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王家辿(chan)村,河南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西部太行山區的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是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村子裡的老房子大都是明清時期建築,有著幾百年的歷史。該村位於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姬家山鄉洹河大峽谷鶴壁一側。是一個太行深處洹水河畔的古老村落。2013年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國家旅遊局、財政部聯合公佈為“中國傳統村落”。它始建於明朝初期,青石築屋、風格古靜、佈局儼然、民風淳樸,幾個世紀來近乎與世隔絕。村民們保留著最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扁擔挑水,柴火做飯,驢車拉貨,碓臼舂米大都自給自足,因此被譽為一座天然開敞的“太行山山村風俗博物館”。

全村目前常駐人口不到50人,像其他偏僻的農村一樣,這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數都是留守老人。一些年輕人常年外出,甚至都在城裡安了家,回來的時候也不多。

在王家辿,幾乎找不到現代交通工具的身影。這裡沒有機器轟鳴聲,只有青驢的嗒嗒聲,村民們柴火燒飯,黃牛耕地,青驢拉磨,挑水、挑柴、挑牛糞,全靠一根扁擔。時間好像在這個古村落慢了下來,村民們的步履緩緩悠悠,神情安安然然,過得彷彿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山野悠然歲月。該村由於是山村,沒有大的地塊,不能使用機械耕種,時值今日,因此該村的數十頭毛驢成為這些老年人平時勞動和生活中的好幫手。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在駐村扶貧隊員的幫助下,這些毛驢派上了大用場,該村發展起了“驢”遊經濟,經過近兩三年發展,鄉村遊紅紅火火,不僅帶動了村民脫貧致富,村容村貌也有了較大改觀,並且成為了附近及周邊一張響噹噹的旅遊名片。每到週末,城裡人都會帶著家人到村子裡體驗鄉村遊,還吸引了周邊的許多縣市的遊客,如安陽、新鄉、滑縣、濮陽、邯鄲等等,鄉村遊的發展也帶動了村子裡土特產品的買賣,也帶動了村子裡餐飲、住宿業的發展。

王家辿鄉村遊的迅速發展,催生了村裡14戶農家樂,貧困戶王來吉老兩口是第一家。隨著遊客量的增加,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很快回到村裡,擴大農家樂的接待規模。2017年,一家人年收入達到40萬元。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城裡的遊客坐著毛驢車開心的體驗山村旅遊,拍攝於2015年3月1日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毛驢是山區村民日常勞動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幫手,2015年3月1日拍攝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騎毛驢成為遊客非常喜愛的一個項目。2015年3月1日拍攝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每到週末或者節假日,這個昔日寧靜的小山村都會熱鬧非凡。2018年10月11日拍攝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秋天收穫穀子後,村民加工成小米,成為遊客喜歡的農產品,加工糧食的過程也成為吸引遊客的項目之一。2018年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一些村民利用自己家空閒的房屋,收集了過去的農具,建立了小型的農耕博物館,深受遊客喜歡。2018年5月24日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隨著鄉村特色旅遊的發展,村民們不出家門就可出售土特產和農產品。2018年4月6日拍攝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一些村民改造了自己的房屋庭院,開辦了農家樂、住宿等服務項目。2018年8月23日拍攝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逐漸富起來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了,2018年第一個農民的節日--豐收節,村民自編自演的收割舞。2018年9

這個村子把“驢”遊經濟發展的有聲有色,遠近聞名

為了打造良好的鄉村旅遊品牌,目前鶴山區在全區開展了“四美鄉村,五好庭院”活動,圖為王家辿村召開動員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