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走投無路的媽媽,絕望中找到了警察!

原來是自己10歲的兒子,將家裡的5萬元錢打賞給了網絡主播。

媽媽感到天都要塌了:這5萬元,可是丈夫的喪葬費啊!而她自己,又被檢查出患了直腸癌。這筆錢對她而言,可是全家的救命錢啊!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事情發生在河南許昌,看著這位媽媽在鏡頭前痛哭流涕地救助,不少家長即震驚又痛心。

這幾年,網絡直播火了,在各類直播平臺上,裝扮奇特的主播們喝歌、跳舞、講笑話,無所不能。只要你在互動環節進入直播間,主播就會馬上在屏幕那頭親暱地叫出你的ID,就像你走進教室,漂亮的女同學馬上會同你打招呼一樣"XX,你來了",你是不是馬上就覺得很開心?

主播們又唱又跳,賣力地表演著才藝,禁不住誘惑的人們就會熱情地給予打賞,玫瑰、飛機、火箭、遊艇……每一個虛擬的道具後面都有一個不同的價碼,真實地對應著你口袋裡的鈔票。

小王給了主播1朵玫瑰,主播親切地向小王道聲謝謝;大劉不甘示弱,一出手就是999朵玫瑰,鮮豔的花瓣佔據了整個屏幕,主播溫柔地說道,好漂亮啊,謝謝大劉;老張一看主播對大劉這麼熱情,也急忙送上一架飛機,主播馬上轉過頭來,嬌嗔地對老張地說,你好大方喲;你受到感染,好勝心也上來了,你們能送,我也能送,主播能熱情對你們,也能熱情對我,你大手一揮,送出了一架遊艇,換來了屏幕那頭主播的心花怒放和麼麼噠……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網上有這樣一個段子:"昨天剛發的工資6000元,留著打賞主播5500元,留著100充話費,留著50買一提紙巾。再留350當這個月的伙食費。當我打賞主播,聽著美女主播嗲嗲地說謝謝你、好喜歡你的時候,我開心的笑著,喝了一口昨晚上的酸菜泡麵湯……"可以說,打賞主播已經成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也要把錢留下來給主播。成人如此,缺少分辨能力的少年兒童更是如此。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湖北荊州11歲女孩刷掉家裡12.6萬元,其中1萬多用來打遊戲,11萬全部打賞主播;

南京8歲單親女童因為主播長得像媽媽,瘋狂透支爸爸的信用卡8.8萬元,給主播刷禮物;

上海13歲女孩用媽媽手機偷偷給自己喜歡的網絡主播打賞,兩個月花了家裡25萬塊錢……

父母辛辛苦苦地掙錢,抵不住孩子的大方闊綽,小手在屏幕上隨意一按,家裡瞬間回到解放前!看到孩子們"視金錢如糞土"的舉動,父母們不禁哀嘆,我們的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為何朝夕相處的父母還比不上直播間裡主播的幾句話語?痛心的同時,更多的是為孩子的未來擔心,不想孩子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一、 網絡時代,家長要監管孩子的上網行為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直播用戶、遊戲的低齡化,少年兒童的"打賞門"事件屢見不鮮,平臺方作為責任主體之一,應負有相關的負責和義務。但對於如何規範管理主播的行為一直處在人們的爭議之中,哪些行為可以有,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都應該由平臺方予以規範,從而杜絕未成年人隨意打賞的行為。

對於家長來說,平臺的行為是我們無法左右的,我們只能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監管好孩子。

當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我們要確保所玩的遊戲、瀏覽的內容都是適合這個年齡段的,檢查好它們是在一個安全、友好的平臺上運行的。家長可以給電腦安裝上安全上網軟件,這樣不健康的網站將被過濾掉,孩子就無法接觸一些不健康的東西。

家長要告訴孩子,網絡上所謂的聊天、交友、遊戲等,都是虛擬的,不可當真,上網時不要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以免防壞人利用。要讓孩子認清網絡的虛擬性,以防孩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上網目標計劃,上網主要用來作與學習有關的事,或是瞭解時政新聞等,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則儘量不要去作。

同時,家長要限制孩子上網時間,做好家庭作業後,方允許上網,且時間控制在2小時之內,並儘可能陪同孩子,引導孩子在網絡上求知、探索、學習。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二、 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們能大手大腳的"打賞",多數是因為對金錢沒有正確的概念。你把一萬元鈔票放在他面前,孩子可能會有個直觀的感受,哇,這麼多錢,但在手機裡,則只是一個數字,一個符號而已。

在孩子的成長時期,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教育,讓孩子知道,不管我們擁有多少金錢,它們都是爸爸媽媽辛苦賺來的,可以消費,但不能浪費,要讓每一筆錢都花得具有價值。

我們不能讓孩子信奉"金錢至上",但也不能讓孩子"揮金如土",可以從他的零花錢、壓歲錢開始,給他一定的權限,讓他自由支配,以培養孩子正常消費的習慣。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3、 有效的親子陪伴

江西南寧11歲的女孩樂樂,三個月花掉27000元錢,購買遊戲裝備、給主播刷禮物。而這筆錢,相當於樂樂媽媽一年的工資。每次送禮物的時候,主播都會誇樂樂,謝謝她的禮物,這使得樂樂非常開心,因為在家裡面沒有什麼人誇她,在主播這裡,她體會到了少有的關愛。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南京8歲女童打賞主播8.8萬元,則是因為對方長得像媽媽,在與對方的互動中她體會到了被寵愛的感覺。她說:"看主播玩,我就動心了,跟主播一起玩就更開心了。覺得主播都很風趣,說話幽默。打賞禮物後,主播就會跟我私聊,感覺心裡特別溫暖。"

在這些案例裡,我們看到了父母角色的缺失,父母為生活整日忙碌不休,卻忽略了孩子的內心,缺少關愛的孩子,只好花錢從外界尋找認同感。樂樂爸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平時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才使得孩子去網絡上尋找安慰。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因此,對父母來說,只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是不夠的,更要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精神上是富足、獨立的,就不會隨意被外界所誘惑。家長可以每週抽出一定的時間,不用太久,一兩個小時就可以,陪著孩子聊聊天,散散步,詢問一下生活、學習狀況等。孩子是最容易滿足的,家長几句簡單的話語,就會如太陽一般,溫暖他們的整個身心!

13歲女童打賞主播25萬元:天價打賞的背後,是父母關愛的缺失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多半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為了孩子,讓我們在忙碌的間隙,靜下心來,真誠的守候在他身邊,讓他知道,比起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網絡,父母的陪伴來得更溫暖、更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