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沿"一帶一路"風馳電掣 推動成都向"人城產"發展轉變

發佈時間:2019-12-05 08:45:20來源:成都日報


中歐班列沿


中歐班列沿


一趟趟從成都延伸而出的國際班列沿著“一帶一路”風馳電掣,四向拓展架起新亞歐大陸橋,構建起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在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為創業者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同時,也為這座城市在良性交互中不斷增強自我發展動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態,促進全球資源要素協同集成集聚,營造更好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推動城市發展由“產城人”向“人城產”轉變。

因為中歐班列這條國際物流大通道,成都國際商貿城裡小商品店主實現了半年內出口商品超兩百萬元的創業夢想;白俄羅斯國家館落戶成都加入“亞蓉歐”國家館集群,實現經濟、教育、文化等在此彙集交融;TCL從沿海地區轉移產能至成都,戴爾在成都建廠搭乘中歐班列出口快車,聯想選擇成都投資建造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近年來,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指引下,成都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陸上絲路”國際班列交織成網構建起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在融入全球經濟格局中積極打造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空間載體,不斷提升門戶樞紐對要素的集聚,孵化轉化能力,推動樞紐經濟加快發展,為引領輻射帶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人】

中歐班列帶領“闖”國際市場

“蓉漂”創業夢想悄然成為現實

成都國際商貿城小商品批發區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蓉漂”店主萬國龍在店裡忙碌不停。誰也不會料到,萬國龍這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店鋪在今年上半年就實現了200多萬元的出口額。

“在過去,這隻能是個創業的夢想,而如今搭乘成都的中歐班列卻變成了現實。”萬國龍稱,今年通過搭乘成都的中歐班列,把小商品賣到了境外的布達佩斯等地,銷路一下子就拓寬了。今年8月9日,成都直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對稱往返中歐班列開通,全程運輸時間只需15天。成都國際商貿城在西部地區唯一率先試點“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依託高效的國際物流通道、便利的通關服務,打開了小商品走向國際的大門,讓小微商戶也能夠參與到國際貿易之中,在更為廣泛的國際市場中實現創業夢想。

一趟國際班列讓大千世界近在咫尺。2013年4月26日,從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沿著“一帶一路”風馳電掣,架起快捷暢通的新亞歐大陸橋,從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沿海港口的歷史,成都由“內陸腹地”變為“開放高地”。

今年7月,中歐班列(成都)運送四川直供特殊農產品至維也納,為冷藏出口運輸生鮮蔬菜業務打通了連接歐洲大陸的西向通道,實現四川優質農產品直達歐洲人餐桌。依託海鐵聯運方式,成都還打通了二手車出口的國際通道,在踐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為出口貿易培育新動能。在忙碌運載貨物出口的同時,成都國際班列也繁忙地把進口貨物運回成都。除了意大利火神飛機、德國磁懸浮軌道梁、高精紡織品機械等“高大上”進口貨物,還有紅酒、牛肉、餅乾、奶粉、服飾、化妝品、家居用品、平行進口車等,把國際高品質生活帶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全球”。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動力,人才聚則產業興。作為城市功能提升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近年來成都出臺一系列人才新政為成都國際鐵路樞紐建設提供了支撐和活力。依託中歐班列的資源集聚優勢,成都國際鐵路港臨港服務業功能區充分考慮人才、社區、產業發展規律,配套專家樓、人才公寓,打造科研、商務、休閒、居住人群在區域內的高品質國際化生活場景,精準集聚適配人才。在現代物流產業方面,已集聚一批高層次戰略人才和高端技術型人才參與港區冷鏈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供應鏈管理、新零售等現代物流產業鏈建設。在國際貿易方面,依託“一帶一路”31個國家館搭建商品展示交易、服務經貿往來的窗口平臺,多次開展中俄青年創業孵化器交流等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引入跨境電商、平行進口車、木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貿易高端人才上百名。

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在建設國際鐵路樞紐的歷程中,堅持以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導向,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高度關注現代城市人文需求的多樣性和消費偏好的差異性,從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出發,因地制宜佈局生活性基礎設施、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人的交流交往,加強良好人文生活和綠色生態環境的供給,加快建設宜業宜居宜商環境。

【城】

國際班列“聚”全球資源要素

實現“運貿港產城”交互融合

11月8日,白俄羅斯國家館授牌落戶成都國際鐵路港,正式加入“東蓉歐國家館”集群。成都國際鐵路港“東蓉歐國家館”集群以國家館為載體,通過國際物流大通道搭建起國內外企業人才孵化合作平臺和雙邊文化藝術交流橋樑,為創新創業者提供高格局海外資源。目前已簽約引進法國館、荷蘭館、意大利館、德國館、俄羅斯館等多個國家館項目,越來越多的國際經濟、文化、教育等交流在此彙集交融。

充分利用交通樞紐或地理樞紐的集聚擴散功能,吸引各種生產要素集聚交匯,推動本地產業發展並贏得多種經濟輻射,這正是樞紐經濟。近年來,成都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依託成都國際班列作為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撐,持續發力國際戰略通道建設,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立體全面開放現代物流體系,有機串聯“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實現物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和信息流有機結合,著力提升門戶樞紐對要素的集聚,孵化轉化能力,促進樞紐經濟加快發展。

成都國際鐵路樞紐建設堅持以符合城市發展規律為導向,更加註重城市功能和形態。依託國際班列四向拓展的國際通道優勢,通過互聯互通推動“運貿港產城”聯動融合,加快形成“以運促貿、以貿促港、以港聚產、以產興城、產城育港”的良性互動格局,使港口、產業和城市在良性交互中增強自我提升發展的不竭動力。

依託泛歐鐵路運輸通道,成都西向以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為境外樞紐主通道,結合創維、沃爾沃、吉利等大客戶需求,持續拓展至比利時根特、捷克布拉格等支線網絡,並織密以米蘭、布達佩斯等城市為主的南歐陸上直達網絡,拓展中歐南線跨裡海國際運輸走廊,聯合鹿特丹打通跨大西洋海鐵聯運通道。同時,南向穩定運行經北部灣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聯通東盟各國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發揮成都作為“亞蓉歐”中轉樞紐的區位優勢,構建連接“一帶”和“一路”、溝通泛歐與泛亞的貿易通道。

目前,成都加快打造的7條國際性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海鐵聯運通道架起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亞歐大陸橋,形成基本覆蓋以亞歐為主的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班列通道體系。其中,中歐班列(成都)已聯通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越南河內等歐亞國家26個城市,以及我國上海、欽州等15個城市。經歷六載耕耘,成都國際班列已累計開行近7000列、貨值突破180億美元,綜合重箱率達90.7%,其中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近4500列,約佔全國開行總量1/4,持續處於全國中歐班列運行的領先地位。今年前9月,成都國際鐵路港實現進出口貿易額突破70億元,同比增長386%。成都作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橋頭堡地位日益凸顯。

【產】

以全球思維“謀”產業鏈供應鏈

加速推動產業融入國際產能合作

伴隨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全球城市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成都把發展開放型經濟擺在優先位置,以全球思維謀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加快推進國家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加大航空貨運能力和鐵路陸海聯運能力建設,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提高全球配置資源運用市場的能力。

今年4月,世界醫藥巨擘艾爾建公司首批醫療產品搭乘中歐班列運抵成都,突破我國西部國際空鐵聯運醫療產品的空白。以前境外藥品通過海運入境至少需要2個月,搭乘中歐班列(成都)整個運輸通關時間則只需15天。緊接著,11月1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中歐班列(成都)運輸生物醫藥產品新徵程,為成都打造高標準國際生物醫藥供應鏈體系提供服務支撐。

成都國際鐵路港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圍繞適鐵適歐產業供應鏈需求,持續優化四向拓展的國際班列通道網絡佈局,擴大輻射半徑和覆蓋範圍。依託中歐班列運輸優勢和良好營商環境,成都的適鐵適歐產業鏈逐步延伸,持續推動產業向成都聚集、產能向成都轉移。

從2016年開始,TCL將產能從沿海地區向成都基地轉移,其液晶產品搭乘成都中歐班列銷往歐洲,近三年來TCL成都公司實現外貿轉移、產能轉移均達40億元左右;戴爾與成都加強雙方合作關係,其成都工廠將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通過成都中歐班列運往歐洲,近三年來實現外貿轉移近200億元、產能轉移逾350億元;聯想在成都投資建設電腦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其出口歐洲的電子產品從上海、深圳運抵成都,再搭乘中歐班列運抵目的地,近三年來實現外貿轉移近300億元。與此同時,創維電器、沃爾沃汽車等國際品牌也紛紛搭乘成都的中歐班列快車,實現產能轉移優化和國際化佈局。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成都國際鐵路港被列為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為提升通道輻射力和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賦能。10月由成都、欽州、宜賓、瀘州四市共同打造的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在廣西開建,建成後將提升川桂兩省在優勢產業聚集、通道資源協同、供應鏈綜合服務、國際雙向投資領域合作能級。藉助西部陸海新通道,成都神龍汽車大批量的汽配件通過“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出口至越南,並在越南開闢了整車組裝業務。

市口岸物流辦表示,在推進成都國際鐵路樞紐建設中,將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為導向,更加註重產業生態和環境。依託成都的國際鐵路物流通道優勢,以產業基礎能力為牽引,促進生產要素的供給、產業鏈條的配套、人力資源的協同集成集聚,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優勢。

依託國際鐵路物流通道優勢,積極推動全市功能區外向型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TCL、DELL等高新電子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向定製化生產轉型,極大降低生產成本;汽車產業功能區的沃爾沃、吉利等汽車製造企業轉變出口通道,有效避免國際貿易摩擦影響。探索建立產業發展聯盟,構建“出口結算在港區、生產基地在市州”產業互動模式,充分發揮自貿區開放平臺和中歐班列輻射帶動作用,為企業出口提供高效服務和平臺支撐,帶動全省全市開放型產業實質性嵌入國際產能合作。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吸引美國安博、蘇寧雲商、中外運股份、普菲斯、盒馬鮮生、深國際等總投資640億元的115個重大物流項目入駐。伴隨產業聚集、產能轉移,成都國際鐵路港運營量不斷提升,已累計實現吞吐量465萬標箱,連續7年位列全國內陸鐵路港首位。今年以來四川自貿區青白江片區新增市場主體9085戶,同比增長72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