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在“賣保險”

這兩天,水滴籌攤上事兒了。

據媒體報道,水滴籌在超過40個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自稱“志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地推員每單最高提成150元,月入過萬,還有末位淘汰機制。

同時,地推員們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不加審核甚至有所隱瞞,對捐款用途缺乏監督。

說白了,水滴籌這是在利用大家的愛心,把一部分善款變相裝到了自己的口袋裡。

這可就激起眾怒了。

金姐覺得,水滴籌,這壓根就不是一家公益組織,而是一家公司,它的眾籌舉動,只是為了便於自己賣保險。

真想給自己和家人多增加一份保障的話,金姐真心建議,與其指望眾籌,還不如老老實實去買一份保險——水滴籌自己都在賣保險呢!

名為“公益”,實為“公司”

對捐款者來說,感知到的是“水滴籌”這個品牌,幾乎沒人會去思考,這個品牌背後究竟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還是一家公司。

企查查顯示,“水滴籌”這個品牌,是一個商標,歸屬於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沈鵬,註冊資本1億元,成立於2013年8月2日。同時,沈鵬也是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水滴籌,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在“賣保險”

這就很有趣了:在金姐看來,如果是做公益,水滴籌更應該歸屬於一個非盈利性組織,而它偏偏卻歸屬於一家有限公司。和非盈利性組織不同,公司天然就是追求盈利的,不想賺錢的公司,不是一家好公司。

既然水滴籌歸屬於一家公司,那這家公司究竟如何盈利呢?金姐發現,它的商業版圖還真不小,一大堆知名公司都是它的股東。

據公司簡介,它旗下主要有三款產品:水滴互助、水滴籌以及水滴保,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為用戶提供服務,主要涵蓋:個人求助信息發佈及籌款、健康險銷售與服務、大病醫療互助與醫療服務等業務。

金姐看到“水滴保”、“健康險銷售與服務”這些內容時,頓時明白了這家公司的盈利來源:賣保險!

要知道,賣保險可是一門實打實的好生意,利潤相當豐厚。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的保費收入高達6147億元,同比增長9.5%;中國人壽也有4373億元的保費收入進賬,同比增長11.9%。

由此看來,水滴保在今年前三季度賣保險的收入,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事實上,為了便於賣保險,水滴籌歸屬的這家公司,投資控股了一堆保險、醫療相關的公司,還拿到了保險經紀牌照。

水滴籌,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在“賣保險”

金姐又查了一下這家公司的融資信息,發現僅2019年,它迎來過兩筆重量級投資。

一筆是在今年3月,它獲得了近5億元的B輪融資,另一輪是在今年6月,它又獲得了超10億元的C輪融資。

上述兩筆投資的背後,是騰訊、IDG資本、高榕資本、博裕資本、中金資本等大佬的身影。

難怪金姐總在微信上看到水滴籌的宣傳內容。

眾籌獲客,保險獲利

再聊聊水滴保是怎麼把保險賣出去的。

今年上半年,金姐的朋友圈裡,恰好有一個人幫自家患病的親友發起了水滴籌,金姐當時順手也捐了點錢,覺得反正也是積德行善。

結果捐完錢後,水滴籌又彈出來了一些界面,金姐記得其大概內容是,突如其來的疾病,往往會在不經意間摧毀一個家庭的幸福,與其到時再設法籌措資金,不如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反正廣告詞挺誘人的,再加上剛看完水滴籌裡面慘痛而真實的案例,金姐又瞅了一眼價格,保障3個月也就花掉二三十元,那就買一份唄。

金姐剛給自己買完保險,又迎來了水滴籌的新套路:保險這種好東西,自己已經有了保障,難道不應該再給父母買一份嗎?現在購買還有打折優惠!

於是金姐又給父母買了3個月的健康險。

兩三天後,金姐忙完手頭的工作,再回想起這件事,突然感覺有哪裡不對勁兒了:明明是去捐款獻愛心的,最後為什麼買了三份保險?

這就是水滴籌的商業套路:先用醫療互助、眾籌捐款的方式,獲得海量的用戶群體,再通過有針對性的話術,誘惑性的價格,向這群用戶開展營銷保險產品。

金姐當時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3個月保險到期後,再也沒續費。

萬萬沒想到,又過了一兩個月,水滴籌竟然直接給金姐的手機號發營銷短信了!短信目的也很容易看穿,就是希望繼續向金姐賣保險。

以上就是金姐被水滴籌“忽悠”的經歷,而且有類似經歷的網友其實非常多。

水滴籌,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在“賣保險”

為什麼水滴籌寧肯捱罵,也要搞銷售套路呢?因為這種方式的獲客成本實在是太低了,任何一家想賺錢的公司,都會忍不住心動的。

據水滴籌的實際控制人沈鵬此前透露,每個互助用戶的獲客成本,“不到3塊錢”。

他在今年6月還曾進一步透露,水滴注冊用戶數已超過6億,獨立付費用戶數達2.5億。

據此計算,水滴的付費用戶轉化率,高達40%以上——這得給公司節省多少營銷成本,提高多少利潤空間!

先虧本賺吆喝,聚攏流量後再想辦法變現(或者叫“收割”),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而水滴籌的創始人沈鵬,恰恰是美團第10號員工,還一手搭建了美團的外賣業務線。

當然,水滴籌能成功借保險產品把自有流量變現,離不開近兩年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逐漸爆發。金姐覺得,這是它的幸運之處,否則的話,它的變現之路未必能像現在這樣通暢。

亂象雖多,保險該買還得買

在經歷過本次事件後,金姐覺得,水滴籌的信譽必將一落千丈,以後真正經濟困難的患病家庭,再想通過這種方式籌集治療資金,可能會比較難。

既然水滴籌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還是讓用戶去買保險,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去購買相應的保險,給自己和家人增添一份保障呢?

每次一說起保險,金姐身邊的親友都會覺得頭大,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每次催繳保費的時候可積極,真到了出險該賠付的時候,就推三阻四。

同時,保險銷售們還總是先從親友開始拓展客戶資源,展現出明顯過分的熱情,三天兩頭跑到親友家中,一聊就聊到深夜,親友不買一份保險就決不起身告辭,更是進一步加劇了大家的反感情緒,被嘲諷稱“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

但金姐想說,保險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國內保險業是持牌經營的,各大保險公司都受到銀保監會的嚴格監管。買了保險後,只要你真的出險了,在準備好理賠材料的基礎上,保險公司是一定會賠付的。

這可比聽天由命的互助、眾籌要靠譜多了。

至於保險銷售們,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了,覺得厭煩就直接拒絕見面。如果還擔心被他們忽悠的話,自己登陸保險公司的官網,也能下單買保險。

水滴籌,是打著愛心的名義在“賣保險”


你可能會說,保險太多了,怎麼挑啊?金姐給你總結了買保險的三大原則。

首先,你要明確自己買保險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就打算把保險當成理財來買,那推薦你買那種定期返還保費的保險,因為這東西設計出來就是為了迎合這類需求的,至於它的保障功能,可以說是忽略不計了。

當然,最坑的是,之前有人計算過,這種保險看起來總收益好像和銀行理財差不多,但你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再加上通貨膨脹,可以說這種保險就是一個大坑貨,實際收益低得可憐。

講道理,想理財就去買理財產品啊,為什麼要那麼想不開,跑來買保險?

如果你打算就是為了買一份保險,給自己和家人額外提供一份保障,且願意為此支付一定的費用,那你才是真的打算想買保險——注意,這筆費用,要是你沒病沒災,基本就是白白交給保險公司了,和打水漂也沒什麼兩樣。

劃重點:買保險是一種消費行為,錢花了就花了,不要總想著再賺回來。

其次,弄清楚你究竟想保障什麼風險。

比如你想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於太悽慘,或者想在自己駕鶴西遊後給兒孫留一筆錢財,那麼你需要買的就是“壽險”。

如果你是擔心自己有個頭疼腦熱,或者擔心看病住院時沒錢交醫藥費,那麼你需要買的就是“健康險”,也就是常見的“重疾險”和“醫療險”。

當然也可能你說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擔心萬一哪天被捲入什麼交通事故里,那你就買“意外險”就可以了。

劃重點:保險產品三大類,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一般從各保險的產品上就能輕易識別出來,如平安XXX壽險,泰康XXX重疾險等。

接下來,再來考慮究竟買哪一個保險產品比較好。

保險公司推陳出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年都有上千種新的保險產品問世,還有什麼分手險、天氣險之類博人眼球的產品,消費者一眼看去,經常會覺得頭大,感到無從下手。

但其實換個角度想一下,銀行是持牌金融業,它的服務同質化嚴重,券商也是持牌金融業,它的服務同質化也嚴重,那麼作為持牌金融業的一員,保險的服務同質化,有可能不嚴重麼?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如此,第三個重點來了:只要是正規保險公司售賣的產品,保障類型又相同的話,誰家保費便宜,就買誰家的!

因為各保險產品之間的區別,大概就類似於智能手機硬件參數之間的區別:這家廠商的攝像頭是1000萬像素,另一家廠商是1200萬像素,僅此而已。實際上,不管是什麼參數,都足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了。

挑一款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真的沒你想得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