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人脈,是用出來的

高質量的人脈,是用出來的

人脈也是一種生產力,你借到的人氣越多,收穫也就越大。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借書就是一男一女交往的藉口,一借一還間,關係就曖昧了。”

不止男女關係,所有人與人的感情,往往都是在這種一借一還之間,漸漸“曖昧”起來的。

這就是“人脈”。

所以說,高質量的人脈,都是用出來的。

01

中國人有一句俗語,叫做“求人不如求己。”

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麻煩別人是一件挺不光彩的事情。

而且在一般人的認知裡,關係是有使用限制的,用一次少一次,特別是寶貴的人脈資源,要把它留在重要的時刻,也就是所謂的“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事實上,這是我們在人脈關係上出現的認知偏差。

2015年年末的時候劉濤在丹麥的一家酒店,失竊了裝有價值400萬首飾的保險箱。

這時,有人@汪涵,請他幫忙,很快汪涵便請來了丹麥駐華大使館,不到20個小時,竊賊便宣告落網,而汪涵也由此得了個外號——人脈王。

這個外號可謂實至名歸,看看汪涵的好友名單吧。

丹麥外交部長馬丁·利澤,丹麥王位第一繼承人弗雷德裡克王子,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馬雲,陳道明,崔永元,陳丹青,梁文道……

用汪涵自己的話說,他的這些人脈關係,全都是“麻煩”出來的。

一次,汪涵得了一場大病,在一位老中醫的推薦下,需要一些中藥進行調理,其中有幾味藥產自雲貴,比較珍稀,一時無法獲得。

這時他想起了在當地工作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幫忙。

結果人家不僅幫他找到了草藥,連帶著把後續的加工工作也都完成了,寄來的是可以直接服用的膠囊。

汪涵在電話中再三表示給對方添麻煩了,對方卻說:“你能想到麻煩我,是因為你把我當朋友。朋友,不就是用來麻煩的嗎?”

朋友的這番話,讓汪涵感慨萬千,同樣也讓他受益匪淺。

如今,汪涵在主持界的地位如日中天,其背後的人脈更是雄厚無比,他說他自己這一路走來,靠了很多人,他自己也甘願給很多人靠。

其實,這就是人際關係的本質。

富蘭克林有一句名言:“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互相麻煩,讓人脈成為彼此的助力和資源,這是人脈本身固有的屬性和價值所在。

02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發表過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人脈。

有些人獲得成功,看似有幸運女神的眷顧,實際上在經營人脈上下足了功夫。

首先,不怕麻煩別人,也不怕別人麻煩,禮尚往來是維繫人脈最堅實的紐帶。

胡雪巖曾經說過:“你肯為別人打傘,別人才願意為你打傘。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這也是我下雨時即使不帶傘,也不會被淋溼的妙法啊。”

胡雪巖當年通過一己之力解了左宗棠籌措軍餉的燃眉之急,此後左宗棠便成了胡雪巖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他那“紅頂商人”的殊榮,多半都是依靠這樣的“相互使用”成就的。

其次,靠譜是人脈關係中最具價值的一種能力。

全美頂尖的人脈專家基思·法拉奇在他的《別獨自用餐》中寫過他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年少的時候,他在一個富豪家庭做球童。

只要輪到他當值,他便會事無鉅細。每場比賽的當天早上,他會走遍整座球場,找到每一處果嶺,測試球在草地上滾動的速度和方向。

於是,在他的幫助下他的僱主總是戰無不勝。

就這樣,法拉奇成了那位富豪的親密好友,同樣這位富豪也成為他日後開拓事業的最大助力。

人脈是拿來用的,你自己也應當變得“有用”。

最後,誠實守信是人脈關係網中最重要的底牌。

日本的推銷之神原一平說過:“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這就是確立人脈關係的要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一種人:“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

有求於你的時候,謙遜有禮,做出各種各樣的承諾。

但是一旦達到自己的目的,很快就會把自己的“恩人”忘到了一邊,當初應下來的事情也被拋諸於腦後。

可一不可再,這樣的人註定無法獲得他人長久有效的支持,人生之路也註定無法走得太遠。

高質量的人脈,是用出來的,可絕對不是單方面的“利用”。

只有用好的人品作保證,才能讓人脈成為你人生前進的動力。

來源:頂尖創業者智庫。發現好文分享給朋友們,內容僅供朋友學習、交流之目的。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