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當心!這些消費保險可能是騙局

【風險提示】當心!這些消費保險可能是騙局

當下,為了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不少網購平臺紛紛試水消費保險。消費者只要購買相關商品,即可獲贈或者支付很少的保費就能得到相應的保險服務。這些消費保險涉及正品保證類、價格保證類、物流保障類、退換貨類、售後延保類等五大險種,包括退換貨運費險、手機碎屏險、體驗無憂險等幾十個保險產品。

經調查發現,這些本為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消費保險看上去很美,部分保險產品卻如同雞肋,甚至可能成為賣家知假售假、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和幌子。

理賠金多是“一口價”

在北京某大學讀研究生的小周說,趁著前段時間“雙11”促銷,她在某電商平臺的一家傢俱旗艦店購買了一款摺疊寫字桌,下單時賣家贈送了退貨運費險。

收到寫字桌後,小周發現商品雖無質量問題但與網店所展示照片存在色差,於是選擇了七天無理由退貨。由於寫字桌體積過大,在退貨時只能按照體積計算運費,而在收到保險公司的運費理賠金後,小周發現理賠金額遠遠不夠補償自己支付的運費。

“我找賣家協商希望他們可以補足退貨運費的差額部分,但賣家表示只有因為商品質量等可歸咎於賣家責任產生的退貨運費,他們才會補償。”小周說。

經調查發現,大部分電商平臺的運費險理賠金都是“一口價”——即根據收發貨城市之間的距離標準來進行賠付,並不以實際支付的運費、退換貨商品重量、尺寸作為賠付標準。

由於退換貨運費保險全流程自動化程度高,且只有在下單過程中才會出現購買選項或者贈送提示,出於消費習慣和對平臺、賣家的信任,多數消費者都不會仔細閱讀合同保險內容,這就給後期糾紛埋下了隱患。

配件非原裝提示不清晰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摔碎等情況也越來越常見。部分電商在售賣手機的同時順便也推出了碎屏險的服務。王女士在某電商平臺的一家手機自營店裡購買手機時,就購買了這項服務。

“這家手機廠商在自家官網也推出了碎屏險服務,但是價格跟電商平臺的自營店相比高出了不少。”王女士說,“考慮到電商平臺的自營店肯定信得過,也就順便買了碎屏險服務,而且價格只有手機官網價格的三分之一。”

在這家電商平臺的服務公示中可以看到,如果購買了碎屏險,產品在正常使用過程中,因為意外導致的屏幕破裂,可享受一次免費的換屏服務,但並未明確提及所換屏幕是否為廠家原裝。

王女士表示,她在手機屏幕碎裂後,按照平臺的服務流程選擇了上門換屏服務。但細心的王女士發現,上門技術人員提供的新屏幕未採用和原裝屏幕一樣的包裝。技術人員告訴王女士,這是符合原廠規格、與原裝部件同質量的非原廠產品。

王女士提示,要注意服務公示下方几行字體略小、顏色略淡的說明,這幾行說明對於服務公示的內容做了進一步說明,其中就包括了更換的配件非原裝的提示。

“這麼小的字誰會注意到?雖然說一分錢一分貨,但這麼玩文字遊戲,也太不厚道了吧。”王女士說。

先證明所購商品非正品

大齊前段時間通過某海淘電商平臺購買了一款尚未在國內上市的球鞋,由於球鞋價格較高,加之海淘商品非真偽問題不接受退換貨,大齊自然想到要購買平臺提供的正品險。“本來想要圖個安心,現在反倒是讓我左右為難。”大齊抱怨道。

收到海淘鞋子後,大齊在多個付費鑑鞋平臺鑑定鞋子真偽,鑑定結果顯示有真有假,這讓大齊慌了神。大齊按照平臺要求上傳了多份鑑定報告和其他材料申請退貨,並要求正品險賠付,但是申請很快就被駁回。

“駁回理由是賣家對於付費鑑定平臺的資質不予認可,所以對鑑定報告自然也不會承認。”大齊說,“賣家號稱所售商品接受專櫃驗貨,而且他只承認專櫃的驗貨資質。但是現在專櫃根本不可能提供此類服務,即使專櫃幫我驗貨了,也不可能出具一份或許要承擔法律風險,同時證明力有限的鑑定報告。”

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要求退貨和賠償本來就是消費者的權利。但是在遇到退換貨難度較大,需要先證明商品為非正品的海淘商品時,消費者僅憑一己之力獲得具有證明力的商品鑑定報告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品險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成為賣家知假售假,吸引消費者的噱頭和幌子。

一位專注於消費型保險的業內人士表示,藉助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起來的這類保險新產品,正在推動著中國保險市場朝著差異化、成熟化的反方向發展。隨著消費者個性化服務需求的不斷出現,保險行業和保險產品一定還會細分。網購的特殊性決定了購買保險的必要性,但是此類保險的購買還是要以實用、經濟為前提。保險公司應該努力改善保險行業形象,提高消費型保險產品和網購之間的融合程度。電商平臺應建立相關服務長效機制,讓消費者充分認識消費保險、瞭解保險的功能作用。

《中國信用》

感謝您關注《中國信用》,和我們一起見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態勢。公眾號運營以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這裡《中國信用》編輯部對大家表示真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資訊服務,我們針對這段時間大家提出的疑問和建議,對一些事項做統一的答覆和說明,主要有以下幾條: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歡迎大家提供報道和稿源線索,或對雜誌提出寶貴建議,可在微信後臺與小編們即時互動,也可通過編輯部郵箱聯繫我們:Chinacredit1@163.com

如何訂閱雜誌

請諮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責編 歲正陽 製作 陳菁菁 審讀 何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