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人間失格》我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人間失格》語錄摘抄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

我並不怕死,但若是受傷流血,變成殘廢,我可不要。

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 並一起自我作賤--這就是世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

日日重複同樣的事,遵循著與昨日相同的慣例,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會有悲痛的來襲。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被幸福所傷。

所謂世人,不就是你嗎?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早晨,我睜眼醒來翻身下床,又變成了原來那個淺薄無知、善於偽裝的滑稽角色。膽小鬼連幸福都會懼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也會被幸福所傷。趁著還沒有受傷,我想就這樣趕快分道揚鑣。我又放出了慣用的逗笑煙幕彈。

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瞭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唸誦悼詞。

因為我更像一個醜陋的怪物,雖然很想普普通通地活得像個人,但社會卻一直將我當做一個怪物。


讀完《人間失格》我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三,當時的感受至今我還記憶猶深。如果讓我用一句話去形容,那一定是:頹廢到極致,抑鬱到死亡。

我只想說,如果你是一個極度敏感,極度理想,又極度喪的人,還是不要看這本書。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字裡行間透露出極致的頹廢,堪稱毀滅式的絕筆之作。這本書蘊藏了其短暫一生的種種遭遇和內心的迷茫。而這種迷茫和彷徨幾乎貫穿了,太宰治以及我們每個人。

我不記得自己當時看完這本書,花了多長的時間去平復心情。在那一段時間裡,我會把書中各種情景完美運用到我的身上。

讀完《人間失格》我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記得有一次考砸了,真的很糟,我一個人默默坐在位置上,一聲不吭,我沒有選擇向別人顯露我的悲傷。

但旁邊來了一個同學,她考的其實不糟,可是她拿著卷子走到我面前對我說:“天啊,我考的這麼糟,不想活了。”

我看了她一眼:“我這樣都沒說什麼。”然後她瞪了我一眼,頭也不回的走了。或許她沒有別的意思,可在那一刻我就想起書中的一句話:我甚至還覺得自己揹負了十個災禍,旁人揹負了其中一個,都足以因此喪命。

喪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中特別盛行,自嘲成了我們最好的保護方式。不斷貶低自己,甚至不容許別人說你好。可我們的自嘲沒有任何意義,以為這樣就可以不用血淋淋地讓別人揭露我們的傷痕,這樣的方式就不會疼,其實這樣更疼更難受。

就像喪失了痛覺的皮膚,可以經受百般傷痕。在冬天大多數情況下,雙手都冷到麻木。就連受傷流血了,也沒有感覺,等到有感覺時,傷口已經很深了。而我們的喪文化有時候就是如此。

讀完《人間失格》我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看到一則書評:

人性真的不能深究,因為結果一定不是你想知道的。

你在讀書時在見到人性可怕,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你聰明有人說你心機重,你努力,會有人說你運氣好,你樂觀,會有人說你虛情假意,有時候你明明就是一杯白水,卻被人硬生生逼成了滿肚子憋屈的碳酸飲料。

你能想象一個孤獨無助的靈魂,整日在這個世界遊蕩,人們面對他的祈求和痛苦時視而不見的那種場景嗎?

置身於人間,看似無異於他人一樣生存,但無法融入他們的生活。他以為處於平等的地位,可在他們臉上看到了動物般的表情。他開始恐懼人類卻又無能為力,還委屈自己討好每個人,一旦發聲就被人間的風颳的千瘡百孔。到最後的解脫不是成了小丑,就是撒手人間。

我很喜歡在寫文中用“生而為人,做自己人”,可在這裡我只想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沒能一直天真美好。

讀完《人間失格》我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

太瞭解人生,太瞭解人性,帶來了太絕對的悲觀,這也許是太宰治的成就,或是選擇。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很成功的書,不能說它不好,可就是因為它太好,太過於真實,很有代入感,加上文字本身就含有誇大的作用。

而我絕不會再讀第二遍。

讀完《人間失格》我真的感覺自己抑鬱了,只想生性薄涼,至少不會多情敏感。

但後來也可以自己慢慢走出來,畢竟身邊愛我們的人很多。可以輕易被感動,輕易流淚。就連有時候看一個小視頻也會哭的稀里嘩啦,倒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做一個生性薄涼的人。

所以有時候喪到了極點,但我也會相信美好,不要太把焦點放在不好的事情上,因為你只會放大放大,無限放大,多看看美好,想想身邊愛你的人。

你可以聽很喪的歌,寫很喪的文,讀很喪的詩,但我希望你看看外面的太陽.星星.月亮.行人.樹木.花香.棉花糖.雨滴.動物,看到這個世界也是亮晶晶的。

因為快樂遠比悲傷更值得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