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福利越來越少,事情也越來越多,還繼續做嗎?

木雪舞


改制是大趨勢,只不過現在改制還是相對較慢,我們總是在聽口號叫的嗷嗷響,說讓社會資本進來,擴大國有企業規模,核心關鍵崗位員工參股,實行分紅制,落實下來確實很難。我所在的單位就是如此,已經喊了三年了,一點動靜沒有!

1、我們首先要說說國企改革的本質含義。國企改革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是中央推動與地方實踐上下結合的產物,本質上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傳統國有企業在體制、機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進行的改革。中心環節和核心內容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2、改革的目的。從上面國企改革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其實際目的是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高經濟效益;也就是所謂的把國企做大做強。目前的頂層設計方案包括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國資委的職責、央企的劃分等內容。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要沿著符合國情的道路去改,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也要避免市場的盲目性,推動國有企業不斷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在激 烈的市場競爭中游刃有餘。

3、國有企業改革的好處。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4、處於改革中的我們應如何面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相關規定,很多福利確實都取消了,但是像我們,有些福利卻增加了,算來算去比以前還增加了一點,而且工資每年都在慢慢的往上漲。但是不得不說確實比以前忙了許多,剛開始很多同事都有很大的情緒,從舒適區待習慣了,突然忙起來很多人確實不適應,都有想換工作的想法,但是一段後發現其實也就那麼回事,企業效益好了,同事們也更有幹勁了。其實我發現我周圍很多同事都很期待國企改革,現有國企模式下,想做事的員工確實很難伸開手腳,做什麼事都瞻前顧後,小心翼翼。所以都很期待打破現有國企制度的弊端,雖然很難很難,但是大家應該都很期待!

國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只是有的快有的慢,國企作為國家的重要資本來源,既然想改革那麼肯定是往好的方向改,所以我覺的大家也不要太坐立不安,大方向肯定是好的!





小智職談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大家就當聽故事。我是04年7月份從全日制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畢業,此前03年8月開始在一家有點規模的私營集團下屬外貿公司實習,同年12月入職該公司,06年4月公司因經營問題關閉,4月30日我離職,中途就休息了一個五一長假,5月8日帶著業務入職一家省級國企外貿公司,開始了我的十年國企生涯。


在這十年裡,我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做外貿業務,自評:業務能力處於中等水平,人際關係和諧,但對外對上交際能力較為欠缺。在開始的前幾年,剛從私企轉至國企,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福利待遇和人文關懷,別人有的,你也有,一年到頭,過年過節超市卡福利,就非常可觀了,反正去超市買東西,就很少自己掏現金,甚至後來我兒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之前的三年奶粉錢,我都沒有掏過,全用的超市卡。一年兩次旅遊,長短途各一次,除掉特別遠的,基本上有名的景點都去過。還有住房公積金,繳的比例較高,據說當年我們是按最高比例繳的,後來買房後一次性取出還貸款了。說說收入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年10多萬,20萬左右,這是因為我業務能力有限,並沒有做很多的業務,業務水平好的,當然收入要高的多,當然後面闖禍的也是這幫人。在這前面的幾年裡,一句話形容,就是幸福感超好,心寬體胖,我的體重也是在那幾年最重。


在我30歲的時候,兒子快要出生了,我開始思考我的職業前途。因為我們公司的崗位層次比較扁平,上面是領導,除了財務人員,下面全是業務人員,除了有幾個資歷非常老的老人有招臨聘助理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自己談業務,打單子,跑銀行,對接物流,甚至自己跟車發貨等等,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親力親為。幾年下來,感覺業務做不大,一是資源的限制,公司有多少資源,都是上面領導分配,資源有限,可談的業務規模就有限,二是對外的交際能力有點缺,也不太會應酬,導致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業務,那些年一直是幾個老客戶關照,感覺慢慢失去了工作的動力,基本上就是以完成為目標。


隨著後面幾年經濟環境的變化,就像題主說的,福利開始下降了,事情呢好像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增加內耗的,比如開始上企業管理軟件,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紙質做一遍,電腦錄一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方面感覺升職無望,另一方面,業務規模也做不大,做大反而有風險,那幾年強行做大的,後面基本上都闖禍了,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有好幾個同事因此進去了。所以我這樣的,因為自己沒有太大的慾望,沒有給公司闖禍。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性格特點,是不是真的適合業務這個崗位?後來我否定自己了,我覺得我最適合的,其實應該是設計崗位,但是想來想去,難道過了十年了,再給人家去當學徒嗎?肯定不行。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畢竟學的國際貿易專業,大學時候最感興趣的就是證券這門課,國企的十年裡,基本上也是天天都有研究股票,智商足夠,所以我想去設計一套交易系統。後來我就開始考證券執業資格證,然後15年正式從國企單位離職,改行證券。當然,換行窮三年,正好我也遇上了熊市三年,但我堅持下來了,我也慶幸自己從國企離職了。可能大家關心的是現在的工資水平,這樣說吧,比國企的時候好很多,而且相對自由。


寫了這麼多,不是慫恿題主從國企離職,而是分享我的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如果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還能有份過得去的收入,那麼就勇往直前吧。在這裡,也祝願大家職場順利,財源滾滾!


趨勢和主觀


國企的改革從企業不辦社會開始的,到後來把應有的職工福利各項補貼待遇逐漸取消了。職工只有儘快的適應,沒有別的辦法。

我原來在的央企,通過不斷深入改革,解散了職工醫院,撤銷了職工學校,關閉了職工食堂,出賣了職工療養所,把職工幼兒園剝離給私人承包,要求職工住的企業產職工宿舍都買了產權(廠房管維修處也自然消滅)。

總之,凡是與社會職能相關的部門都改沒了,職工相關福利待遇基本所剩無幾了。對改革涉及部門的職工實行下崗內退買斷解除合同等不同的政策,很多職工就此選擇了自謀職業。如今,職工下班後在廠裡浴池洗澡都自己掏錢買卡充值使用了。

企業要求員工敬業愛崗,提倡無私奉獻精神是對的,但是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也是企業凝聚員工的基本條件,不能因為企業減員增效降低成本,盲目的縮減降低取消職工應得的福利待遇和勞動保護標準。這不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反而有損企業的凝聚力和長遠發展。

作為處於弱勢群體的企業職工,面對企業改革勢頭,你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接受,只能儘快轉變原有的觀念,適應新環境。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高技能水平,才能保住飯碗保住崗位,應對競爭,否則就是被淘汰出局。實話實說,到哪都一樣。


手機用戶張和新


隨著國企的縱深改革加上國家嚴控各項開支及規範管理規定,國企確實福利越來越少了。

現在大部分地方國企的平均工資應該在當地處於平均工資及以上水平,而且有五險一金,繳納基數和比例一般比私企高,但比少數外企的低。近幾年,國企的福利確實很少了,以前又是車補、暖氣補、通訊補等還不定期的組織外出旅遊,也有年終獎啥的,過節就發超市購物卡;現在這些基本都沒有了,有的話或者也是降低了標準,唯一有的就是工會按國家規定發放的節日福利。

因為本身國企管理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流程也比較麻煩,現在國企也面臨著市場競爭,企業為了生存,領導為了不讓上級領導批評,也是使出渾身解數,盡力讓企業在市場上有競爭力,所以就會豐富產品的多樣性,提升產品的品質,員工們自然就要做的越來越多。

各行各業都有競爭,都需要努力奮鬥,如果你還是比較認同你單位的話,就要俯下身子不斷提升自己,職位高了工資就上去了。

祝好!


平凡小趙


一個需要釐清的道理是,國企改制以後,確實會失去很多福利、增加很多事情。但是,切不要心理不平衡,這叫回歸本原。

先說福利,過去的國企,有房子分、有各種勞保用品、有醫療保障、有自己的學校和醫院、北方還可以供暖供氣、有很高的獎金、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有各種度假、有公款旅遊等等。

改制以後,這些福利當然不會再有。再有,企業受不了了,必須取消,而按照勞動法規定保留應當保留的。所以,改制後的企業,福利是會大幅減少的。

再來說事情,改制前的國企,可以說是人浮於事。特別是管理人員,有三分之一就能完全所有任務,且完成的質量和效果要好得多。即便是一線工人,勞動強調也沒有民企大。改制以後,企業講的是效益,就不可能讓那麼多人人浮於事。因此,事情會越來越多,且壓力越來越大。所以,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不想做,怎麼辦?有能耐自己做嗎?有更好的工作崗位嗎?如果沒有,就忍著,適應新的環境。企業不能養懶人,這一點,是鐵律。


譚浩俊


要不要繼續,關鍵還得看你,有沒有能力跳出來。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國企改制是勢在必行了。

在我參加工作的時候,並沒有享受到改制之前的福利。但是根據一些老員工說在早10年前的時候,公司的福利特別好,給員工提供宿舍,更早的時候,還有房子。就在零幾年的時候,那時候公司福利真的是特別全,夏天有西瓜,冬天發肉,而且福利都是一車一車的往回拉,但是呢,隨著改制,這些福利都沒了。現在,儘管福利也有,但是比那時候少多了,而且,每年的工資總額和福利總額是有限制的,不能隨便亂花。

而且隨著國企改革,工作壓力也是慢慢的加大了,最明顯的感覺就是人浮於事的情況少了,為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專門制定了績效細則。同時,對於一些老員工,進行了內部轉崗和內退。

從現在國企的發展情況來看,工資起不來,事情越來越多,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別是基層員工,工資拿得是最少,但是工作是幹得最多的。有基層員工跟我抱怨過,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才那麼點,什麼時候才能漲起來。

國企改制,福利少,事情多,要不要繼續做,關鍵是還得看自己。

我們單位也有人跳槽出去了,但是有的人跳得好,有的人跳坑裡了,因為個人能力不一樣。有的人能力強,要麼考了公務員,要麼跳到了其他的大型企業,年薪翻倍。

而有的人出來之後,卻很難找到工作,要麼就是進入了小公司,公司的氛圍還是比較差。問他現在過得咋樣,結果來了一句:一言難盡。

所以,要不要繼續做,得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後路才行。


傑說職場


我分享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大家就當聽故事。我是04年7月份從全日制本科國際貿易專業畢業,此前03年8月開始在一家有點規模的私營集團下屬外貿公司實習,同年12月入職該公司,06年4月公司因經營問題關閉,4月30日我離職,中途就休息了一個五一長假,5月8日帶著業務入職一家省級國企外貿公司,開始了我的十年國企生涯。

在這十年裡,我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就是做外貿業務,自評:業務能力處於中等水平,人際關係和諧,但對外對上交際能力較為欠缺。在開始的前幾年,剛從私企轉至國企,感受最明顯的就是福利待遇和人文關懷,別人有的,你也有,一年到頭,過年過節超市卡福利,就非常可觀了,反正去超市買東西,就很少自己掏現金,甚至後來我兒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之前的三年奶粉錢,我都沒有掏過,全用的超市卡。一年兩次旅遊,長短途各一次,除掉特別遠的,基本上有名的景點都去過。還有住房公積金,繳的比例較高,據說當年我們是按最高比例繳的,後來買房後一次性取出還貸款了。說說收入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年10多萬,20萬左右,這是因為我業務能力有限,並沒有做很多的業務,業務水平好的,當然收入要高的多,當然後面闖禍的也是這幫人。在這前面的幾年裡,一句話形容,就是幸福感超好,心寬體胖,我的體重也是在那幾年最重。

在我30歲的時候,兒子快要出生了,我開始思考我的職業前途。因為我們公司的崗位層次比較扁平,上面是領導,除了財務人員,下面全是業務人員,除了有幾個資歷非常老的老人有招臨聘助理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自己談業務,打單子,跑銀行,對接物流,甚至自己跟車發貨等等,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親力親為。幾年下來,感覺業務做不大,一是資源的限制,公司有多少資源,都是上面領導分配,資源有限,可談的業務規模就有限,二是對外的交際能力有點缺,也不太會應酬,導致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業務,那些年一直是幾個老客戶關照,感覺慢慢失去了工作的動力,基本上就是以完成為目標。

隨著後面幾年經濟環境的變化,就像題主說的,福利開始下降了,事情呢好像越來越多了,特別是增加內耗的,比如開始上企業管理軟件,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紙質做一遍,電腦錄一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方面感覺升職無望,另一方面,業務規模也做不大,做大反而有風險,那幾年強行做大的,後面基本上都闖禍了,給公司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有好幾個同事因此進去了。所以我這樣的,因為自己沒有太大的慾望,沒有給公司闖禍。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性格特點,是不是真的適合業務這個崗位?後來我否定自己了,我覺得我最適合的,其實應該是設計崗位,但是想來想去,難道過了十年了,再給人家去當學徒嗎?肯定不行。我最感興趣的是什麼?畢竟學的國際貿易專業,大學時候最感興趣的就是證券這門課,國企的十年裡,基本上也是天天都有研究股票,智商足夠,所以我想去設計一套交易系統。後來我就開始考證券執業資格證,然後15年正式從國企單位離職,改行證券。當然,換行窮三年,正好我也遇上了熊市三年,但我堅持下來了,我也慶幸自己從國企離職了。可能大家關心的是現在的工資水平,這樣說吧,比國企的時候好很多,而且相對自由。

寫了這麼多,不是慫恿題主從國企離職,而是分享我的經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如果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還能有份過得去的收入,那麼就勇往直前吧。在這裡,也祝願大家職場順利,財源滾滾!


遊戲人超超


現在的國企一說改革,首先想的就是如何把職工的福利待遇給改下來,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人成本,減少老闆老總的風險,廉價勞動力越多,被認為改革越有創新。


用戶4569854453


首先國資委的人對國企的激勵和管理就存在問題。把國企承包給經理層,國資委要利潤要資產增值,結果到了企業經理層這一級為保自已年承包收入,保上交利潤,就儘量壓低企業職工的收入。國家現在又對企業職工退休實行雙軌制,企業人員退休後拿不錢。因此國企職工失去吸引力,優秀的好的大學生根本不來,能幹活的人越來越少,這也是企業在職人員活越幹越多,錢越拿越少的根本原因。


輝煌174568570


有個問題,想通過頭條找到答案:國企改革,為啥總是拿普通職工開刀?難道國企的諸多困境諸多不如意是這些最普通的一線員工造成的麼?為啥不拿那些經理廠長科長班長們開刀,他們才是國企不景氣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