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大宣传”奏响脱贫攻坚最强音

本报记者 牛新建 通讯员 赵世军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针对“脱贫攻坚宣传发动还需进一步加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的问题,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构建起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大宣传格局,广大党员干部在扶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唱响脱贫攻坚最强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宣讲队宣传政策零距离。针对静态宣传多、动态宣传少的问题,组建县乡村三级宣讲队,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下乡进村入户召开培训班、群众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到人8类59项惠民政策措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实现脱贫攻坚政策“零距离”宣传常态化。从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和县扶贫办、县农村农村局、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水务局等12个部门各抽调1名业务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政策把握好、联系实际紧的骨干,组建3个县级宣讲队,每个宣讲队每季度深入18个乡镇巡回宣讲1轮。18个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乡级宣讲队,每月对所有村组全覆盖宣讲1次。332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乡村社干部全员参与,每月对所有农户进行1次宣讲。帮扶干部每周至少1次上门走访帮扶户“面对面”宣讲1次。

大喇叭传递惠民好声音。针对村级“大喇叭”空挂现象,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大力实施“乡村大喇叭”工程,使“大喇叭”成为基层党组织筑牢思想阵地、推进脱贫攻坚的得力助手,让脱贫攻坚惠民助困“好声音”走进千家万户。18个乡镇和332个村全覆盖安装“大喇叭”乡镇播控平台和村级广播接收终端,定时播放新闻联播,进一步把党的好政策、脱贫攻坚好措施传递到最基层,让群众听得见、记得住、用得上。汇编了囊括产业扶贫、转移就业、饮水安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全方位的到户到人扶贫政策,录制《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录音资料》,将脱贫攻坚政策录音通过“大喇叭”每天早、中、晚各循环播放1次,让广大群众耳熟能详,在家就能学精神、懂政策。

新媒体唱响脱贫主旋律。针对新媒体便民服务作用发挥不够、凝聚社会共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信息便捷、快速、高效的特点,不断拓展宣传阵地,唱响脱贫攻坚“主旋律”。分类制作《脱贫攻坚基本知识与政策解读》,分15期在中国通渭网和“通渭发布”两微一端推送,通过手机网络链接转发,极大方便了群众随时随地学习宣传。乡村两级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和QQ工作群,采取H5、快闪微视频、录像微宣讲、文艺微展演等方式,灵活生动地推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和工作动态,提高宣传效率,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各单位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开设“冲锋号令”“政策解读”“我扶贫我快乐”“我脱贫我光荣”等专栏,发布信息1500余条,凝聚扶贫干部工作合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公示栏架起干群连心桥。针对村级公示栏发挥“阳光透明”作用不充分的问题,在全县332个村醒目位置或人口密集地方设立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栏,健全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程序、明确公开内容,聚指成拳致力打造“阳光政务”,推动晒出脱贫攻坚“清单”全覆盖,架起干群“连心桥”。各村由村委会负责及时张贴更新中央和省、市、县最新脱贫攻坚政策,并根据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晒出”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扶贫项目建设、各项惠农资金和到户到人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等“清单”,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扶贫政务运转“透明化”、扶贫资金运行“阳光化”、到户项目落实“公开化”,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以“畅亮”的村务环境赢得了群众“舒畅”的心情,全面提升了干群互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