年,“NASA”發射了“科比”人造衛星,其目的就是探索“宇宙背景輻射”,結果發現“宇宙背景輻射”中含有大量波長為2mm左右的無線電波,其頻率屬於微波範圍,於是“宇宙背景輻射”,就又加了兩個字,變成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圖解:“阿諾·彭齊亞斯”與“羅伯特·威爾遜”在號角式的高靈敏度天線系統視察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遇到
小時候是沒有有線電視的,只要在電視上放一根天線,能搜到幾個頻道完全憑緣分,也有很多時候這個天線它是一個臺也搜不到,於是我們就只能看到大片的雪花和“嘶嘶”聲,這種雪花和噪聲,正是由於電視機的天線接收到了與電視播放無關的無線電波後所產生的,研究表明這些無關的無線電波中的1%就來自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那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研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與某種物質所發出的無線電波具有幾乎完全相同的特點,而這便是零下270攝氏度的物質所發出的無線電波。我們知道所有物質都在發射與其溫度相應的電磁波,(比如說鐵被加熱到600攝氏度左右時就會發紅,到了1000攝氏度就會變成黃色,這說明鐵能夠根據溫度的變化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無線電波與可見光都是電磁波,只不過它們的波長不同,無線電波是波長最長的一種電波,而隨著波長不斷變短,電磁波一次表現為:“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伽馬射線等”。
研究表明低溫物質,大多發出波長長的電磁波,而高溫物質則發出波長短的電磁波,這是因為電磁波是由電子等帶電粒子運動所產生的,所有的普通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且原子都還有電子,所以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發射電磁波,由於物質的溫度就是原子運動的劇烈程度,所以溫度越高,原子的運動就越劇烈,其所發出的電磁波在一定時間內的震動次數就越多,也就是它的波長越短。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無線電波與零下270攝氏度的物質所發出的無線電波幾乎完全相同,這意味著什麼呢?
儘管“阿諾·彭齊亞斯”與“羅伯特·威爾遜”在1964年就觀測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但在這之後將近一年的時間中,他們倆人一直都不清楚,這種來自宇宙各個方向的均勻神秘的零下270攝氏度的無線電究竟的是什麼?
一開始他們認為這種神秘的無線電波是干擾天體觀測的背景噪聲,但干擾來自於何處,卻一直沒有頭緒,他們對天線進行了徹底地檢查,甚至一度懷疑是粘在天線上的鳥屎造成的,但最終也未能找到噪聲的來源。
1965年,“阿諾·彭齊亞斯” 把接收到來自宇宙的神秘無線電波這件事告訴了天文學家“伯納德·伯克”,得知這個重要的消息後,“伯納德·伯克”敏銳的指出,這種神秘的無線電波,很有可能是宇宙大爆炸殘留下來的電磁波。
閱讀更多 太空生物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