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清明上河圖》是我國非常有名的一幅畫,繪於宋徽宗趙佶時期,作者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以當時的北宋都城東京汴梁城為背景創作

,描繪了北宋都城的狀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富裕繁華的大通過《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當時的汴梁的繁華程度。

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但此圖創作後不久,就發生了靖康之恥,東京汴梁被金兵所破,宋徽宗、宋欽宗被俘虜,北宋滅亡。為什麼看似強盛富有的北宋頃刻間就亡國了,繁華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下面我們來看看。

一、政治

1、奸臣當道

宋哲宗死後因無子皇位由其弟當時的端王趙佶繼承,是為宋徽宗。徽宗不喜朝政,愛好藝術,聞名於世的“瘦金體”便是他所創,其人頗具浪漫主義,這正是這種性情,導致他在位期間奸臣當道,吏治腐敗不堪。

徽宗在位期間識人不明,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六人,被稱之為北宋“六賊”,

但是這六人都得到了重用,尤其是蔡京、童貫二人深的徽宗喜愛。

蔡京貪婪自用、排斥異己,慫恿宋徽宗享樂糜爛,蔡京主政期間,國家財政增加,但國家財政逐漸淪為皇室享受的工具,如“天下財賦多為禁中私財,上溢下漏,而民重困”,這段史實告訴我們當時天下的賦稅基本都用於了皇室開銷,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

蔡京也推行改革,但是他的改革和王安石的不一樣,蔡京改革是為了方便自己斂財,致使鹽價高漲,完全不顧百姓死活,如“從此官司更不支給丁鹽,徒令納絹,鹽給既停,絹價復長,浸久浸增,目今絹一匹估計折納七貫文省,民力殫竭”,因為他的鹽法改革,百姓已經買不起食鹽了,可見,他的鹽法改革根本就是在斂財。

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童貫,是一個傳奇人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太監身份封王的人,他掌握軍權二十餘年,嚴重破壞了宋朝的軍制,在與西夏的戰爭中,他故意提拔熟羌,宋朝軍制,漢人官職是不給熟羌的。

在此期間平定了方臘之亂,但對外戰爭幾乎全部失敗,遼國衰敗之際,他和金人謀求共同征伐遼國,卻遭慘敗,金國吞併遼國後,反過來攻打宋朝,就此拉開了宋朝滅亡的序幕。後人評價:“童貫擅專權,與京相表裡。童與金人謀,共圖契丹地。契丹既已亡,引禍害自己。” 在很多人眼裡,童貫是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了。

2、黨爭

宋朝黨爭可謂是宋朝政治的一大特色。從宋真宗時期,寇準和王欽若之爭開始,到宋仁宗實施慶曆新政,以及宋神宗熙寧變法,直至當南宋滅亡,宋朝的黨爭就沒有斷過,因為黨爭加劇了內部鬥爭的複雜性,

不管對手的施政綱領對不對,都會因為反對而當對,加劇了內耗,很多有思想做實事的官員被罷黜。

蔡京任宰相期間,朝堂上基本都是蔡京及其黨羽的天下,他們打著紹述神宗改革的旗號,排除異己,任人唯親,將一大波不同聲音的官員趕出了朝堂,朝堂上儼然成為了蔡京一夥的一言堂。

二、經濟

1、錢法混亂

崇寧元年,蔡京被任命為宰相,便開始恢復神宗時期的各項新法,如錢法改革,開始鑄造當十錢,為了不引起民變,開始只在一地試行,效果還不錯,便開始向全國推廣,於是在當年鑄當十銅錢三億文,折十鐵錢二十億文,民間多有盜鑄,於是錢法大亂。後來宋徽宗整治幣制,但因為發行量太大,流通區域太廣,一時難以回收。

而當十錢官方定的價值太高,如果更改法定價值,百姓將受到極大的損失,民間盜鑄又從未禁絕,那個年代有沒有太高明的防偽標誌,所以百姓根本就搞不清楚手上的錢是官鑄,還是民間私鑄的。

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此時,通貨膨脹愈演愈烈,米價相比於北宋初期,大約上漲了三至五倍。絹價相比於北宋初期上漲了大約兩倍。

嚴重的通貨膨脹,使日常生活必需品價格日漸高漲。百姓的生活日益艱難。

2、財政崩壞

北宋末年,對外戰爭頻繁,國內叛亂四起,遍地狼煙,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在加之蔡京慫恿宋徽宗,將國家財政收入用作皇室用度,為了彌補國庫,向百姓徵收高額賦稅,民間多有反抗,如此惡性循環。

三、軍事

1、制度

960年後周朝廷,調派趙匡胤北上禦敵,行至陳橋驛,在下屬的勸說下發動兵變,奪取了後周政權,史稱“陳橋兵變”,這也是“黃袍加身”故事的由來。

因為皇位是兵變得來,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在北宋建立之初,就設立一套防止軍隊叛亂的制度,也就是

“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意思就是樞密院有調兵的權利,但是不掌握軍隊,而三衙掌握軍隊,卻沒有調兵的權利,戰事一起,皇帝特令一將領整軍備戰,這就是後人頗為詬病的“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現象。

這套制度,結束了自安史之亂以後武將傭兵自重的局面,但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調兵遣將的效率,也使得將領不能知人善用,士兵對將領不信任。這也是為什麼宋初二十多萬禁軍,能統一全國。而宋末一百多萬禁軍,卻毫無戰鬥力的主要原因。

2、兵員來源

北宋初年軍隊主要來自良家,軍隊的素質高,到了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犯罪發配到軍隊,而每當有災害發生的時候,宋朝政府就招募大量的災民進入軍隊,這項政策很好的解決了災民問題

,消除了災民造反的隱患,也解決了宋朝兵員來源的問題。

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但是這項政策,讓軍隊加入了大量的罪犯,流氓地痞,使軍隊的名聲非常不好,宋軍常常被人說是“賊配軍”,如:“少年中兩人最不堪,且又恃眾,交口肆駡,至雲:‘定是個配軍賊。’”可見當時宋軍的口碑是非常差的。

3、軍隊腐敗

徽宗時期,軍隊越來越腐敗,吃空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士兵淪為如奴僕一般的僕兵,成為將領的私兵,為將領賺取錢財。軍備就更不用說了,士兵缺乏訓練,戰鬥意志不強,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這麼一出描繪,在畫中,京師汴梁城牆上,居然沒有士兵把守巡邏,城防非常空虛,一國之都城尚且如此,何況天下其他城市。

4、戰略失誤

南宋末年,宋軍上層戰略眼光極差,就比如聯金滅遼戰爭,遼國夾在宋金之間,遼國一直再打壓崛起的金國,金國也想滅掉遼國。

遼國夾在中間,可以為北宋提供了很大的戰略緩衝,而且遼國漢化已久,相對於金國文明許多,如果北宋藉此機會,休養生息,厲兵秣馬,發展軍備,甚至可以暗中援助遼國,延長遼金之間的戰爭,準備充足的情況下,或許可以贏的宋遼和宋金之間的戰爭。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宋朝當時的決策者在沒有充分權衡的情況下,貿然聯金滅遼,終引禍上身。就如前文介紹童貫所引用的,與金某遼,遼滅亡,引禍害自己。

四、徽宗

俗話說的好,火車跑的好,全靠車頭帶,而北宋,卻被徽宗給帶偏了,所以說北宋滅亡,宋徽宗要負很大的責任,元代脫脫撰《宋史》的《徽宗紀》,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這段評價可謂是非常中肯了。

宋徽宗愛好廣泛,書法、繪畫,成就非常高,是最賦藝術氣質、最才華橫溢的皇帝,元朝湯垕讚道:“歷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宋徽宗所畫的《五色鸚鵡圖》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所收藏,由此可見,宋徽宗在文學上的成就之大。

繁華背後的憂思:繁華背後,《清明上河圖》揭示了什麼?

但有文采,不代表就能做好皇帝,中國古代不乏這樣才華橫溢,但治國無方的皇帝,如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喜愛“花石綱”“花石綱”即奇花異石之類的貢品。上有所好,下必投其所好,底層官員為了討好徽宗,大量進獻,六賊之一的朱勔,就是靠專門替徽宗收集奇花異草,而位居高位。

朱勔在“花石綱”過程中,搜刮百姓,毀壞百姓房屋,拆毀石橋甚至城牆,朱勔以及兒子為害州縣二十年,《宋史》記載“流毒州縣者達20年”。

宋徽宗就是這樣一個喜愛奇花異木、假山怪石、沉迷享樂、文化成就極高的皇帝,但是在那個邊患不斷的年代,需要更多的是勵精圖治、熱血尚武的精神。

總結

北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王朝,它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思想開放,百姓生活富足,就如《清明上河圖》中所描述的那樣,令人心生嚮往,但又令人十分惋惜。可見想要長治久安,還得需要強大的軍備

《宋書·食貨志下》

《東萊集》

《五字鑑》

《宋史》

《梁溪全集》卷四三《辭免知樞密院事札子》

《夷堅支志癸·東流道人》

《畫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