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已成為一種常態。

​三天時間,去了解和認識一個人,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最近有一檔國產節目就大膽發起挑戰。

用僅僅三天時間,去走進一個聚光燈下的明星,並試圖看懂TA——

僅三天可見

Only 3 Days

導演:謝露薇 / 伊克拉木
主演: 姜思達 / 謝娜 / 週一圍 / 袁弘 / 於正 / 池子
類型: 真人秀
首播: 2019-10-29(中國大陸)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這是由騰訊新聞出品的一檔真人秀節目,由姜思達主持。

瞭解姜思達的人應該知道,此前他已出過兩檔節目:

座談形式的《透明人》,以及跟拍記錄形式的《陷入姜局》。

這檔新出的《僅三天可見》,有點像二者的結合——

在每一期節目中,他將作為“第一視角”,和當期的明星嘉賓隨行共處三天。

在節目最後,兩人坐下來進行一次深度談話,以挖掘嘉賓的生活態度。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截至目前,《僅三天可見》已播出四期。

在前幾期節目播出後,相關話題屢屢登上熱搜,熱度可見一斑。

豆瓣上,《僅三天可見》也被評出了8.2的高分,對於一檔國產真人秀來說算是不俗的成績。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肯定會有人疑問:在綜藝節目百花齊放,訪談類節目也頻頻創新的今天。

為何《僅三天可見》能夠在口碑和熱度上獲得雙豐收?

在我看來,是因為它以姜思達獨有的感受力和表達方式,將“真人秀”這三個字做出了獨一無二的風格。

接下來,就來給大家好好聊聊這三個方面。


1、《僅三天可見》的“真”

看過這檔節目的人就知道,姜思達是這檔節目的靈魂。

從第一天到第三天,他都要和當期的嘉賓不斷交談、對話,從而碰撞出新鮮的觀點和態度。

在此之前,關於明星談話類節目,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了。

從最早的《魯豫有約》《可凡傾聽》《超級訪問》,再到近幾年的《圓桌派》等等。

這些節目無一例外,都侷限於某一個封閉的訪談空間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而《僅三天可見》就打破了這種空間上的束縛,姜思達會跟隨訪談對象一起工作、生活,記錄其真實狀態。

換句話說,要在嘉賓的日常生活中對談,也讓嘉賓在這種隨時發生對談的狀態中去進行日常工作和生活。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此外,在以往的訪談節目中,主持人提的問題大多比較“套路化”。

雙方互動的方式也相當——你問我答,有來有回。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僅三天可見》就完全打破了這些套路。

首先,姜思達作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會在他某個有想法和觸動的瞬間,突然地對嘉賓進行提問。

作為被提問的嘉賓,也不一定默守陳規、非得作答。

比如第三期節目中,因為於正對工作的過度專注,就無形中讓提問的姜思達吃了不少閉門羹。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另外,作為一檔不按套路出牌的訪談節目。

節目中對談的雙方,在深入挖掘對方的想法時,往往是令其猝不及防、沒有準備的。

比如,姜思達會在聊天時突然讓於正拿出手機,讓他念出微博上最近的三個搜索記錄。

謝娜也曾拿起姜思達的手機,當眾念出他發的朋友圈。

可以說,這種涉及個人隱私的“突擊”,在以往的對談節目中幾乎不會出現。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因此,無論是從訪談雙方的相處模式,訪談的問題,以及訪談方式來看。

《僅三天可見》都把真人秀的“真”字,做出了新的高度。

2、《僅三天可見》的“人”

如果說姜思達是整檔節目的靈魂,那麼每一位與之對談的明星嘉賓,就是給這檔節目注入血肉的部分。

從前面四期來看,每一期的嘉賓都是話題人物。

第一期的謝娜,是主持界一姐,微博上粉絲最多的“太陽女神”。

但是,她卻經常被網友群嘲業務水平和情商雙低。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第三期的於正,從爆款劇《宮》的編劇,一路做到了現象級電視劇《延禧攻略》的製片人。

但他也因言語上的過度自負,而揹負了諸多罵名。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此外,還有第二期的池子,第四期的袁弘,以及接下來會登場的週一圍等等。

在這些受訪明星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爭議性和矛盾性。

放在以往的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大多會把目光聚焦於這些話題人物身上,最能激起觀眾好奇的部分。

而他們所提的問題,也基本都圍著最具爭議的部分打轉。

《僅三天可見》就突破了傳統的形式——

在敏感和尖銳的八卦話題的同時,又有像日常聊天一樣閒話家常,更有充滿哲學思辨的人生思考。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楊瀾曾寫道:做訪談節目的人是以提問為生的,這樣的人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地提問。

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情況下,提問比答案更重要。

而《僅三天可見》就用這種非常“姜思達”的提問方式,將一個具有八卦屬性的輿論人物,帶離了那個標籤化的輿論中心。

在每期節目中,讓觀眾看到這些明星在標籤和爭議之後,不為人知的一面。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當謝娜說出,她最想忘記的十年,是家裡最難的那十年時。

她不再像微博上那般光芒四射,也不再像網友口中那樣低情商。

此時的她,只是一個因為家庭而具有軟肋的普通女人。

(想忘記父母)最辛苦的那十年

我現在想到會很心疼他們
我幫不了他們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當於正回答,他願意選擇“讓全世界的人幸福一天”,而放棄“讓自己的作品豆瓣9.9”的選項時。

這其實等同於,他放棄了一個讓自己可以自負的機會,

此刻的於正,體現出的是其內心深處一個完美主義者的本能。

我選擇(讓別人)幸福一天

因為我覺得一個人活著

能讓別人幸福一段時間

是非常非常難的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發現了嗎,在這些極具姜思達個人風格的問題下,每一個標籤化的話題人物,都呈現出了自己的多種可能性。

打破標籤,從而發現和理解明星人物身上的多面性。

這正是《僅三天可見》的宗旨,也是這檔節目最大的魅力之一。

3、《僅三天可見》的“秀”

《僅三天可見》的節目定位,是明星社交實驗。

因此,不同於傳統訪談中,主持人和受訪者之間你問我答的座談對話。

《僅三天可見》更像姜思達與受訪者之間,彼此切磋想法、碰撞思想、表達自我的一個秀場。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在這個秀場裡,所有流程以姜思達為主導而展開:

姜思達跟隨嘉賓進行三天拍攝,姜思達的個人陳述總結,姜思達與嘉賓面對面交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秀場裡,姜思達所表達的一切都是自由且自我的,而不管它是否正確,甚至是否客觀。

從節目的先導片裡就可見一斑:

姜思達曾對著鏡頭說:“可能這個東西完全出於我的主觀,但我不在乎客觀”。

我不在乎客觀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於是,他可以在池子和朋友的聚會上,明確表達自己無法融入。

他也可以在採訪於正的一天結束後,表達自己對於正的“煩”,甚至不想繼續進行採訪工作。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這些與受訪嘉賓公然“作對”的言行,被原原本本地放在了節目中。

放在其他人身上,有作秀的嫌疑。

但放在姜思達身上,你就會意識到:無論看似多麼冒犯的言論,其實都是完全符合他性格的個人秀。

這種從採訪人出發,就打破常規的做法,也讓這檔節目具備了不同的風格和魅力。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回到這檔節目的名字本身,僅三天可見,這原本是針對微信朋友圈而開發的一項功能。

這是一個極度開放的時代,每天一睜眼,我們都能從朋友圈裡,看到無數讓人心驚肉跳的新聞。

這也是一個極度封閉的時代,每當點開一個人的微信主頁,我們往往都會被“僅三天可見”的字樣阻攔在外。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在這個開放和封閉共存的時代,人性變得越來越複雜,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變得越來越微妙。

《僅三天可見》這檔節目,就讓我們看到,哪怕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名人,也具有不為人知的多面性。

它更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對他人的情感,可能都僅僅建立在片面瞭解,甚至是持有偏見的基礎上。

但其實要上升到真正的愛與恨,全面地理解TA,才是唯一的途徑和法門。

正如這檔節目的slogan所言——

看懂一個人,才能決定Love or Hate。

《僅三天可見》的明星朋友圈,被這檔國產真人秀徹底看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