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電影《茜茜公主》中洛林家族的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寫作本文所用的參考書:

1、History of the Low Countries

作者:J. C. H. Blom, E. Lamberts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2、Belgium: A History (Studies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作者:Bernard A. Cook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

一、前敘

1870年,普法戰爭,普魯士獲勝,法國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在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全體上下,一心一意要復仇,不但積極進行經濟建設,還清戰爭賠款,加強國家實力,同時在宣傳上,也不遺餘力,大力宣揚復仇思想,由於復仇心切,屢有渲染誇張情況出現,比如,都德的愛國復仇小說《最後一課》,就是一例。

《最後一課》非常著名,說的是法國的洛林、阿爾薩斯,在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被割讓的慘痛,小說的目的是提醒國人,不忘故土,還我河山,不過,很可惜,這篇小說歪曲了歷史事實,因為,洛林與阿爾薩斯,本來就是德意志的,而不是法國的,歷史的真相是,法國搶去了洛林與阿爾薩斯。洛林公國,是德意志的諸侯國,阿爾薩斯省,是德意志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這兩處地方,千百年來一直是德意志的地區,居民是德意志人,說的是德語,直到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後,法國吞併了阿爾薩斯,到十八世紀路易十五時期,法國吞併了洛林。到普法戰爭之前,法國得此兩地,不過一兩百年。好在都德還保留了一些理智,沒有徹底失去底線,他的《最後一課》的小主人公名叫德意志名字弗朗茨,而不是法國名字弗朗索瓦,這一點是符合事實的,當然不能編得太過頭了,如果太假了,讀者就不信了。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最後一課》

一戰後,法國完成了復仇,洛林和阿爾薩斯,最終還是被法國奪去了。執教英超球隊阿森納隊的法國著名主教練溫格,就是阿爾薩斯人,生長於阿爾薩斯首府斯特拉斯堡。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阿森納主教練溫格

本長文,就來詳細說說統治洛林公國的、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之一的洛林家族。

二、凡爾登三分王國

公元四世紀,與東方的五胡亂華幾乎同時,在西方,烏拉爾人的匈人帝國,向其鄰邦日爾曼人發動進攻,引發了兩百餘年的日爾曼各民族大遷徙,日爾曼人從東歐,大規模遷徙到歐洲主要地區,沖垮了西羅馬帝國,然後,在西羅馬帝國的故土上,有十餘個日爾曼民族,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國家,經過一番互相廝殺、競爭、淘汰,其中的法蘭克人、西哥特人、盎格魯人、薩克森人笑到了最後,他們的國家,在競爭中獲勝,形成了後來的德法意、西班牙、英國等國,這些都是當代歐洲的主要國家。

其中的法蘭克王國,統治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751年,幾乎與東方的唐帝國安史之亂同時,法蘭克王國改朝換代,莫洛斡王朝被推翻,卡洛林王朝取而代之。800年,法蘭克國王卡爾一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繼承了476年被推翻的末代西羅馬皇帝的帝號。卡爾一世大帝去世後,843年,他的三個孫子,洛泰爾一世、日爾曼人路德維希、光頭夏爾,於凡爾登協議確定,三分王國,法蘭克王國分為中、東、西三大部分。

其中,日爾曼人路德維希的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王國,以德意志王國為首,組成了神聖羅馬帝國。

光頭夏爾的西法蘭克,後來形成法蘭西王國。

大哥洛泰爾的中法蘭克,在他於855年去世後,又被他的三個兒子分為三國:北部的洛林王國、中部的勃艮第王國、以及南部的倫巴德王國(即意大利王國)。洛林王國得名於洛泰爾。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三分王國,綠色為中法蘭克

其中,勃艮第王國,根據向南流入地中海的羅納河的流向,後來又分為上游勃艮第王國(即阿爾勒王國)、下游勃艮第王國(即普羅旺斯王國)。

上游勃艮第王國,後來又分出勃艮第公國、勃艮第伯國,而王國其餘部分則併入神聖羅馬帝國;下游勃艮第王國,又分為普羅旺斯伯國、普羅旺斯邊區伯國,後來併入法蘭西王國。

洛林王國,根據向北流入北海的萊茵河的流向,後來又分為上游洛林公國、下游洛林公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中法蘭克三分,紅色的三部分

三、洛林王國

本長文要說的洛林家族,就出自洛林王國。

洛林王國的首位國王洛泰爾,是中法蘭克國王洛泰爾一世的次子。

中法蘭克國王、神聖羅馬皇帝洛泰爾一世的長子,是意大利國王、神聖羅馬皇帝路德維希二世,他繼承了父親的皇位;次子是洛林國王洛泰爾;第三子則是勃艮第國王卡爾。

在這一時期,真正是皇帝輪流做,神聖羅馬皇帝的帝號,在各國國王之間輪流傳承。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神聖羅馬皇帝、中法蘭克國王洛泰爾一世

且說洛林國王洛泰爾,855年到869年,在位十五年。

洛泰爾去世後,無合法子女,只有私生子女,無法繼位,中法蘭克的卡洛林家族,最先絕嗣,因此,東法蘭克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繼承了洛林國王之位,他是洛泰爾的族弟。

他在位時間,880到882。

路德維希三世去世後,其弟胖子卡爾繼位,胖子卡爾是神聖羅馬皇帝、東法蘭克國王、西法蘭克國王、洛林國王。他是最後一位可以統治東、西、中法蘭克的君主。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胖子卡爾

887年,胖子卡爾被他的侄子、克恩滕公爵阿努夫推翻、廢黜。

阿努夫繼位為神聖羅馬皇帝、東法蘭克國王、洛林國王。胖子卡爾的兩個兒子,卡洛曼、伯納德,無緣繼位。

阿努夫頗為強大,四面出擊。他於899年去世,其子路德維希,年僅六歲,繼位,是為路德維希四世,阿努夫的兩個私生子,則無資格繼位。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阿努夫

路德維希四世繼位為東法蘭克國王、洛林國王,在位時間,一直到911年,病故,年十九歲,無後,東法蘭克的卡洛林家族絕嗣,之後,其他各家族輪流繼位為東法蘭克國王,東法蘭克王國王位,首先被法蘭克尼亞家族的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繼承。

之後,路德維希四世的族叔、西法蘭克國王天真漢夏爾繼位為洛林國王,但是他於923年被西法蘭克貴族推翻,被關押,929年去世。其曾孫懶漢路易,986年到987年,繼位為西法蘭克國王,987年去世,年二十歲,無後,之後,強大的卡佩家族繼位為西法蘭克國王

而中法蘭克的洛林王國,則瓦解了,洛林王國內的洛林公國,繼承法統,洛林公爵,由東法蘭克的法蘭克尼亞家族、雷吉納裡家族、盧道夫家族輪流出任。

四、洛林公國

法蘭克尼亞家族的傑哈德,在位時間,903 到910,他是洛林王國末代國王路德維希四世任命的洛林公爵,建立了洛林公國。

法蘭克尼亞家族是德意志早期的一大家族,他們先後出任東法蘭克國王亦即德意志國王、法蘭克尼亞公爵、士瓦本公爵、洛林公爵。相同地,盧道夫家族,雷吉納裡家族,也都是德意志早期的家族。在歷史上,他們都屬於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但是是比較早期的。

之後,雷吉納裡家族的雷吉納一世,910到915。

雷吉納裡家族的吉斯勒貝,915到939,他是雷吉納的長子。

盧道夫家族的巴伐利亞公爵海因裡希,939到940。

盧道夫家族的奧托,940到 944。

法蘭克尼亞家族的康拉德,944到953。

盧道夫家族的科隆大主教布倫,953到965。

962年,與東方的宋帝國建立幾乎同時,以德意志王國亦即東法蘭克王國為首,組成帝國,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布倫去世後,洛林公國依照萊茵河的流向,分為上游洛林公國、下游洛林公國,皆為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黃色為上游洛林公國,綠色為下游洛林公國

五、下游洛林公國

先來看看北方的下游洛林公國。

下游洛林公國,959到1190,共兩個半世紀,先後十一朝,由神聖羅馬帝國的九大家族先後進行統治。

馬特弗雷丁朝:

戈弗雷一世,959到954。

其子,來策,964到973。

卡洛林朝:

卡爾一世,或夏爾一世,976到991,他是西法蘭克國王路易四世之子,亦即西法蘭克末代國王懶漢路易之叔。

其子奧托一世,991到1012,他是卡洛林家族最後一位君主,他去世後,無後,阿登家族統治了洛林公國。西法蘭克的卡洛林家族絕嗣,卡洛林家族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阿登-凡爾登朝

戈弗雷二世,1012到1023。他出自阿登家族,阿登家族也是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的早期家族

格策洛一世,1023到1044。戈弗雷二世之弟,兼上洛林公爵。

格策洛二世,1044到 1046,格策洛一世之子。

阿登-盧森堡朝:

弗里德里希一世,1046到1065。

阿登-凡爾登朝:

戈弗雷三世,1065到1069,格策洛一世之子。

戈弗雷四世,1069到1076年,戈弗雷三世之子。

法蘭克尼亞朝

康拉德一世,1076到1087。

阿登-布永朝(亦即布洛涅朝):

戈弗雷五世,1087到1100,他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到1099)的領導者之一,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十字軍東征

戈弗雷是布永領主,是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二世與阿登家族的下游洛林王國公主愛妲的兒子,而愛妲是戈弗雷三世的女兒,戈弗雷四世的妹妹。

戈弗雷出身於弗蘭德家族,這是當時法國的一大家族,起源於九世紀的弗蘭德伯爵博杜安一世,分為兩大支系,由博杜安一世的幾個兒子及其後代形成。

長子、弗蘭德伯爵博杜安二世、次子弗蘭德伯爵阿爾穆夫一世,形成弗蘭德系,這一系,後來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中攻滅了東羅馬帝國,建立了拉丁帝國。

三子、布洛涅伯爵阿德盧夫,這一系,後來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

戈弗雷五世,就出身於弗蘭德家族的布洛涅系。

阿登-盧森堡朝:

海因裡希一世,1101到 1106,他是前任下游洛林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的外孫,實際上他們均屬於阿登-盧森堡家族,因為他的父母是堂兄妹。他是林堡伯爵、阿隆伯爵。

魯萬朝:

戈弗雷一世,1106到1129,他是魯萬伯爵,出身於雷吉納裡家族,這一家族也是神聖羅馬帝國著名的大家族,三十大家族之一,建立了強大的布拉邦特公國,其後代建立了德意志的黑森大公國,曾統治過瑞典、保加利亞。

阿登-盧森堡朝:

瓦爾哈,1129到1139。

魯萬朝:

戈弗雷二世,1139到1142,戈弗雷一世之子。

戈弗雷三世,1142到1190,戈弗雷二世之子。

此後,下游洛林公國境內的布拉邦特侯國,升級為公國,然後,領地不斷擴大,布拉邦特公國逐漸取代了下游洛林公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布拉邦特公國是尼德蘭的核心之一

下游洛林公國境內,有很多諸侯國,其中,以布拉邦特公國最為強大。

戈弗雷三世是下游洛林公爵、布拉邦特侯爵、魯萬伯爵、布魯塞爾伯爵。

布拉邦特侯國、魯萬伯國、布魯塞爾伯國,都是下游洛林公國境內的諸侯國。

其中的布拉邦特侯國,起源於959年。下游洛林公國的公爵戈弗雷三世,其長子海因裡希,於1184年,接受父親禪讓,繼位布拉邦特侯爵,帝國霍亨施道夫朝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亦即紅鬍子巴巴羅沙皇帝,將布拉邦特侯國升級為公國。戈弗雷三世於1190年去世後,海因裡希又繼位為下游洛林公爵。他在位一直到1235年。

此後,布拉邦特公國取代了下游洛林公國,該公國不斷擴張,十三世紀後,形成以布魯塞爾為核心的強大諸侯國。1406年,該公國的弗蘭德家族的末代君主、女公爵讓娜去世,魯萬朝絕嗣,她姐妹的外孫,瓦盧瓦家族的勃艮第公國的安託萬繼位,布拉邦特被勃艮第吞併。1477年,哈布斯堡家族接手。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結束了布拉邦特公國。時至今日,此爵位習慣上由比利時國王最年長的子女擁有,現任布拉邦特女公爵為王儲伊麗薩貝公主,2013年7月,其祖父、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禪位於其父親斐立普,她遂得以繼位為布拉邦特女公爵。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比利時王國女王儲、布拉邦特女公爵伊麗撒貝

後來組成尼德蘭的很多諸侯國之中,有兩大諸侯最為重要,其中,布拉邦特公國,位於今比利時北部;弗蘭德伯國,位於今比利時西部。

弗蘭德伯國,屬於西法蘭克,起源於864年,自十二世紀開始擴張,歷代弗蘭德伯爵努力抵制法國國王的影響,並通過巧妙的外交和聯姻手段,逐漸擴大了自己的統治區域。埃諾、那慕爾、貝蒂訥、訥韋爾、歐塞爾和勒泰勒等諸侯國,先後被弗蘭德伯國兼併。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弗蘭德伯國是尼德蘭的核心之一

1405年,達皮埃爾家族的弗蘭德伯國女伯爵瑪尤麗特三世去世,達皮埃爾家族絕嗣,她嫁給了瓦盧瓦家族的勃艮第公爵弗利浦二世,他們的長子讓繼位,弗蘭德被勃艮第吞併。

他們的三子安託萬則繼承了弗蘭德。

也就是說,十五世紀初,勃艮第幾乎同時吞併了弗蘭德與布拉邦特,勢力大為擴張。

弗蘭德伯國,起於864,延續至今,先後八朝,七大家族。

在現代,弗蘭德伯爵,兩系並存,一系是比利時國王兼任,另一系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兼任。

在十六世紀,以中法蘭克的布拉邦特公國、西法蘭克的弗蘭德伯國為核心,聯合組成了尼德蘭。

六、上游洛林公國

說過了下游洛林公國的結局與發展,再來說說上游洛林公國。

阿登-巴爾朝:

弗里德里希一世,959到987,巴爾伯爵,上游洛林公爵。

提奧多里一世,987到1027,他是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第三子。

弗里德里希二世,1027,他是提奧多里一世的長子。

弗里德里希三世,1027到1033,他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的獨子,無後。

阿登·凡爾登朝:

格策洛一世,1033到1044,兼下游洛林公爵。

戈弗雷一世,1044到1046,格策洛一世的長子,其子戈弗雷繼位為下游洛林公爵。

阿登-邁茨朝:

阿達布雷希特,1047到1048,他是邁茨伯爵。本長文的主角——洛林家族——終於登場了。

他父親是邁茨伯爵傑拉爾,母親姬塞拉是阿登家族的上游洛林公爵提奧多里一世的女兒,他因此而爭奪上游洛林公爵爵位。

1046年,戈弗雷一世去世,阿達布雷希特起兵征戰,奪取了上游洛林公國。

他於1048年,在征戰中陣亡,皇帝海因裡希三世任命其弟傑哈德繼位為上游洛林公爵。

邁茨家族,他們是八世紀法蘭克王國的巴黎伯爵傑拉爾一世的後裔,十世紀初,封為邁茨伯爵,十一世紀,奪得上游洛林公國。

此後,代代相傳,直到末代公爵勇士卡爾二世於1431年去世,阿登-邁茨朝,近四百年,先後傳了十六位公爵。

其間,1190年下游洛林公國被布拉邦特公國取代後,上游洛林公國就稱為洛林公國,因此邁茨家族又稱洛林家族。

洛林公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重要諸侯。

1431年,末代君主卡爾二世去世,他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洛林家族主系絕嗣。

七、勒內一世,英法兩強的王親國戚

卡爾二世的女兒伊撒貝拉,嫁給了卡佩·安如家族亦即第二安如家族的勒內。勒內繼位為洛林公爵,是為勒內一世,1431到1453在位,洛林公國改朝換代,邁茨朝結束,安如朝建立

,1431到1473。

勒內一世,1409年生於曼恩伯國首府奧日,其姐姐瑪麗,嫁給了法國國王夏爾七世,夏爾七世在聖女貞德幫助下擊敗英國,贏得了英法百年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公爵勒內一世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奧日大教堂

1420年,十一歲的勒內娶了二十歲的大媳婦伊撒貝拉,美麗機智的大媳婦伊撒貝拉,在幾十年的婚姻生涯中,不但為勒內生了十個子女,並且,她是洛林女公爵,勒內是洛林公爵,對於洛林公國的統治,伊撒貝拉給了勒內很有力的支持。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女公爵伊撒貝拉

洛林家族主系絕嗣,因此,洛林家族的瓦德蒙系,伊撒貝拉的堂弟、瓦德蒙伯爵安託萬,對洛林公爵爵位虎視眈眈,他聯合強大的勃艮第公爵弗利浦三世,亦即好人弗利浦,於1431年7月擊敗勒內一世,將其俘獲,雖然機智勇敢的洛林女公爵伊撒貝拉還是率領殘部保住了洛林公國,但其丈夫洛林公爵勒內一世被引渡給勃艮第公爵弗利浦三世。直到1432年4月,勒內一世被迫宣誓效忠弗利浦三世,並以兩個兒子讓和路易做人質,才獲得假釋與自由。1433年,勒內一世同意把長女約蘭德嫁給安託萬的兒子弗里德里希二世,後來勒內這一系絕嗣,洛林公國遂在1473年傳給了弗里德里希與約蘭德的兒子勒內二世,仍然傳回了洛林家族。

1434年,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朝皇帝西吉斯孟德正式加封勒內一世為洛林公國的公爵,這激起了勃艮第公爵弗利浦三世的嫉恨,遂強迫勒內一世回到勃艮第的監牢,勒內一世在支付重金並割讓領土後,才於1437年獲得釋放,但高昂的贖金讓勒內一世貧困不堪。1434年,因為兄長路易三世去世,他繼承了安如公國、普羅旺斯伯國等國。1435年,那不勒斯王國的女王喬萬娜二世去世,在她去世前,立同為第二安如家族成員的勒內一世為王儲,但她去世時,勒內一世正被關押在勃艮第,無法繼位,於是由妻子伊撒貝拉在1435到1438期間,在那不勒斯王國攝政,直到1438年勒內一世獲釋,從法國西南的普羅旺斯,乘船到意大利,抵達那不勒斯親政,伊撒貝拉才返回洛林公國治國。明智果敢的伊撒貝拉,於1441年率軍擊敗堂弟安託萬的入侵,迫使安託萬簽約,放棄對洛林公國的繼承。

勒內一世的老祖先安如的夏爾,壞事做盡,將帝國霍亨施道夫家族滅門,到了勒內一世這一代,可能是霍亨施道夫家族的紅鬍子巴巴羅沙皇帝顯靈報仇吧,勒內一世的一生,多災多難。勒內一世和妻子伊撒貝拉,才說安頓下來,就又出事了,總之是不能讓他安生,阿拉貢王國巴塞羅那王朝國王阿方索五世,覬覦那不勒斯王位,從西西里入侵那不勒斯,屢屢擊敗勒內一世。1441年,勒內一世被阿方索五世圍困了六個月,最終阿方索五世的軍隊找到水渠攻入城內,1442年6月城陷,勒內一世被迫放棄那不勒斯王位,於10月回到安如伯國和普羅旺斯伯國。同年,一直幫他鎮守安如、普羅旺斯的母親約蘭德去世。

此時已是英法百年戰爭的後期,從1420年代開始,英格蘭軍隊一直佔有安如家族的曼恩伯國,為了幫弟弟夏爾收回曼恩伯國,勒內參與了1444年4月在圖爾的英法談判,英法簽訂圖爾停戰協議,百年戰爭暫停,協議規定,法國將勒內一世的二女兒瑪格麗特嫁給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而英國則把曼恩伯國移交給法國作為聘禮。1446年6月,瑪格麗特正式成婚,但是,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真正結束後,英國爆發王公貴族內戰的紅白玫瑰戰爭,約克家族起兵反抗國王亨利六世的蘭開斯特家族,亨利六世精神有問題,王后瑪格麗特於是接過領導權,率領蘭開斯特軍隊,與約克軍隊激戰,於1471年戰敗被俘,她的獨生子愛德華被殺,亨利六世也被害了,她於1475被送回安如,1482年去世,年五十二歲。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鏗鏘玫瑰——英國王后:安如的瑪格麗特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英國貴族自相殘殺的玫瑰戰爭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在玫瑰戰爭中,英國封建貴族同歸於盡,客觀上為以後英國的改革掃清了障礙

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那一年,勒內的妻子、洛林女公爵伊撒貝拉去世,年五十三歲,洛林公爵勒內一世於是也退位了,長子讓二世繼位為洛林公爵。

勒內一世於1454年,四十五歲時,又娶了拉伐爾伯國的公主讓娜作續妻,她是拉伐爾伯爵居伊十六的女兒,生於1433年,比勒內小十四歲,他們無子女。此後,勒內一世過著簡單的生活,寫詩,作畫,種花,飼養野生動物。

不料,樹欲靜而風不止,1459年,形勢變化,使得勒內一世政治熱情再起,他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支持其子讓二世爭奪那不勒斯王國,對抗阿方索五世的兒子費爾南多一世,當時,那不勒斯的“安如派”貴族,由名門奧爾西尼家族領導,起兵反抗費爾南多國王,並請求安如家族重返那不勒斯。1460年,讓二世在熱那亞艦隊支援下擊敗了費爾南多一世,但費爾南多一世在意大利強國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一世·斯福爾扎、教皇庇護二世的支持下反敗為勝,米蘭公爵因為法軍從熱那亞威脅米蘭,於是高呼要把法國人攆出意大利,教皇庇護二世更是發出聲明:“只要法國人獲得那不勒斯,意大利就失去了自由,捍衛費爾南多,就是捍衛意大利自身”。

1462年,米蘭援軍與阿爾巴尼亞反土耳其英雄斯坎德培的部隊趕到,讓二世被擊敗,費爾南多一世在1464年重建統治,並在1465年徹底擊敗讓二世。幾乎同時,熱那亞人厭倦了法國統治,起兵迎接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並在1464年徹底趕走法軍。

白忙一場之後,勒內又恢復種草養花。

1470年,洛林公爵讓二世去世,其子尼古拉斯一世繼位為洛林公爵,但是很快,他於1473年去世,年二十五歲,未婚,無後。

勒內一世絕嗣,他的外孫繼位為洛林公爵,是為勒內二世,他出身洛林家族的瓦德蒙系,洛林家族重奪洛林公爵爵位。

1474年,勒內一世於普羅旺斯退休,將巴爾公國傳給外孫、洛林公爵勒內二世;將安如公國、普羅旺斯伯國等國、傳給侄子夏爾四世,此前,夏爾四世已經繼承了父親夏爾的曼恩伯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曼恩伯國的城堡

勒內一世是那不勒斯王國的並立國王,因此,他也將那不勒斯王位傳給了侄子夏爾。

當時的法王路易十一,雖是勒內一世的外甥,卻毫不講情面,他大力加強王權,致力於消滅諸侯,他巧取豪奪,軟硬兼施,強行吞併了普羅旺斯伯國。1481年,夏爾四世去世,無後,卡佩-安如家族亦即第二安如家族絕嗣,路易十一遂趁機吞併安如公國、曼恩伯國,他還繼位為那不勒斯的並立國王,因此,1494年,其子、法王夏爾八世,發動了兵連禍結半個世紀的意大利戰爭,去爭奪那不勒斯王國。

1480年,勒內一世去世,年七十一歲。

勒內一世先後兩個妻子,大媳婦伊撒貝拉生了十個子女,其中,長子次子被勃艮第公國關押為人質,後來,長子讓被釋放,次子路易則斃命獄中。

長女約蘭德,嫁給洛林家族的瓦德蒙伯爵弗里德里希二世,生下勒內二世。

次女瑪格麗特,嫁給英國國王亨利六世。

他還有一些情婦,以及一些私生子女。

勒內一世擁有眾多國家,領土寬廣,他的爵位包括:那不勒斯國王,1435到1442;洛林公爵,1431到1453;安如公爵、巴爾公爵、卡拉布里亞公爵、普羅旺斯伯爵、曼恩伯爵、皮埃蒙特伯爵、弗卡基耶伯爵,1434到1480。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龐大聯邦土崩瓦解。

八、洛林公爵勒內二世,改變歐洲歷史走向的南錫會戰

勒內二世,在位時間:1473到1508。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勒內二世

他生於1451年,去世於1508年,活了近六十歲,他與統一了西班牙的伊撒貝拉一世、費爾南多二世是同一代人,是哈布斯堡家族布拉邦特公爵帥哥斐立普的父輩,是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大帝的祖父輩。

勒內二世於1470年繼位為瓦德蒙伯爵,1473年繼位洛林公爵,1483年繼位巴爾公爵,1504年繼位吉斯伯爵,他是第一代吉斯公爵克洛德·洛林的父親。克洛德·洛林是著名的法國權貴。

吉斯伯國是法國的一個諸侯國,起始於英法百年戰爭後期的1417年,先是法國封給洛林公爵勒內一世,後來,被英軍奪去,1444年英法議和後,隨曼恩伯國,先後由安如家族的夏爾父子統治。1481年,勒內一世的侄子夏爾四世去世後,吉斯伯國傳給了夏爾四世的外甥、法國貴族阿馬尼雅克家族的內莫公爵路易二世·阿馬尼雅克。

1503年,吉斯伯爵路易二世於意大利戰爭中戰敗被殺,吉斯伯國先後傳給了他兩個妹妹馬尤麗特與夏綠蒂,以及兩個妹夫,他們皆出身於法國貴族盧赫朗吉家族,但他們四位都先後去世。

夏綠蒂於1504年去世,巴黎高等法院的貴族法官們,決議將吉斯伯國交還給洛林家族,洛林公爵勒內二世繼位為吉斯伯爵。在勒內二世之後,其子克洛德繼位為吉斯伯爵。

勒內二世在位期間,瓦盧瓦家族的勃艮第公國,勢力越來越強大,與瓦盧瓦主系的法國王室,漸成鼎立之勢。

當時,勃艮第已經吞併了強大的布拉邦特和弗蘭德,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洛林形成夾擊態勢,如果吞併洛林成功,那麼,當年中法蘭克的三分之二,勃艮第和洛林,就實現統一了,還剩下一個意大利了。看樣子,大有恢復中法蘭克之勢。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勃艮第的眾多領地,對洛林形成夾擊之勢

龐大的勃艮第聯邦,其君主,勇士夏爾,生於1433,去世於1477,他的爵位包括:勃艮第公爵、布拉邦特公爵、林堡公爵、盧森堡公爵、海爾德公爵、那慕爾侯爵、勃艮第伯爵、弗蘭德伯爵、埃諾伯爵、荷蘭伯爵、澤蘭伯爵、阿圖瓦伯爵、夏洛萊伯爵。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勇士夏爾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最前面為勇士夏爾

洛林公爵勒內二世不得不與法王路易十一結盟,對抗強大的勇士夏爾。三人之中,他是子侄輩。

1476年10月,勇士夏爾率勃艮第軍隊,圍攻洛林公國都城南錫,力圖一舉拿下。

1477年1月,勒內二世召集的援軍趕到,其主力是瑞士聯邦的強大僱傭軍,約一萬人,其長矛陣天下無敵,此外還有洛林公國其他地方的援兵一萬二千人。

勇士夏爾率領勃艮第軍隊一萬二千人,轉移到南錫以南,準備迎戰,不過,他的偵察兵很不得力,沒有打探到敵軍的確實情況,並且,他轉移的陣地,位於下坡。

勇士夏爾將步兵與火槍兵列成方陣,並且,還有三十門野戰炮,頗具威力。

洛林聯軍的偵察兵,觀察到了勃艮第軍隊的兵力,於是,聯軍兵分三路,其主力部隊,迂迴到山坡上方,於1月5日,於漫天大雪之中,以猛虎下山之勢,居高臨下,泰山壓頂,向勃艮第軍隊發動猛攻。

勃艮第軍隊急忙調炮來打,但是,當時的野戰炮都是平射炮加農炮,無法打到山上,聯軍主力趁勢突破了勃艮第軍隊的陣地,而其側翼部隊則消滅了勃艮第軍隊的炮兵。

瑞士長矛兵的長槍陣,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勃艮第軍隊當者披靡,傷亡慘重,最後,勇士夏爾拔劍迎敵,被瑞士僱傭軍用大戟將其腦袋砍為兩半。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南錫會戰

南錫會戰,洛林聯軍大勝,勇士夏爾的屍體被扔到水溝裡,瑞士僱傭兵扒光了他的衣服,將值錢的東西搶走,並用馬鞭對他的屍體進行了鞭打。

位於法德之間的第三大國,就此灰飛煙滅,歐洲的歷史走向被改變,中法蘭克沒有恢復,而洛林公國則得救了。

不可一世、氣勢洶洶的侵略者,倒下了,遺留下的家屬,轉眼之間頓時成了楚楚可憐的孤女,歷史,在一瞬間就轉換了所有人的角色。勇士夏爾沒有兒子,因此,瓦盧瓦-勃艮第系絕嗣,他只留下了一個女兒,勃艮第瑪麗。

一個十幾歲的孤女,如何守得住如此龐大的家業?龐大的勃艮第聯邦,就此瓦解,早就虎視眈眈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在勇士夏爾去世後,立即出兵,吞併了勃艮第公國。

接下來是孤女勵志的故事,勃艮第瑪麗,生於1457年,這一年十九歲,她本來已經許配給了路易十一的兒子夏爾,但是,父親去世後,為了反抗強大貪婪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為了保住勃艮第聯邦不被法國完全吞併,她毅然與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子馬克希木利昂訂婚,並迅速與當年結婚。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勃艮第瑪麗

年輕的帝國皇子馬克希木利昂,生於1459年,這一年十七歲,他是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朝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兒子,此時,勃艮第聯邦只是失去了勃艮第公國這一國,還有保有大部分領地,隨著瑪麗嫁給馬克希木利昂,廣大的領土遂歸於哈布斯堡家族。

皇子馬克希木利昂,率領德意志軍隊,於1479年,在吉內加特會戰中擊敗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進犯,保衛了妻子的領地。

馬克希木利昂後來繼位為皇帝馬克希木利昂一世,他與瑪麗的兒子,就是布拉邦特公爵、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帥哥斐立普,他們的兒媳,是西班牙卡斯提亞女王瘋女胡安娜,他們的孫子,就是威震歐洲的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大帝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卡爾五世大帝不但在歐洲屢次擊敗法國,成為歐洲盟主,其西班牙部隊還在美洲大肆擴張,佔領美洲大片疆土。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皇帝馬克希木利昂一世

馬克希木利昂一世,先後三個妻子,只有首位妻子勃艮第瑪麗生有一子,英武的馬克希木利昂一世還有很多情婦,以及十四個私生子女,但是,真正將他的事業發揚光大的,就是他的正統嫡系子孫卡爾五世大帝。

且說南錫會戰結束後,洛林公國得救,此後,兵強馬壯的勒內二世出兵意大利,幫助盟邦威尼斯亞,擊敗了費拉拉公國。

1508年,勒內二世在外出行圍打獵時,著涼得病去世,年近六十歲。

勒內二世先後有兩任妻子,共十二個子女。

其中,第三子安託萬,繼位為洛林公爵;第五子克洛德,繼位為吉斯伯爵;第六子約翰,邁茨主教;第七子路德維希,繼位為瓦德蒙伯爵。

此後,洛林家族與吉斯家族分道揚鑣,漸行漸遠,各行其是洛林家族追隨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皇室,抗擊法國;而吉斯家族則追隨法國瓦盧瓦王室,成為法國權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即使原來是同一家人,由於居住的地方不同,時間久了,也會變為完全不同的兩家人。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公爵安託萬

洛林公國的洛林朝,自勒內二世開始,到弗朗茨三世結束,1473到1737,兩三百年之間,先後十二位公爵。

在此期間,吉斯家族崛起。

九、法國權臣,吉斯公爵

克洛德·德·洛林,在位時間,1528到1550,生於1496年,他活了五十四歲。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第一代吉斯公爵克洛德

克洛德·德·洛林在父親勒內二世的安排下,與波旁家族的旺堆伯爵弗朗索瓦的女兒安託瓦內·德·波旁結婚,使洛林家族與法國瓦盧瓦王室結盟,至少是他這一支,與法國結盟。

此後,克洛德作為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部將,追隨國王參加了意大利戰爭,在1515年擊潰瑞士僱傭軍的馬里尼亞諾戰役中表現突出。弗朗索瓦一世企圖利用這個新貴家族來抗衡國內大貴族的力量。1523年,他任命克洛德為香檳省長和勃艮第省長。

1524到1525德意志農民戰爭期間,克洛德在洛林擊潰了農民隊伍。

1525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維亞會戰中被哈布斯堡家族的強大西班牙軍隊擊敗,被俘。由於他在西班牙被關押期間,勾上了卡爾五世大帝的大姐愛莉諾,並與之結婚,因而於1528年被釋放。他回到法國後,看到一切仍然井井有條,有感於克洛德等人的忠誠,他將吉斯伯國升級為吉斯公國,吉斯伯爵克洛德升級為首任吉斯公爵,吉斯家族開始發展。

克洛德有十二個子女:

其中,長女瑪麗·吉斯,因為高大俊美,被好色之徒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所垂涎,但亨利八世有殺妻惡名,因此,瑪麗·吉斯避之唯恐不及,為了躲避亨利八世,她迅速嫁給了蘇格蘭國王詹穆斯五世,生下了後來的蘇格蘭女王瑪麗,蘇格蘭瑪麗的兒子詹穆斯,開創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

長子弗朗索瓦,繼位為吉斯公爵。

次子夏爾,蘭斯大主教。

弗朗索瓦繼位為第二代吉斯公爵,他是一位優秀的統帥,在抗擊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大帝的戰爭中嶄露頭角,特別是1545年的濱海布洛涅圍城戰中英勇作戰,臉上留下刀疤,因此被稱為“刀疤吉斯”。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第二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

1548年,弗朗索瓦迎娶了安娜·埃斯特,她是費拉拉公爵埃爾科來二世·埃斯特的女兒。1551年,弗朗索瓦被任命為法國宮廷內務大臣。

法國國王奧利二世繼位後,繼續意大利戰爭,繼續對哈布斯堡家族作戰。在新的時期,弗朗索瓦顯示了優秀的軍事天賦。1552年,他以少敵多,固守邁茨,擋住了皇帝卡爾五世的六萬大軍,使卡爾大帝傷亡三萬人而被迫撤退,他因此獲得了國際聲譽。卡爾五世之子、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繼位後,戰爭繼續,1558年,弗朗索瓦與費利佩二世的妻子、英國女王血腥瑪麗的軍隊作戰,統率法軍攻佔英國在法國最後一個據點加來,將英軍徹底逐出法國,使得血腥瑪麗在英國國內威信掃地,他因此成為當時法國最傑出的將領。

1559年,打了五十年的意大利戰爭結束,法西講和,法王奧利二世將其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與洛林公爵卡爾三世,在婚禮上,樂極生悲,他在比武中被對手的長矛刺中身亡。在法西戰爭中,法國欠下了鉅額債務,不久後就破產了,法國王權衰落,經濟困難,於是爆發了長達三十餘年的胡格諾戰爭,

法國幾乎瓦解,西班牙趁機稱霸,哈布斯堡家族與瓦盧瓦家族近一百年的戰爭,以哈布斯堡家族獲勝而告終。

但是,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不能抓住時機趁機吞併法國,鑄成大錯,當卡佩家族的另一支系波旁家族建立波旁王朝之後,哈布斯堡西班牙節節敗退,最後被波旁家族吞併,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法國國王奧利二世去世後,他的三個兒子弗朗索瓦二世、夏爾九世、奧利三世,先後繼位為王,繼位時年齡都還小,弗朗索瓦迅速掌控宮廷權力,逼迫政敵、身兼王家軍隊統帥、王室總管重臣的蒙莫朗西公爵阿內放棄王室總管的顯職與鉅額收入,由自己擔任名利雙收的王室總管。弗朗索瓦·吉斯成為法國的大權臣

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在位時期,1559到1560,弗朗索瓦·德·洛林擁有巨大權力,與其弟、蘭斯大主教夏爾共同攝政。他的外甥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是弗朗索瓦二世的王后,她完全聽命於舅舅,因此,弗朗索瓦通過蘇格蘭瑪麗,徹底控制了年輕的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弗朗索瓦·吉斯把蒙莫朗西公爵阿內趕出宮廷,他大權獨攬,權勢如日中天。

當時的歐洲輿論認為,弗朗索瓦·吉斯組建了包括法國和蘇格蘭在內的吉斯帝國。

但是,權力大,當家難,當時法國面臨著很大困難,面對鉅額的國債壓力,執政的吉斯兄弟先是大幅緊縮開支和預算,最終不得不宣佈法國實質性破產,此舉嚴重損害了法國政府的威信和信譽、促發了三年後的法國宗教戰爭即胡格諾戰爭。

1560年底國王弗朗索瓦二世去世後,太后、美第奇家族的卡特琳,傾向新教胡格諾派。為了反對胡格諾派和保持自己的影響,吉斯公爵弗朗索瓦與蒙莫朗西公爵阿內和聖安託萬元帥組成三巨頭執政。

1562年,弗朗索瓦·吉斯被胡格諾教徒挑釁,怒火中燒,對胡格諾派發動了大屠殺,引爆了長達三十多年的胡格諾戰爭,1562到1598。法國陷於內戰,幾乎瓦解。

蒙莫朗西公爵阿內率領王家軍隊,被胡格諾派擊敗,他被敵人俘虜,而聖安託萬元帥也被殺害。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很快借憑其軍事才能挽回局面,並俘虜了胡格諾派領袖孔代親王路易一世。

吉斯公爵弗朗索瓦竭力維護天主教在法國的統治地位,極端反對胡格諾派教徒的種種行為,這些極端措施,使得他在1563年被胡格諾教徒暗殺。他活了四十四歲。

他有一個妻子,七個子女。

長子奧利,繼位為吉斯公爵奧利一世

奧利一世生於1550年,去世於1588年,活了三十八歲,十四歲繼位,在位二十四年。他也是法國大權臣,是第三代吉斯公爵,是英雄蓋世的法國軍人和政治家,是吉斯家族最重要的代表,因英勇作戰,與其父綽號相同,也稱為“刀疤吉斯”。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奧利·吉斯

奧利一世·德·洛林,亦即奧利·吉斯,完全繼承了父親率領天主教力量反對胡格諾派的事業。父親去世後,他繼承法國最高職位的王室總管,擁有巨大收入。因母親改嫁,他主要由叔父蘭斯大主教夏爾培養長大。而為了讓他成為名將,夏爾大主教派他到歐洲的前線戰場,他於1565年,至匈牙利和奧斯曼軍隊作戰。他回國後,很快就成為天主教的領袖之一,對抗力量日益增強的的胡格諾派。

胡格諾戰爭期間,1572年,為了緩和與胡格諾派的矛盾,太后卡特琳與國王夏爾九世作主,將公主、著名的瑪爾戈女王,嫁給了胡格諾派領袖、納瓦拉國王奧利,大批胡格諾教徒從各地趕到巴黎參加婚禮,新婚之夜,奧利·吉斯發動了大屠殺,大批胡格諾教徒被殺,剛剛做了駙馬的納瓦拉奧利被軟禁。

1575年10月,奧利·吉斯英勇作戰,打敗了前來援助胡格諾派的兩萬德意志新教聯軍,他光榮負傷,得到其父“刀疤”之名號與榮譽,更大大平息了巴黎天主教市民的擔憂。

從1576年起,在教皇格里高利十三的支持下,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向奧利·吉斯提供了大量資金援助,奧利·吉斯成為法國天主教“神聖同盟”的領袖,不可一世。1579年,他在天主教陣營的對手、蒙莫朗西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他的勢力更加擴大,成為法國大部分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

由於洛林家族主系洛林公國與哈布斯堡家族關係密切,因此,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對奧利·吉斯頗為支持。法國形成三大勢力:西班牙支持的天主教陣營、納瓦拉國王奧利的新教陣營胡格諾派,國王奧利三世。

此時是法國國王奧利三世在位,但奧利·吉斯認為,他將會在西班牙國王和羅馬教皇的支持下登上法國王位,於是開始了他與國王奧利三世及納瓦拉奧利之間的戰爭,歷史上稱為“三奧利之戰”,1585到1589。

奧利·吉斯在巴黎民眾中不斷積累起極強的聲望,特別是1587年擊敗又一支德意志新教侵略軍,讓他成為法國人人公認的天主教護法。

1588年5月12日,稱為街壘日,奧利·吉斯率領神聖同盟,發動起事,迫使國王奧利三世逃離巴黎。奧利·吉斯的聲望達到頂峰,在三級會議中被視為法國天主教的護法英雄,議員們不斷提醒大眾:奧利·吉斯擁有卡洛林王室的血統,討論把他拱上王位的可能性。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奧利·吉斯在街壘日

出逃的國王奧利三世聞訊後,又恨又怕,於是,他設下圈套,誘使奧利·吉斯在布盧瓦與他進行談判,奧利一世·吉斯之弟、蘭斯大主教路易二世,一再勸奧利·吉斯不要前往,但他還是大喇喇去了,結果當場被殺。奧利·吉斯的遺體被奧利三世燒燬,骨灰丟入盧瓦河。

因為公眾偶像奧利·吉斯被國王奧利三世以卑劣手段無端殺害,徹底激怒了巴黎的天主教徒,不久,1589年,國王奧利三世被神聖同盟的一位狂熱教士刺殺。

卡佩家族瓦盧瓦系絕嗣,卡佩家族波旁系的納瓦拉國王、胡格諾派領袖奧利·德·波旁,漁翁得利,繼位為法國國王,是為奧利四世,他開創了偉大的波旁王朝。

三奧利之戰,納瓦拉奧利成為最大贏家。

奧利·吉斯於1570年和尼德蘭的克里夫斯公國卡特琳在巴黎結婚,兩人共有十四個子女,長子夏爾·德·洛林於1588年繼位為吉斯公爵。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不能抓住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全力推動奧利·吉斯即位為法國國王,或者乾脆以親屬關係自己即位為法國國王,實在是可惜而又可惜!當時西班牙陸海軍獨步天下,戰鬥力無敵,法國又瀕臨瓦解,實在是大好時機。這一歷史良機稍縱即逝,西班牙沒有抓住這個機會,以後,西班牙衰落,就只能等著波旁家族吞併了,直到今天,西班牙都還在波旁家族統治之下。

夏爾·德·洛林,生於1571,去世於1640,活了七十歲。其父被國王奧利三世殺害後,他也在布盧瓦被捕,直到1591年西班牙軍隊侵入法國時,他才趁機逃脫,擔任香檳省長。此時他也擔任名義上的王家總管,此職位從1588年繼承自其父。

夏爾·德·洛林是最後一位擁有巨大政治影響的吉斯家族成員。憑藉父親的恩德威信,一部分信奉天主教的法國民眾希望他與西班牙國王費利佩二世的長女、比夏爾大四歲的伊撒貝拉·克萊拉·尤金妮亞公主結婚,並在費利佩二世支持下繼承法國王位。然而,敵對的胡格諾派領袖、波旁家族的法國國王奧利四世,於1593年,改信天主教,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法國民眾的支持,此後屢屢擊敗夏爾的叔父、作為天主教同盟領袖的馬耶那公爵夏爾。此後,形勢對夏爾越來越不利,各派勢力紛紛反對夏爾即位法國國王,首先是叔父馬耶那公爵因嫉妒侄子而加以反對,再者,國王奧利四世改信天主教之後,很多天主教徒改變立場,接受了奧利四世為法國國王,此後,事情變成了,大多數法國人因愛國心而反對西班牙勢力操控法國。

改信天主教的國王奧利四世進入巴黎並廣受歡迎之後,吉斯公爵夏爾於1594年,接受奧利四世的收買而宣誓效忠,交換條件是奧利四世支付他四十萬裡弗的年金,一個裡弗相當於一磅白銀,此外他還得到蘭斯主教區以及五個富有的修道院,年金加起來又是大筆可觀數字。

夏爾獲准可以維持四支衛隊。

他改任普羅旺斯省長,同時卸任王室總管的顯職。

歸順後,夏爾於1600年擊敗薩伏依公爵卡洛·伊馬努埃來一世,為法國佔領尼斯。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第四代吉斯公爵夏爾

在波旁王朝的路易十三執政期間,夏爾在法軍中為國王效力,幫助鎮壓造反的胡格諾派。後來,他支持王太后瑪麗·德·美第奇反對首相黎塞留,結果失敗,1631年被迫逃往意大利。從此吉斯家族的勢力被黎塞留徹底摧毀。1640年夏爾去世後,他的妻子兒女在1643年獲准返回法國,次子奧利領回了被沒收的財產與地產,於同年繼承公爵之位,是為吉斯公爵奧利二世,從此,吉斯家族只是一家普通貴族,無權無勢,默默無聞。

1688年,路易十四在位期間,吉斯家族絕嗣,吉斯公爵爵位轉給波旁家族孔代親王一系。

歷史是殘酷的,當年,波旁王朝開國之主奧利四世,他的父親、叔叔以及他這一代,作為胡格諾領袖,為了新教事業在法國的發展,拋頭顱灑熱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即位為法國國王之後,即使改信天主教,還是頒佈了《南特敕令》,讓以前的胡格諾派戰友建立了國中之國,但是他的兒子路易十三即位後,卻逐一拔除了胡格諾派所有的據點,而他的孫子路易十四,更是廢除了《南特敕令》,命令手下的歹徒向胡格諾教徒喉嚨裡灌開水,以此迫使他們改信天主教,大批胡格諾教徒,因不堪迫害,並且不願意屈服,而逃離法國,逃往新教國家英國、荷蘭、德意志,以及北美。胡格諾教徒大多是商人和工匠,他們帶走了大量財富和技術,後來,在十八世紀英法爭霸中,北美的胡格諾派,幫助英國取勝,擊敗路易十五的軍隊,迫使法國將加拿大割讓給英國。

十、洛林公爵,帝國哈布斯堡家族的得力干將

說過了吉斯家族,再來看洛林家族的主系,洛林公國。

洛林朝後期,洛林家族一直追隨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皇室,全力抗擊法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入侵。

1618到1648,歐洲爆發全歐大戰:三十年戰爭,以哈布斯堡皇帝為首的天主教陣營,與新教陣營大打出手,法國雖然信奉天主教,卻是哈布斯堡的勁敵,黎塞留與路易十三,全力推動新教陣營與哈布斯堡皇室作戰,並且與穆斯林的奧斯曼帝國結盟,共同反對哈布斯堡皇室。

戰爭中,洛林公國一直忠實地追隨皇帝斐迪南二世、斐迪南三世父子,堅定地與法國及新教陣營作戰。

洛林聯邦,包括洛林公國、巴爾公國、凡爾登主教區、邁茨主教區、圖勒主教區,在戰爭中,全部被法軍佔領;另外,阿爾薩斯省也被法軍全部佔領。1648年停戰,各方簽訂《西伐利亞和約》,根據和約,法國吞併了三個主教區,歸還了洛林公國、巴爾公國;在阿爾薩斯省,帝國保住了該省首府斯特拉斯堡,周邊部分則被法國吞併。

也就是說,三十年戰爭,法國路易十三吞併了洛林聯邦的一部分,也吞併了阿爾薩斯省的一部分;路易十四時期,吞併了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時期,吞併了洛林公國、巴爾公國。

此是後話,按下不表。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1648年的尼德蘭。洛林公國位於尼德蘭以南

戰爭結束後的1658年,新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即位,他在位一直到1705年去世,在位四十七年,他生於1640年,活了六十五歲,他在位期間,新的洛林公爵卡爾五世,擔任帝國軍隊的總司令。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皇帝利奧波德一世

卡爾五世,於1643年出生於維也納,此時是全歐大戰的三十年戰爭的後期,在東方是明末清初,他於1675年繼位為洛林公爵,在十五年,去世於1690年,活了近五十歲。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公爵卡爾五世

卡爾五世的妻子是帝國公主,是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三世的女兒、奧地利女大公愛莉諾。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奧地利女大公愛莉諾

他們有六個子女,長子利奧波德,繼位為洛林公爵。

皇帝斐迪南三世,先後三任妻子,共六個子女,其中,先後兩位皇帝,斐迪南四世、利奧波德一世,三個女兒,分別為西班牙王后、波蘭王后、萊茵法爾茨選侯夫人。

其中,次女愛莉諾,先後嫁給波蘭國王米哈烏、洛林公爵卡爾五世。

三女瑪麗婭·安娜·,嫁給萊茵法爾茨選侯。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三女瑪麗婭·安娜,萊茵法爾茨選侯夫人

168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圍攻神聖羅馬帝國首都維也納時,皇帝利奧波德一世,任命其妹夫、卡爾五世為帝國軍隊總司令,負責襲擊奧斯曼軍隊的營地,護送向城裡運送物資的運輸隊,波蘭國王揚三世·索別斯基,則領導來自全歐各地的勤王軍隊,最終,雙方合兵,於這一年9月,大破圍攻維也納的奧斯曼軍隊,自此,奧斯曼帝國在歐洲,轉為步步退卻。

在接下來幾年的土耳其戰爭中,卡爾五世率帝國軍隊,奪回了大部分匈牙利,其中,1686年的布達會戰和1687年的莫哈奇會戰,均取得了重大勝利。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公爵卡爾五世與巴登侯爵路德維希·威翰在土耳其戰爭中會師。右為洛林公爵

此後,奧斯曼帝國的盟邦法國,從西線出兵進攻神聖羅馬帝國,1688年,九年戰爭爆發,卡爾五世率領帝國軍隊,包括小將歐根在內,轉向西線。

十七世紀後期,路易十四即位後,法國連續打了遺產戰爭、法荷戰爭、重新加盟法國戰爭,連連獲勝,法國由於實行新的辦法加重稅收,其陸軍擴大得非常龐大,達四十萬人,冠絕歐洲,因此,路易十四決定繼續進行對外擴張,稱霸歐洲,於是,又挑起了九年戰爭。

1690年,卡爾五世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

長子利奧波德,繼位為洛林公爵。利奧波德於1679年出生於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其父母在奧地利發展,路易十四即位後,法軍又一次佔領了洛林和巴爾。

利奧波德在因斯布魯克長大,繼位洛林公爵時十一歲,他從此離開因斯布魯克,前往維也納,接受軍事教育,與表兄約瑟夫和表弟卡爾一起長大,這兩位以後先後成為

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一世、卡爾六世

為了宣揚武力,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創建了歐洲王公貴族騎士團。

洛林公爵利奧波德於十八歲時參軍,1694年,參加圍攻蒂米什瓦拉,1697年,九年戰爭結束前,統領帝國軍隊的萊茵軍團。

這一年,九年戰爭結束,法國與反法大同盟軍各國議和。歐洲的“春秋戰國”時期,法國曾經一家獨大,欲獨霸歐洲,但是歐洲各國結盟,成功打破其霸權,而東方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無人能擋,東西方的歷史,自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就已經不同。

和議中,將洛林歸還洛林家族,法軍撤出,1698年,利奧波德率軍進入洛林公國都城南錫,從此開始統治已經被法國佔領軍禍害得殘破不堪的洛林公國。

為了改善與法國的關係,同年,洛林公爵利奧波德與路易十四弟弟奧爾良公爵弗利浦一世的女兒、奧爾良的夏綠蒂結婚,公主為經濟上捉襟見肘的公爵帶來了鉅額的嫁妝。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洛林公爵利奧波德

他們生了十五個子女,其中,第四子弗朗茨·斯特凡,與奧地利女大公泰萊撒結婚,女兒夏綠蒂,也打算安排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結婚,這樣的話,洛林公國就可以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了,但是,法國攝政波旁公爵路易·奧利反對,也就是說,波旁家族的主系,嫉妒波旁家族的奧爾良系,不欲讓其增加勢力。

不過,也因此,洛林公國與帝國的關係更加牢固。

1701到1714,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洛林公國實力有限,利奧波德很明智地選擇了中立,當然他感情上是與一起長大的皇帝約瑟夫一世、卡爾六世站在一起的。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深孚眾望的皇帝約瑟夫一世

1708年,利奧波德有了公開的情婦,後來也有了私生子女,來自波旁家族的夫人夏綠蒂,經過再三權衡,沒有發作。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此後歐洲暫時和平了一段時間。

1729年,利奧波德散步回來,發燒,病重,去世,年五十歲。

十一、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洛林朝

利奧波德之子弗朗茨·斯特凡繼位洛林公爵,是為弗朗茨三世。他於1708年出生於洛林公國都城南錫,十五歲時,來到帝國首都維也納的宮廷,繼承了帝國封給其父親的西里西亞公國,二十一歲時繼位為洛林公爵。

他被安排與一起成長的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泰萊撒訂婚。

1733年,波蘭國王兼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二世去世,圍繞著波蘭王位的繼承問題,統治法國、西班牙、兩西西里的波旁家族,與統治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之間,爆發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到1738。

當年,在第三次北方戰爭亦即北方大戰中,北方霸主瑞典國王卡爾十二,兵臨城下,逼迫波蘭國王兼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二世退位,扶植波蘭貴族斯塔尼斯瓦夫一世·來辛斯基即位為波蘭國王,後來,卡爾十二被俄國彼得一世擊敗,斯坦尼斯瓦夫一世退位,奧古斯特二世復辟。

不過,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流亡期間,又找到了新的靠山,他有兩個女兒,安娜與瑪麗婭,他將二女兒瑪麗婭嫁給了強大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

奧古斯特二世去世後,法王路易十五,扶植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復辟,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爆發,皇帝卡爾六世、俄國女皇安娜,支持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二世之子奧古斯特三世。

俄軍攻入波蘭,輕而易舉推翻了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因為他是瑞典支持的,因此俄國反對。

法軍出兵,奪佔了洛林公國與巴爾公國。

1735年,各方初步和議。

1736年,斯塔尼斯瓦夫一世又一次退位,不過,因為有路易十五當靠山,他獲得了不錯的補償,得到了洛林公國和巴爾公國,此後,他治理兩國近三十年。

洛林公國迎來了末日的來辛斯基朝

而原先的洛林公爵弗朗茨三世,根據和議,確定可以得到都城為佛羅倫薩的托斯卡納大公國,作為交換。

1736年2月14日,弗朗茨與帝國公主、皇帝卡爾六世的女兒、奧地利女大公瑪麗婭·泰萊撒成婚,他們結婚後,有十六個子女,其中,長子為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第三子為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小女兒瑪麗婭·安託瓦內,是法國王后,後來在法國大革命中與丈夫路易十六,一起被送上了斷頭臺。

1737年,美第奇家族的托斯卡納大公吉安·迪·美第奇去世,無後,弗朗茨·斯特凡按照約定,繼位為托斯卡納大公,是為弗朗切斯科二世。西班牙軍隊從托斯卡納大公國撤軍,奧地利軍隊進駐。

1740年,皇帝卡爾六世去世,哈布斯堡家族絕嗣,此後,爆發了奧地利爵位繼承戰爭,1740到1748,打了八年,包括兩次西里西亞戰爭。

德意志各諸侯,推舉威登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亞選侯卡爾,繼位為皇帝,他是皇帝約瑟夫一世的女兒瑪麗婭·阿瑪麗婭的丈夫,是為皇帝卡爾七世。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帝國威登巴赫朝皇帝卡爾七世

也就是說,諸侯支持皇帝約瑟夫一世的女兒女婿,反對皇帝卡爾六世的女兒女婿。

普魯士向瑪麗婭·泰萊撒的奧地利發動進攻,經過兩次西里西亞戰爭,奪取了富庶的工業區西里西亞公國,普魯士因而實力暴漲。

1744年,弗朗茨的弟弟卡爾娶了瑪麗婭·泰萊撒的妹妹瑪麗婭·安娜,卡爾出任奧屬尼德蘭總督,直到1780年去世。他生於1712,活了六十二歲。

1745年,帝國威登巴赫朝皇帝卡爾七世去世,年四十八歲,奧地利以正式割讓西里西亞,以換取普魯士承認瑪麗婭·泰萊撒為奧地利女大公、波希米亞女王、匈牙利女王,承認其夫婿、洛林家族的弗朗茨繼位為神聖羅馬皇帝。於是,帝國改朝換代,改為哈布斯堡-洛林朝。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

奧俄英結盟,於1746年出擊法軍,法國見勢不妙,議和,割讓法屬印度與英國。1748年,奧地利爵位繼承戰爭結束。

普魯士在這場戰爭裡,充分表現出其軍隊的卓越質素,在戰爭中獲得大片領土,從此與奧地利平起平坐,與奧地利一起,成為德意志的兩強。

與之前的三十年戰爭、第二次北方戰爭、第三次北方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相比,此次奧地利爵位繼承戰爭,不再以決戰致勝,而是改為以大量的消耗戰消耗敵軍的戰鬥力,此種戰法,影響了十八世紀的很多戰爭,使得整個十八世紀的戰爭均著重於消耗戰,直至拿破崙戰爭時,才出現改變。

“線式戰術”在這場戰爭裡沒落,普魯士陸軍對其進行了改革,發明了新式的“斜線式戰術”,使得部隊攻擊力大增,犧牲減少,成為日後戰爭的主要陣型之一。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奧地利爵位繼承戰爭

弗朗茨·斯特凡即位為皇帝弗朗茨一世,他的統治是不錯的,妻子瑪麗婭·泰萊撒是女強人,而弗朗茨皇帝也很好地扮演了他的角色。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皇帝弗朗茨與女王泰萊撒及其子女們

弗朗茨與泰萊撒的家庭的確是幸福的。此外,弗朗茨皇帝以有很多情婦著稱,有一些私生子女,情婦中的一位,是比他小三十歲的女貴族瑪麗婭·薇哈密娜。

弗朗茨皇帝於1765年去世,年五十六歲。

1766年,洛林公爵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去世,年八十八歲,女婿路易十五,吞併了洛林公國、巴爾公國。自903年開始的洛林公國,至此最終結束,持續八九百年。

當年的中法蘭克,三大部分,其結局是:

一,洛林,其中的下游洛林等地,與西法蘭克的弗蘭德等地,組成尼德蘭。其中,北部七省,形成尼德蘭聯合省,即現在的荷蘭;南部十省,形成奧屬尼德蘭,即現在的比利時。

上游洛林,被法國吞併,即現在法國的洛林大區。

二、勃艮第,被法國吞併,即現在法國的勃艮第大區、弗朗什孔泰大區。

三、意大利,分為各國,十九世紀中葉完成統一。

還有,關於尼德蘭的組合與分化,概括來說,在中世紀,中法蘭克的一些諸侯國,與西法蘭克的一些諸侯國,聯合組成了尼德蘭,而到了近代,尼德蘭分為四部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阿圖瓦。

且說,弗朗茨去世後,其長子約瑟夫繼位為皇帝,是為約瑟夫二世,自他們父子開始,帝國的哈布斯堡朝,改朝換代為哈布斯堡-洛林朝,其情形,與俄國、英國因外孫繼位而發生的改朝換代完全相同。

神聖羅馬帝國於十九世紀初被拿破崙帝國取代,之後,哈布斯堡-洛林家族在其家族領地奧地利大公國、波希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組建了奧地利帝國。以前是歐洲最高君主,而建立奧地利帝國,則變為歐洲的一家大諸侯。

茜茜公主的丈夫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位期間,1866年,奧地利被普魯士擊敗,奧地利帝國又改為奧匈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1918年,一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退位。卡爾一世的子孫,繼續擔任此後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歷任族長。

現在的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的族長是卡爾·馮·哈布斯堡-洛林,他是奧匈帝國皇帝卡爾一世的孫子,生於1961年,於2007年繼任哈布斯堡-洛林家族族長。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現任族長卡爾·馮·哈布斯堡-洛林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大家族中又一龐大家族——洛林家族傳

卡爾與他的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