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時代來了?德國一銀行存款還要收費,貸款反而倒貼利息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周琦)在銀行存款還得倒貼錢?這種中國人眼中不可思議的現象已在世界多地真實上演。日前,德國慕尼黑一家地方銀行成為德國第一家開始向個人儲戶收取存款管理費的銀行。根據該行官網信息,將對在該行開立儲蓄賬戶的新客戶收取管理費,費率0.5%,起徵點1歐元。

據悉,歐洲央行9月調降存款機制利率10個基點至-0.50%,並宣佈於11月1日起,重啟量化寬鬆(QE),規模為每月200億歐元;只要有需要的話,就會繼續保持債券再投資,對到期債券的投資會持續2-3年。

此前,雖然不少銀行已開始將負利率轉嫁給零售客戶,但通常只對10萬歐元以上的存款採取負利率。而現在,除了大額存款的儲戶,新的小儲戶也進入“負利率”時代。

據《法蘭克福匯報》報道,作為德國最大的合作銀行之一,法蘭克福大眾銀行也在考慮,對新客戶收取0.55%的存款手續費。

除了歐洲,日本銀行業也同樣受到負利率的衝擊。

日本央行從2013年初開始實施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於2016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10月30日美聯儲宣佈降息後,日本央行宣佈維持基準利率為-0.1%不變,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約0%不變。但調整了前瞻性指引,在指引中刪除了(利率)時間表,並表示將引入新的前瞻性指引。日本央行表示,如有需要將維持當前的極低利率水平,此舉被市場解讀為暗示將進一步降息。

據國際金融協會(IIF)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債務或將創下逾255萬億美元的紀錄高點,甚至超過全球經濟總量的3倍。值得注意的是,負利率環境下債券市場正面臨困境,發行債券方國家與企業是希望以負利率發行更多債券籌資規避風險;而債券的接收端——越來越多金融機構不願為負利率債券倒貼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負利率,但並不一定意味著,貸款者從銀行借錢反而能賺到利息。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執行負利率政策的銀行不直接向私人客戶貸款,中間必須通過商業銀行。因此,商業銀行可以向貸款客戶收取一定的辦理費用。以房屋貸款為例,手續費率可以達到0.75%。理論上講,只有在該銀行的負利率達到-0.76%或者更低時,私人用戶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到“借錢還有獎勵”的好事。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丁純接認為,靠出口拉動經濟的國家出口疲軟時,亟需通過拉動內需來促進經濟,銀行更要動員大家去花錢。不過,負利率並不一定有效,甚至可能導致出現“流動性陷阱”,”這種情況下,由於利息收入過低,人們更願意持有現金,流動性偏好使得利率失去彈性,貨幣政策近乎‘失靈’。”

不僅是銀行利率,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國債收益率也走向負數。

《中國經濟週刊》此前就曾報道,希臘公共債務管理局10月9日發佈消息稱,當天希臘發行4.875億歐元3月期國債。由於市場響應積極並超額認購,本次國債收益率為-0.02%。

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給《中國經濟週刊》留言稱,這意味著持有到期的策略基本失效,負收益率債券對於外匯儲備經營將是巨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