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聽說過羊姓嗎?羊姓源遠流長,在《百家姓》中位列第202位。西晉宰相羊祜、南朝宋書法家羊欣等都是羊氏名人。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根據《日知錄集釋》記載:羊、羋姓源自祝融。漢典歷史記載:炎帝祝融主火德為“火神“。今泰山存有“火神廟”為證!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卷十六,羊氏《辯證》雲:羊出自周官羊人之後,以官為氏。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廣韻》雲:出自羊舌大夫之後。澍按:邾有羊羅與叔向同時,孫愐說不可從。夏桀臣有羊辛,是夏世即有羊氏。又按:零陵蠻有羊氏,羊孫是也。見後《漢書南蠻傳》。泰山多羊氏,世有達者!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全國羊氏約有十萬人,主要集中在四川、安徽、江蘇等省。而在山東,歷史上的羊氏家族更是興旺發達了七百多年。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在山東泰安新泰市有個羊流鎮,是西晉政治家、軍事家羊祜的故里,古代著名的驛站。

羊流秦代時屬濟北郡東平陽縣(漢魏縣改屬泰山郡)。宋代,羊流屬沂州新泰縣統轄。金代改屬泰安州新泰縣。元至元二年(1265年)新泰縣省入萊蕪,羊流屬上莊約茅部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復屬新泰縣。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秦末,故晉國公族羊舌氏之後為避世亂,徙居泰山,著籍東平陽之西北,即今新泰市羊流鎮一帶,史稱為“泰山羊氏”家族。時今羊流一帶即已建村,因村北有一荒嶺“禿丘”,故以嶺名村。因羊氏居留此地,始改稱“羊留”;後又因地傳有羊氏之流風,遂演變為“羊流”。

東漢光和二年(179年),著名文學家、宮廷樂官蔡邕因事流亡,往來依附泰山羊氏長達12年。以女貞姬(文姬之姊)嫁羊衟 ,即羊祜之生母。據載羊續卒後歸葬於羊流,其後羊衟、羊曼亦葬於此,史稱“三羊墓”。位今羊流鎮北2公里處。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羊氏雖非中國大姓,但泰山羊氏家族卻是一個著名的姓族。自東漢興起,綿延持續直至唐時,700年年間俊傑輩出,公侯代起。

東漢時已是“七世兩千石、卿、校”,漸成衣冠巨族,堪稱泰山第一望族。僅在“二十四史”中,就有羊姓40人的傳記,書中提及的羊姓人物更多達130餘人。《萬姓統譜》中著錄的羊姓名人亦有46位。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羊氏家族不單人丁興旺,而且歷代都有官顯位高的忠臣良將,又多與皇家結親聯姻,故長盛不衰。在眾多羊姓族人中,相繼保持著大仁大義的傳統家風。他們為政則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從軍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文則情思駘蕩、神采飛揚。而羊家婦女,也多有皇后、賢媛,以及能顧大局、識大體的賢妻良母。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如羊陟歷官河南尹,羊續孫女羊徽瑜,為司馬師之妻。在司馬氏代魏的政治變更中,羊祜、羊繡等人立下了重要功勳。羊門之女羊獻容,為晉惠帝之後。及晉室南渡,羊氏族人紛紛渡江,仕於東晉。羊曼、羊鑑、羊玄、羊欣、羊徽在東晉政壇上各有作為。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南北朝時期,泰山羊氏仍活躍於政壇,特別是仕於北朝的羊規之一系,更在故里有較大影響。其子祉,歷任梁、秦二州刺史,曾重開褒斜道,溝通南北,意義深遠。祉子侃南投蕭梁,在侯景之亂中抗擊叛軍,功勳卓著。侃兄羊深,歷官魏中書令,在反抗高歡篡位的激戰中殉國。羊烈歷仕東魏、北齊,官至義州刺史。

山東新泰有羊流鎮,名字源於姓氏,家族從東漢至唐興旺700多年

現在,羊流鎮的中心有一座新塑的羊祜像,這座羊祜像已成為新羊流的標誌。時隔千餘年,羊氏之遺風至今尚存,羊氏家族文化中的誠信、清廉、敬業的傳統美德至今依然薰陶著一代又一代的羊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