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洲又傳重大喜訊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員

12月1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這份總計3萬字的綱要,將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全景清晰地勾勒了出來。總體來看,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將要辦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能力,明顯提高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建立更加有效一體化體制機制。

長三角洲又傳重大喜訊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綱要》多次提到基建、交運、物流等領域。無疑,長三角地區鐵路、公路、民航等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比如,到2025年,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基本實現,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

同時 ,《綱要》特別提及針對金融開放、交易所債市開放等內容。金融進一步對外資放開,服務業逐步減少展業限制,帶來相關行業公司的大量投資機會。

長三角一體化綱要中也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加快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放寬銀行業外資市場準入”等議題,這將是對中國金融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承接。加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支持境外機構在交易所發行人民幣債券,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交易所債券,研究推進基於滬港通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積極引進境外專業服務行業,有序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模式下服務貿易准入制度,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可以預見長三角地區各類資本市場分工協作,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對於優化金融結構和融資結構,以及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將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長三角洲又傳重大喜訊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然而,長三角實體經濟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較大進展,但逐漸進入瓶頸期和緩慢推進期、轉換期,面臨諸多短板的制約,固有的產業佈局和結構均面臨重新調整。如何破解阻礙長三角實體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諸多短板,是長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產業集群的關鍵,也是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目標實現,區域內各級政府、各部門樹立高度區域經濟發展協同意識,在體制、機制等方便提供方便,打破各自為政、相互封鎖、畫地為牢的本位主義意識、“小農意識”等等。

中央部門要加強對長三角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的指導,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新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研究搭建新平臺新機制,增強區域合作機制戰略決策功能和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長三角地區跨省市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積極構建區域合作重大產業平臺。

長三角洲又傳重大喜訊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金融主管部門要為長三角地區金融發展有宏觀層面的詳細規劃。比如,建立專營銀行,專門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項目提供金融支持,同時也可以為長三角地區重大經濟社會問題提供研究、諮詢和決策建議服務。設立區域發展基金、農業發展基金等類型的專項基金。著重打造集小微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國際金融於一體的金融產業鏈和生態圈,積極向國家各金融管理部門爭取更多金融改革創新政策。要強化金融科技資源共享作為區域金融科技創新合作的抓手,提升長三角金融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共享水平。最後,長三角地區要實現行業互認互通、信息共享一體化,加強信用聯合懲戒領域合作。發揮優勢推進長三角區域信用一體化建設,加大長三角政務大數據雲平臺建設,推動長三角知識產權法院、互聯網法院等創新機構的跨區域業務辦理。

長三角洲又傳重大喜訊 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