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曾幾何時,孤陋寡聞的我曾以為鎮江是四川的,還因此被朋友調侃,後來才知道它原來是江蘇省所轄的地級市,言歸正傳,今天就來認識一下鎮江。


鎮江,古時稱"潤州",市內有金山寺、西津渡等眾多名勝古蹟,也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不知從何時起,便有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譽。鎮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東漢末年,孫權從蘇州遷到鎮江建都,定名京城,不久又西遷南京,鎮江改稱京口。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千百年來,歷代名流大家紛至沓來,揮毫潑墨,李白、白居易、蘇軾、陸游、文天祥等人都留下了瑰麗的詩文。更有《白蛇傳》-“水漫金山”、《三國演義》-“甘露寺招親”、“梁紅玉擊鼓戰金兵”等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


鎮江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豐富,其中以金山寺除夕祈福撞鐘活動最為有名,金山寺除夕撞鐘迎新年的傳統習俗源於唐朝,自古至今,寺宇鐘聲綿延一千多年。每逢除夕 參加的中外遊人達萬人之多。活動包括夜遊金山、民間藝術表演、援木撞鐘、祈福平安、品嚐佛印居菜館素食等。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作為一名好食者,無論到哪裡都少不了吃喝二字,鎮江自然也不會例外了,作為美食之鄉鎮江,以維揚菜系為特色,兼收南北風味。鎮江美食有“三魚、三怪”之稱,“三魚”即“長江三鮮”鰣魚、刀魚、鮰魚;“三怪”則為餚肉、香醋、鍋蓋面。


蟹黃湯包

鎮江蟹黃湯包,俗稱蟹包,以皮薄、湯多、餡飽、味鮮而聞名。相傳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清嘉慶年間林蘭痴詩句“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寫出了蟹黃湯包內藏熱湯,“到口難吞”的特點。這種湯包主要以蟹油、豬肉製作而成。它體積小而外型美,放在籠裡像座鐘,夾在筷子上像燈籠。食時佐以鎮江香醋與薑絲,不但口味更美,且能去寒解膩。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延陵鴨餃

延陵鴨餃是丹陽市延陵鎮的特產。丹陽延陵鴨餃不肥不膩,肉質鬆軟,兼具口感與滋補。而且,這延陵鴨餃還是丹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水晶餚肉

水晶餚肉又名水晶餚蹄、鎮江餚肉,是江蘇名菜之一,成菜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稱。該菜須用白肉豬小火燜煮,佐以薑絲和香醋,食之筋纖柔軟,肥瘦均勻,令人回味無窮。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鎮江小刀面,是中國十大名面之一,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當然,這“第一”二字就仁者見仁了,不過鍋蓋面深受當地人的青睞,卻是不爭的事實。


清燉蟹肉獅子頭

清燉蟹肉獅子頭,又稱斬肉,主料為蟹肉和豬肉,斬切做肉丸,因烹調時不用醬酒著色,故稱清燉。因其造型大而圓,有了“獅子頭”的叫法。這是一道火工菜,把握好火候,味道自然美妙。此菜宜用砂鍋燉制,趁熱上桌,揭蓋去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上文說了一堆好吃的,如果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先不要著急,這些其實也只是一些能叫上名的罷了,還有許多流行於街頭巷尾不知名的美食,也只有親身去到鎮江才能一飽口福了,接下來再說說當地讓我印象深刻的小酒酒——丹陽封缸酒。


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它以當地所產優質糯米為原料,它酒色綜紅、明亮,香氣濃郁,口感香鮮,至於其他的優點就不多說了,另外還有關於它的一段傳說。


香味四溢的鎮江美食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鎮江一條街上有一口井,冒出的不是水,而是酒。這井裡冒出的酒又醇又香,10裡以外都聞得到它的香味,所以這條街上酒店特別多,來吃酒的不要花酒錢,只要買些小菜就行了。因此每天來這兒喝酒的人也多了,這條街也就有了名氣。


只是後來這口井被三國名將關羽用青龍偃月刀劈成了兩半,使得井裡的酒滿街橫流,成了一片酒的海洋。再後來,據說這條街就叫“酒海街”。酒井裡淌出的酒,順著運河流到丹陽,丹陽家家戶戶用缸把酒封存起來,逢年過節,婚嫁吉日,或生孩子喝"三朝酒"時,才倒點出來招待親友,這就是後來丹陽有名的封缸酒。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