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我見】用制度彰顯為民利民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問題作出決定,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自我加碼”,是不須揚鞭自奮蹄的時代宣言,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堅強制度保障,也為推動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用制度力量更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由人民自主選擇的科學道路。衡量一種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於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提出了關於未來國家制度的主張,並領導人民為之進行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黨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逐步確立並鞏固了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取得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進入新時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制度層面的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制度層面的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制度層面的反映,是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道路、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堅定“四個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執行好、實施好,繼續沿著黨和人民開闢的正確道路前進,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飽含為民情懷的優越制度。一個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的政黨,要建立的必然是飽含為民情懷、有執政溫度的制度。從提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提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再到宣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始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始終立足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落腳於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中全會提出的制度建設,每一項、每一條都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一政治方略的具體體現。每名黨員幹部都要把站穩人民立場、踐行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結合起來,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築牢與群眾的感情基礎,在落實制度的過程中凝聚與群眾的價值共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先進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治理體系,重在制度建設;治理能力,重在制度執行。全面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各級黨組織都要深刻認識到,把制度執行到位、將政策貫徹到底,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制度優勢,才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廣大黨員幹部都應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紀檢監察機關作為政治機關,應立足職責定位,著力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堅持做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裡,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裡,始終聚焦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監督,強化日常監督,構建全覆蓋的制度執行監督機制,保障國家治理各項決策部署、政策措施貫徹落實。適應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要求,與時俱進推進紀檢監察各項制度創新,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長效機制,讓老百姓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紀檢監察就在身邊,正風反腐就在身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23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河南省紀委宣傳部部長 袁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