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1

“你怎麼誰都認識啊?”

有人這樣問過馬未都。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馬未都


這與馬未都早年豐富的工作經歷有關。他寫過小說,做過文學編輯,由此結識了王朔、莫言、劉震雲等一眾年輕作家;而後他做過影視,因此認識了葛優、梁天等眾多演員。而他一直傾心的收藏事業,又為他帶來了更多機緣。

梁左,馬未都也是認識的。他認識梁左,是通過好友王朔。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馬未都與王朔



2

王朔結識梁左是1992年。當年,宋丹丹想拍一部喜劇電影,找到王朔寫劇本,王朔心裡沒底,想再拉上一個人。這之前他聽過樑左寫的相聲,感覺很好,就找梁天要了他哥哥梁左的電話,打過去相邀。

見到梁左之前,王朔以為他會是一個張揚外向的瘦子,見了面才發現原來是個胖胖的好好先生,長著和梁天一樣的小眼睛,隱在度數很深的眼鏡後面,見人三分笑,說起話來字斟句酌,很在乎對方的反應,個別咬字上有點兒大舌頭。沒話的時候很安靜,眼睛看著地。

王朔和梁左熟悉之後,就把他帶進熱鬧的文學和影視圈子。有一天王朔帶著梁左來,向在場的人介紹說,這個胖子是寫劇本的,叫梁左。

當時,馬未都在場。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王朔與梁左



3

1981年,26歲的馬未都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小說《今夜月兒圓》,受到讀者關注。小說發表後,馬未都被調入《青年文學》做編輯,從此進入文學圈。八十年代末,馬未都與王朔、劉震雲等一起組建“海馬影視創作室”,參與創作《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等劇。

在馬未都看來,那時社會上有種觀念和今天很不一樣,當時人們總覺得劇本比小說的文學地位低,甚至低好幾等,而相聲在文學界的地位就更低,都有些不好意思說,所以當天王朔介紹梁左是寫劇本的算是往高抬舉他。

王朔介紹完又加了一句,這是梁天他哥。那時梁天已經演過《頑主》《二子開店》等影視劇,人們大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形象特殊的演員。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梁左與梁天


在座的馬未都看著梁左就琢磨,這人長得看著跟梁天沒什麼關係啊。後來和梁左熟悉之後馬未都還不止一次跟人開玩笑說,這倆人是不是親哥兒倆啊。其實這與當時梁天還沒有發胖有直接關係,後來隨著梁天的發福,兄弟倆看起來也越來越像。

4

在馬未都眼裡,梁左永遠慢慢悠悠,說什麼做什麼都不著急,一副散仙的樣子。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梁左



1994年左右,梁左經常到琉璃廠馬未都的小古玩店裡找他聊天兒。那周圍有很多舊書店,梁左經常過去淘舊書,走累了就進馬未都店裡歇著。

馬未都從事收藏的時間比較早,1990年已經寫出《馬說陶瓷》,以簡史的方式講述陶瓷的歷史,這本書後來也成為很多陶瓷收藏者的啟蒙書。不過當時由於很少接觸,很多人都認為收藏這件事非常另類。到1992年,馬未都已經擁有不少個人藏品,就向管理部門申請開一傢俬人博物館。政府工作人員認為他這是異想天開,還說“你別在這兒搗亂啊”。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馬未都



博物館開不成,馬未都就在琉璃廠租門臉開了一家小店。店內設計很講究,還留有一個小天井,生意不忙留出很多空閒,他和朋友們經常坐在天井處聊天。

梁左在店裡看到馬未都悠閒的狀態有些羨慕,多次對他說,你這個事兒好啊,什麼勁兒都不使就賺錢,我們平時寫東西都得使勁兒寫才行。在馬未都看來,梁左這話算是“片兒湯話”。

對這種說話方式,馬未都早已習慣。當時他的周圍以王朔為首這些朋友都不正經說話,反而是當你一本正經字斟句酌地說話時,別人會說你“怎麼不好好說話”。初次見到這麼說話的人可能感覺是一種冒犯,而中國話內涵豐富,朋友之間這樣數落就完全可以接受。馬未都稱之為謾罵式的讚美,或者讚美式的謾罵。

5

馬未都特別喜歡相聲,很多人也說過他說話的嗓音有點兒像相聲大師劉寶瑞。和梁左聊天的時候,馬未都經常提起他心目中的好相聲。

他認為,相聲是口頭表達藝術,真正的好相聲是演員站在那裡什麼輔助都不用,就靠說話把你說樂。有時候你明明知道這個包袱兒,但你聽演員一說還是想樂,馬三立、劉寶瑞的很多相聲就能達到這種效果。馬未都認為最好的相聲都是單口相聲,不用捧哏做另外的輔助。

在馬未都眼中,梁左通過創作一個個作品,讓相聲一度閃出耀眼的光輝,而後來梁左離開相聲行當他也完全能理解。因為電視並不能充分發揚相聲的長處,比如現掛這種手法幾乎就喪失了,而同一段相聲在茶館裡說,幾乎每次都不一樣,有新鮮的元素加入。長處被削弱,加上嚴格的內容審查,電視相聲走進死衚衕。

6

也不是每次都聊相聲。

有一天聊著聊著梁左忽然發問,我手裡有五萬塊錢閒錢,你能不能幫我買一個比五萬塊錢還值的東西?

聽完這話馬未都就愣了,因為他歷來有個辦事原則,朋友之間不做生意,容易傷感情。

不過馬未都還是問了下樑左,“比五萬還值”是什麼意思,是我看著它未來值,還是我覺得它現在值,還是我五萬賣給你,結完賬你轉手八萬就賣給我,自己淨掙三萬?梁左嘿嘿一笑:那當然最好是最後這層意思了,當場就能變現。

其實在當時,馬未都在朋友圈子中是個倡導收藏的吹鼓手,他很希望身邊的朋友都能真心喜愛這些東西,而不是單純為了投資,你擁有了一件舊東西就會欣賞和研究,就能體會到收藏的樂趣。

他的店裡還真有適合梁左收藏的好物件,是一個雍正年間的霽紅色大筆洗,而且用不了五萬,兩萬多就能買下來。馬未都對梁左說,你是個文人,應該買下這個筆洗擱在案頭,你看你現在已經紅了,買下這個就會更紅。梁左湊近筆洗看了看說,你這個東西也太紅了,看不出歷史感來,怎麼能確定這是雍正爺的呢?

馬未都由此斷定,梁左是一個徹底的外行。

他解釋說,單色釉確實看起來不好看,一般人一看只是感覺到紅色,但你注意看這上面其實有橘皮的感覺,橘皮是雍正紅釉的典型特徵。

梁左又端詳了半天,還是看不出哪裡好,他認為橘皮應該是黃的,而且疙瘩要更多。

在馬未都看來,梁左雖然研究《紅樓夢》多年,書上列舉奇珍異寶眾多,但那畢竟只停留在文字上,梁左見實物還是少,因此對這個筆洗沒有感覺。加之物件上也沒有標年款,如果有年款兩萬也拿不下來。那個時代贗品極少,進入本世紀仿品才多起來。

那個筆洗,梁左最後沒買,也沒跟馬未都說東西給他留著。後來再見面梁左也沒再向馬未都重提此事,或許那次只是一時興起說說而已。那個筆洗,後來被別人買走了。

7

多年之後,2013年的一次聚會上,馬未都見到梁左的女兒梁青兒,見孩子如見其父,他一時間百感交集。在永遠43歲的梁左的記憶中,馬未都應該仍是滿頭烏髮,而實際上他早已頭髮花白。

馬未都常說,人活不過物,隨便拿出一個雍正、乾隆間的物件兒,就有至少十代人從它跟前走過。

見到好友的孩子,馬未都有些後悔當年沒有幫梁左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如果辦成也算對孩子有個交待。他就可以拿起那個紅色筆洗說,孩子你看,這就是當年我幫你爸挑的,這東西還在,還是這麼紅。

2001年5月19日,不滿44歲的梁左笑著離開,黑髮還沒來得及變白。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2014年11月29日,保利大廈



梁左去世多年,馬未都後悔當年,沒有為他把收藏古董的事情辦成

馬未都寫給梁左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