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密集型“私域流量”沒有未來

私域流量一詞一出,眾多相關產品隨之出現。眾多公司在用的養號工具便是其中之一。但是隨著微信生態的日益完善,再者大量養號並非是真正的私域長線生意,靠量取勝的私域流量會逐漸走向沒落。

劳动密集型“私域流量”没有未来

經濟寒冬在持續、互聯網流量見頂、企業流量獲取成本居高不下……“私域流量”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夜躥紅,並且引發持續的市場關注和廣泛的行業討論。

這一年時間,關於“私域流量”的文章、資料包、分享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也有很多第三方機構為了蹭上這波紅利,在企業簡介中新添了“私域流量”等關鍵字眼,原來的代運營業務也進行產品升級並美其名為“提供私域流量解決方案”,那打的可是一手好算盤。

更有趣的是,很多把“私域流量”看得極為重要的機構/個人,卻把“私域流量”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在微信裡圈流量,然後頻繁教大家“如何養號防封號”。

當然,這些辦法並非無用,如果只是為了做短線生意,那確實能幫你賺一波快錢。但如果想把生意細水長流地做下去,那恕我直言,它無異於飲鴆止渴。

一、私域運營,靠大量個人號取勝?

前兩天,看到某互聯網老師在微信群裡分享“微信個人號養號策略”,據說是11月最新的微信防封號策略。其策略分“每日必做”和“每日選做”兩部分,每部分不少於10條操作(光看著都讓人頭大),我就摘幾條出來讓大家感受下:

每日必做:

1. 和5個好友聊天,每天分三個時間段,每個好友來回聊天5-10句左右,要文字、表情、語音、圖片、文章來夾雜;不能是單向聊天,一定要是有來有回;

5. 搜索公眾號,關注1-2個,並取消另一個公眾號的關注;

6. 打開公眾號,隨機打開2-3篇文章,模擬閱讀並拉到最後;

7. 發朋友圈,並用其他號來點贊和評論;

8. 查看朋友圈,給好友點贊和評論;

9. 發1個紅包給老號,用另一個老號發一個紅包給本號;

10. 有條件的一定要讓微信號去坐地鐵或者公交,用微信支付。

簡單來說,他們就是希望通過大量的真人操作,讓自己的營銷號給用戶一種真實感(有沒有給另說),但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

對於小規模創業者來說,這些“勞動操作”可能還不算密集,因為三四個人就可以解決,而且能出效果,目前也確實跑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

不過,隨著企業用戶規模逐漸擴大,企業私域運營需要的個人號就越來越多,對應的養號成本也會水漲船高。

就以一家提供SaaS服務的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每年保有400部左右的工作手機、手機卡以及對應註冊的微信號,然後分配給每位銷售1-2臺手機及微信號,同時也會專門安排2-3個人監督管理。但由於銷售人員流動性大,加之智能機容易卡頓,需要經常淘汰更換,企業每年花在上面費用成本就近百萬。

這樣勞動密集型“私域運營”的成本,在微信今年6、7月份對營銷外掛的持續打擊後,還在持續攀升。由於當時大量的微信號管理/營銷軟件遭受“滅頂之災”,很多企業只能另尋工具。

但事實上,即使像wetool這些遭受打擊後存活下來的工具,其實也沒之前那麼好用。比如在大量加人時需要調整通過驗證的時間,不能秒加,不然大概率被封;同時也得注意驗證通過後給對方推送消息的時間等細節,因此企業需要安排比之前更多的人手進行盯梢,不然稍不留神,養了很久的號就又廢了。

不得不說,隨著微信對生態的持續治理,微信個人號(更準確來說是營銷號)的大規模運營是越來越難了。

如果說之前對群控、外掛等工具的打擊還只是停留在平臺方層面,那近日杭州互聯網法院對開發了“某微信管理系統”的杭州某科技公司作出的訴訟禁令,則是從法律意義上針對此類所謂“微信管理系統”做出定性,並且也對群控、外掛等問題一併作出了明確的法律定性:

1. 微信有權根據用戶需求和體驗設置功能模塊和經營模式,其他網絡服務經營者(各類外掛)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修改、破壞微信功能;

2. 微信自動點贊、智能養號等自動化、批量化操作(群控)微信的功能,突破微信功能設置,構成妨礙、破壞微信軟件正常運行的不正當競爭;

3. 任何不當獲取微信用戶信息(頭像、暱稱、好友關係鏈及微信帳號等個人信息)的行為,均涉嫌構成對數據權益的侵害及對用戶信息和數據安全造成危害。

這就意味著,任何公司在沒有微信的許可下,都不可以開發外掛來破壞微信生態,也不可以非法獲取微信用戶的個人信息,否則將面臨法律的制裁。

所以,那些打著“幫助客戶高效構建私域流量池”幌子,實則在賣微信外掛工具的公司還是早點撤離戰場,至於撤向何方,在文章第三部分會做出回答。

二、勞動密集型“私域流量”沒有未來

之前做過社群運營,深知同時管理幾十個群的痛苦,所以今年6、7月份微信大規模打擊外掛的消息一出,自己心想這種勞動密集型的運營路子要玩完了。

不過,這種野路子走向衰亡也不全是平臺生態治理的需要,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於這種野路子本身無法解決的兩大難題,即“客戶資產歸屬權困境”和“客戶運營顆粒度困境”。

1. “客戶資產歸屬權問題”

對企業來說,微信是維護客戶關係的重要手段,但企業員工離職之後,工作微信號的歸屬權一直是個問題。

雖然公司可以通過事前簽署協議,規定員工只享受微信個人號使用權,而所有權歸企業。但這裡存在一個模糊地帶,即如果微信號以員工身份證註冊,員工是可以向官方申訴拿回的,協議這個時候就無效了,官方會支持身份證主人的訴求。

自己身邊就有不少銷售和品牌的同學,就是用自己身份證註冊的微信號積累了大量客戶和渠道資源,但事實上,這些資源並非屬於企業資產,因為它們會隨著員工的離職而流失。但在私域流量的語境中,微信號沉澱的客戶資產,對企業經營而言非常寶貴。

2. “客戶運營顆粒度困境”

在此之前,我們可以先反問下自己,為什麼要做社群,為什麼養號,為什麼使用外掛?

說到底,這些操作無非就是想高效管理並轉化用戶,而這,同樣也是我們今天討論的“私域流量”的目標。

儘管前後者目標相同,但在連接用戶這一環節,兩者的實現效果卻是相差甚遠,而決定這種效果差距的,正是用戶運營的顆粒度,或者說是用戶畫像的清晰程度(現在腦中可以想象原圖和打馬賽克後的圖片對比)。

關於用戶畫像,大家其實都清楚,就是通過對用戶的基礎屬性、消費習慣、偏好特徵等維度的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最終將用戶以標籤化的方式展示出來,並應用到用戶的精細化運營上(算是私域流量的前身)。

不過,目前大部分公司的運營顆粒度還比較粗,尤其是一些初創公司,運營顆粒度一般都是全量用戶,基本上沒有差異化運營的理念。

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微信個人號養號以及群控管理行為,運營顆粒度就很粗。在沒法標籤化群發的情況下,企業員工主要通過發朋友圈宣傳,但發佈的內容往往就不夠精準,而為了精準將不同標籤的用戶分成不同的號進行管理或者進行1v1溝通,又勢必造成運營成本的大幅上升。

不僅如此,運營顆粒度粗導致的營銷內容不精準,往往會讓用戶收到大量干擾性的營銷內容,對於用戶體驗極為不友好,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用戶的大量流失,這當然是企業不希望看到的。

三、騰訊給出兩條光明大道

外掛工具被持續打擊,勞動密集型“私域運營”又看不到未來,大量企業在“私域流量”的大勢前彷彿無頭蒼蠅,不知何去何從。

有業內人士表示,微信在“私域流量”的商業化策略上鼓勵發展基於會員制、訂閱制和顧問制的好友關係,從而將原本被微信定義為“騷擾”的侵入式信息“合規化”。

例如,基於會員制,企業會在與會員訂立的會員服務中約定一些週期性互動,在這一約定下發出的信息就不會被微信視為騷擾型消息;基於訂閱制,用戶主動甚至是付費訂閱其推送,則信息必然不是騷擾信息;基於顧問制,用戶需要在可信任的基礎上獲得相關學科或行業的顧問知識,這也是一種不會被視為騷擾的約定關係。

基於以上判斷,我們再重新審視微信近段時間的動向,包括微信內測“服務號導購助手”,企業微信內測朋友圈等功能,其實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即微信在給企業堵住微信個人號“私域運營”這條路的同時,也在給企業“私域運營”開闢出新的光明大道(儘管微信並未對外宣佈過自己要做私域流量工具)。

這是2019年微信公開課-服務商專場就提到的一項內測功能,據瞭解,該功能目前正在大範圍邀請品牌商家測試。

“微信服務號導購助手”,顧名思義,它是基於微信服務號開發的新功能。據微信介紹,這一功能主要是幫助商戶盤活服務號粉絲,為用戶提供一對一個性化服務。

從目前可以確認的消息看,“微信服務號導購助手”支持兩大能力,一是支持導購通過客服小程序主動發起與服務號粉絲的一對一溝通(導購助手主動發起的消息與圖文群發共享消息額度,即每月4條);二是支持從外部應用(如CRM APP/小程序)等環境調起客服小程序內與服務號粉絲的對話。

也就是說,通過微信服務號導購助手,商戶可以在喚起頁面給顧客發送商品鏈接(未來甚至支持小程序的商品鏈接)、優惠券等營銷內容。

同時,導購助手還可以根據對話用戶的標籤和消費數據,選取更合適的商品和營銷內容推送給特定的用戶群體,從而實現更精準的用戶觸達,提高營銷轉化率。

早在今年11月就有消息傳出,企業微信正在內測三個備受關注的功能,分別是朋友圈、大群,以及聊天記錄保存。結合企業微信已經實現與微信的打通,那麼內測功能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企業對新的私域流量工具的迫切需求。

同時,企業微信的存在,符合微信鼓勵發展的基於會員制、訂閱制和顧問制的好友關係,並且能夠解決微信個人號做私域運營存在的“客戶資產歸屬權困境”以及“客戶運營顆粒度困境”,因此它必然會是平臺、企業、商家未來重點運營的工具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服務商看到苗頭開始轉向企業微信,基於企業微信搭建他們專屬的私域流量池。據悉,一家較早入局企業微信聚焦縣城生意的企業,至今已累積150W用戶,單條信息群發就能達到80萬-120萬的帶貨金額。企業微信私域流量池的能量可見一斑。

總結來說,那些基於微信個人號養號防封號的“私域運營策略”,以及那些服務於前者的所謂“微信管理系統”都沒有未來,因為沒準哪一天微信的鍘刀就會落向他們。

而這種時候,企業負責人就應該當機立斷、及時止損,轉向前途更為光明的微信服務號導購助手和企業微信,畢竟官方出品,使用起來更加高效,也更為安全。

作者:RangeTsai,關注社交、短視頻、小程序等領域。 個人公眾號:邦彥(ID:by-bangyan)

本文由@RangeTsai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