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原七旬退休老人義務造林:欲將昔日荒溝變綠洲


鎮原七旬退休老人義務造林:欲將昔日荒溝變綠洲

鎮原縣新集鎮唐塬村村民扈瑞祥退休13年,始終堅持義務造林。(資料圖) 張寧寧 攝

“退休回來也閒著,我想讓這山窪溝渠都披上綠裝,以後孩子們不用再面對這裸露的黃土地。”甘肅慶陽市鎮原縣新集鎮唐塬村村民扈瑞祥說。

冬季的黃土塬上,滿眼蕭瑟,唐塬村木家山上成排的樹木像一個個士兵,身姿挺拔地站在那裡與寒風斗爭。來年開春後,這裡就會慢慢變得鬱鬱蔥蔥,滿山樹木遮天蔽日。這一切都是76歲的扈瑞祥,一位退休幹部,也是大山深處的義務造林員所為。

唐塬村地廣人稀,宜林地很多,扈瑞祥又獨居一山。上世紀六十年代輟學後,每年春季扈瑞祥就在莊前屋後栽幾棵樹。後來,村裡給他家劃撥荒山120畝,他自育刺槐、柏樹苗木,請幫工綠化。扈瑞祥說:“剛開始栽種時窩少樹稀,加之乾旱成活率低,只能每年連續補栽補植,現在那裡已經成為一片樹林”。

鎮原七旬退休老人義務造林:欲將昔日荒溝變綠洲

目前,扈瑞祥以栽種樹木330多畝8萬餘株。(資料圖) 張寧寧 攝

1998年退耕還林項目開始後,扈瑞祥幫助鄉村幹部給村民宣傳政策,並帶頭將自家62畝山坡地一次性退耕還林。數十年來,他在莊前屋後、劃撥造林地,路邊、地埂、溝窩溝邊、退耕還林地、墳圈地等凡是能栽樹的地方都栽上了樹。現栽有桃杏、核桃、刺槐、松柏等多種樹木330多畝8萬餘株。

山大溝深路難走,艱難的環境,絲毫沒有動搖過扈瑞祥造林護林的信念。2006年,扈瑞祥退休以後,把造林護林當作自己的餘生事業。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守護著山上的一草一本。“平時巡山時,剪刀、鋤頭是都是隨身攜帶,發現雜草就刨,發現長得不好的樹枝就修剪。”他說。

為了管護好樹木,扈瑞祥購買了樹剪、接刀、手鋸等嫁接工具,學會了一套春天插接、伏天熱粘的熟練技術,凡他嫁接的樹木成活率都在95%以上。

“扈瑞祥這幾年退休了也沒有閒著,平日裡拿著樹苗、鐵鍁在山裡植樹,隨身揹著嫁接工具,幫助農戶嫁接果樹。”村民張正峰說。

70多歲的扈瑞祥望著腳下這片樹林,總會欣慰地微笑。他說:“我會一直堅持綠色情懷,一邊栽植,一邊撫育,在有生之年看著這些小樹成林,也算自己對家鄉的一點貢獻。”(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