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透露有公募基金踩雷:中銀、銀河等上榜

導讀:機構踩雷成了常態?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債券違約的數量和總體違約額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業內透露有公募基金踩雷:中銀、銀河等上榜

機構踩雷?早已不是新鮮事。

“現在不踩幾個雷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聊天。”一位機構人士無奈的調侃,也體現出當前的市場狀況。

但債券違約並未停止,這幾日,信用債市場違約事件連續來襲。

12月2日晚間,北大方正集團一紙違約公告引起市場關注。而就在同一日,一張東旭集團債權人大會座位圖也引發市場熱議。

12月2日晚間,上清所公告稱,截至當日日終,仍未收到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無法代理發行人進行“19方正SCP002”的付息兌付工作。“19方正SCP002”的發行總額為20億元,期限270天,債券利率4.94%。

知名校企違約,消息衝擊著信用債市場的“信仰”。

01、信仰還好嗎

“城投信仰”、“山東信仰”、“校企信仰”,總是那麼多說法。但現實一次又一次“打臉”。

事實上,就在不久前,東旭光電兩期債券違約引發連鎖反應,同樣讓市場曾經的信仰破滅。

上月18日,上海清算所公告稱,未收到東旭光電發行的“16東旭光電MTN001A”以及“16東旭光電MTN001B”兩份中期票據的付息兌付資金和付息資金,無法進行付息兌付。

一份流傳出的11月29日東旭集團債權人會議座位圖,顯示出這“信仰”曾是多麼堅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這份座位圖顯示,當日債權人會議參與的機構涵蓋了銀行、券商、信託、公募基金等近200家機構。

業內透露有公募基金踩雷:中銀、銀河等上榜

事實上,去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其中牽涉的機構也越來越多。在這個背景下,投資機構的配置操作亦受到影響。


02、機構踩雷頻發


“2020年仍然是信用風險出清的一年。”12月3日,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融資總部副總經理範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有一個數據頗值得關注,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債券違約的數量和總體違約額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Wind數據顯示,2019年截至12月3日,有159只、1256.98億規模債券違約,而2018年全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25 只和1209.61億。

在這個背景下,風險也在集聚。事實上,隨著違約數字增長,機構“踩雷”的報道也更常見諸報端。

譬如此前不少公募基金都出現在違約債券的持債名單之中,相應的業績也受到較大影響。包括中融融豐純債,因“14富貴鳥”違約去年出現近50%的跌幅,華商雙債豐利債券,因持倉“11凱迪MTN1”以及“15華信債”造成的淨值波動。甚至包括後續出現的因踩雷而造成資管機構間互相指責的事件。

又如今年上半年,出現的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壓力問題也在行業引發影響,其中涉及了部分機構的專戶產品風險,由此亦引起監管層關注和重視。

而以目前東旭光電債券違約為例,在11月29日召開的東旭集團債權人大會中,就涉及了全國各地的一百多家金融機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其中包括中銀基金、銀河基金等4家公司。

一位參會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銀基金、銀河基金兩家公司或是涉及公募產品“踩雷”。不過或因為持倉並不在重倉行列未予披露,因此無法通過公開數據查詢。”

“暫時不清楚相關事項。”12月3日,一位中銀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03、防風險、態度保守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債券違約常態化逐步形成市場共識,本報記者也瞭解到當前各機構也在風險控制上提高了要求,其中涉及的業務鏈條包括了債券業務的多個相關環節。

“現在監管層的監管趨嚴,公司合規也更嚴格。在篩選項目上要求更高。”12月3日,北京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現在踩雷公司的追責很嚴,我們也格外重視風險控制。”一位信用債研究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從不少公募基金人士處瞭解,今年以來不少公募基金出現的基金經理更換或變動,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踩雷”而造成團隊調整。

“對信用債,目前我們暫時是偏保守的態度。”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總監表示,“當前市場上資金充裕,但合適的資產很少,長久期、高評級的債券價格已經比較貴了。經濟探底過程中,債券違約事件頻發,因此暫時也不會考慮信用下沉。”

前述固收總監的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前市場的狀況,保守,也是不少債券投資機構提到的關鍵詞。

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指出,“對債券市場看法仍然偏謹慎。央行下調了OMO和LPR利率,市場的情緒有一定好轉,季末加年末,通常貨幣市場會有一定偏緊,經濟的韌性目前市場預期還是有一定分歧,上週國債長端利率下行幅度大於短端,但國開則正好相反,市場仍以交易盤為主。”

而對於信用債,顯然還存在分化。

“我們整體的持倉是以利率債為主,比較低的倉位進行運行。”前述公募固收總監表示。

“後續信用分層的情況會更加明顯,甚至可能現在是AA級債券作為一個標誌點,現在轉到AA+級的債券做一個分界點,未來有可能AA+等級的債券也會分化。有可能一些資質比較弱的AA+級發行人,明年的債券會比今年還更難發行。”某大型券商債券承銷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11月27日,穆迪發佈報告稱,由於中國GDP增長放緩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中國非金融企業未來12個月的信用狀況將為負面。

穆迪高級副總裁蔡慧表示:“對穆迪授評的大部分企業而言,中國非金融企業負面趨勢的信用影響將較為緩和。但是,各行業的信用分化將加劇,針對個別發行人的分析將變得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