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轉千回,“落寞江淮”無人懂

江淮汽車,正徘徊在生存的十字路口。

12月2日晚公告,截至2019年11月29日,江淮汽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再獲政府補貼3.78億元(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補貼)。加上前三季度政府補貼或補償的4.63億元,今年累計已達8.41億元。

江淮汽車表示,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對上述補助資金在 2019 年度計入當期損益,將對公司 2019 年度的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雖然江淮汽車利潤有所保障,但銷量卻一直呈現下跌趨勢。

據江淮汽車發佈10月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10月,江淮汽車總計售出3.27萬輛,同比下滑2.44%;1-10月累計銷量為35.35萬輛,同比下滑10.52%。

如今,政策補貼儼然成為江淮汽車生存的重要保障。

扉旅汽車查閱相關資料顯示:近年來,江淮汽車一直靠吃政府補助救濟。統計發現,2014年至2018年的5年間,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收到各類政府補助高達87.18億元,扣除這些補助,公司主營業務實際虧損超過50億元。

百轉千回,“落寞江淮”無人懂

成立於1964年的江淮汽車,是國內資格最老的自主車企,於2001年在國內A股上市。

但,相對於奇瑞的攻城略地,長城的迅猛擴張,江淮汽車的發展之路,並未被冠以神奇的色彩。在自主品牌的大軍中,江淮汽車並不起眼,甚至還有些落寞。

如今,55歲的江淮汽車,正遭遇業績最低谷。

據扉旅汽車梳理發現:2017年和2018年,江淮汽車銷量下跌至51.9萬輛和46.24萬輛,同比下滑20.5%和9.5%。重卡板塊,江淮格爾發銷量持續下滑,常年堅守的老六位置已被上汽紅巖取代,輕卡板塊,遭遇東風輕卡緊追,亞軍之位遭遇嚴峻挑戰。

銷量下滑直接造成了江淮汽車產能嚴重閒置。據江淮汽車年報顯示,江淮汽車目前年產能為79.7萬輛,而2018年的產量為45.28萬輛,產能利用率為56.81%。其中,重型商用車工廠、乘用車工廠和客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不足50%。

其經營業績,淨利潤下滑到4.32億元和-7.86億元。據瞭解,2018年是江淮上市18年來首次虧損。

“江淮的困難並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綜合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和江淮本身業務結構產生衝突。”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將主要原因歸結為車市下滑,但真的是這樣麼?

顯然,並不是。

銷量下滑的部分原因或許可以歸結為車市大環境不好,但在自主品牌陣營中,逆勢增長的品牌不在少數。

“一直以來,江淮始終堅持多領域全面發展。”

從2002年宣佈進軍乘用車板塊至今,江淮汽車已經擁有底盤、客車、輕卡、重卡、MPV、轎車、SUV和新能源全產品線佈局,幾乎是國內產品線最全面的汽車集團。

然而,攤大餅”式的發展並沒有帶來紅利,反倒拖累了江淮的發展。

“什麼都想做,但什麼都做不好”,不僅放棄了其優勢業務,也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甚至錯失了一些最佳時機。

近年來,不管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市場,銷量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加上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出,讓江淮汽車陷入生死邊緣。

百轉千回,“落寞江淮”無人懂

但,硝煙遠不止這些。

一張“天價”罰單,讓江淮的品牌形象瞬間跌入谷底。

今年7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向江淮汽車開具了《行政處罰決定書》,江淮汽車被處以1.7億元鉅額罰款,原因便是江淮汽車旗下部分產品涉“排放造假”“以次充好”。這也是中國車企因排放問題收到罰金最高的記錄。

對於原本就深陷泥潭的江淮而言,這張天價罰單無疑是雪上加霜。與此同時,“排放造假”的標籤,也將給漩渦中的江淮汽車帶來沉重一擊。

其實,江淮汽車“排放造假”已不止一次。在2014年排放標準由“國三”升至“國四”期間,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江淮汽車的卡車通過經銷商渠道修改《合格證》上的發動機型號和編碼,有以“國三”冒充“國四”的行為。

彼時,儘管江淮方面進行了澄清,稱行為是經銷商所為,將嚴格管理銷售渠道。但是從實際操作來看,江淮仍然被認為脫不了干係。

“此次再度出現排放造假之事,說明江淮在監管方面確實出了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並不是巧合,而是隱患。

業績下滑,再加上涉嫌排放造假,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一個重大打擊。

甚至有外界質疑:江淮汽車能否熬過這個車市寒冬?

面對發展頹勢和問題隱患,江淮清楚,改變迫在眉睫。

百轉千回,“落寞江淮”無人懂

基於此邏輯,江淮汽車“拉”上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兄弟”,開始自身的轉型升級。

2017年6月,江淮與大眾汽車正式署投資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江淮大眾。未來,他們預計將在新能源車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江淮大眾作為國內首箇中外合資的新能源車項目,一度被外界視作是江淮的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至少就目前而言,該項目並沒有為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業務帶來什麼錦上添花的效果。

此外,面對國家開放外資股比的政策環境,也讓江淮的處境陷入尷尬。

除了江淮大眾的不確定性,另一個飽受爭議的便是江淮與蔚來的牽手。

對於江淮和蔚來的合作,外界普遍認為江淮淪落為了“代工廠”,但安進一再強調“代工”一詞不準確,江淮和蔚來是合作共贏。

對此,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卻直言:“我們和江淮的合作主要是製造的合作,和長安的合作是一個全面的合作,是從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我們也是有意向組建一個合資的公司。”

現實的骨感讓逆襲希望變得渺茫。

此外,江淮汽車近期高層變動的傳聞也甚囂塵上。

在掌舵江淮汽車7年後,62歲的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已進入退休倒計時階段,而無論誰來接棒,帶領江淮突圍的道路將充滿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