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海外“遊子”A股要有理有序

閻 嶽

近年來,A股市場的穩健發展獲得了境外長期資金的垂青,國際指數公司紛紛吸納A股。與此同時,前些年選擇在境外上市的部分企業由於公司股價長期低迷,融資能力喪失等原因,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於是它們開始謀劃進行私有化,轉而尋求登陸其他直接融資平臺。

私有化後的境外上市企業,會不會選擇在A股重新上市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道路肯定是曲折的。之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是因為現在的A股市場上已經有中概股和紅籌股迴歸上市的案例,而且我們的科創板也歡迎科技創新類公司上市。

這些企業迴歸A股道路的曲折性則可以從下面的情況中可見一斑。

在中概股借殼迴歸A股的案例發生之後,市場就擔心它們在私有化的過程中,在境外、境內市場間進行估值套利,對市場產生衝擊。2016年5月份,監管層表態,將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併購重組渠道迴歸A股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2017年11月3日,監管層再度表態,“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戰略發展方向、掌握核心技術、具有一定規模的優質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參與A股公司併購重組,並對其中的重組上市交易進一步嚴格要求。同時,證監會將繼續高度關注並嚴厲打擊併購重組中涉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

受此前360成功借殼上市影響,2018年開始,相繼有中概股上發審會,1月10日,某隻中概股A股IPO被否,之後三家中概股亦折戟。作為一家利用廢動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某中概股從2011年開始股改,2018年折戟發審會,2019年實現在科創板上市。前後歷時8年,這家公司迴歸A股的道路著實曲折。

其實,這些有私有化計劃並擬在A股上市的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遵守當地法規的前提下完成私有化進程。除此之外,還要制定合理的私有化價格,並與股東進行充分地溝通,然後才能進入私有化程序。但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公司的私有化都能順利完成。據統計,中國香港資本市場近些年私有化的成功率也就剛剛超過80%。

而且,這些私有化後的企業如果謀求在A股上市,滿足監管需求是先決條件,但也需要看市場狀況、投資者情緒而定。

毫無疑問,A股是歡迎海外“遊子”迴歸的,且正在為接受它們創造條件。然而,無論是首發A股還是私有化後謀求迴歸A股的企業,它們的行為都不會也不能打破A股市場的投融資平衡,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有理有序是A股接納它們的重要原則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