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說起美的,不僅讓人想起何亨健老先生,同時也繞不開格力電器的董明珠女士。近日,在某行業論壇上,董女士又把2014年美的與小米合作的這件舊事重新提起。她曾經這樣表示,“美的和小米就是小偷加小偷”。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在董明珠眼裡,美的偷了格力的人才,小米偷了格力的技術。“美的曾經天天從格力挖人,還一度住在格力電器附近的酒店裡。”董明珠這樣描述。2014年的時候,小米還很小,美的收入規模只領先格力20多億人民幣。而現在,小米已經是總市值超過兩千億港幣的港股上市企業,美的集團的收入已經領先格力電器600多億人民幣(2018年度報告數據)。


巧合的是,斑馬君身邊有一位在格力上班的朋友。此君最害怕每個月的月底。按理來講,到了月底快要發工資了,應該高興才是。然而,此君卻被連續數月要求購買自己企業的產品,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不買不讓下班,當場付費。格力的空調、電飯煲、電風扇買了一堆,只能拿去送親戚朋友或者低價在網上賣掉。


員工選擇去哪裡上班是個人權利,與其說別的企業“偷人”,格力方面是不是應該更多自我反思一下。同為廣東的企業,同為家電龍頭,美的被格力的董明珠“酸了”五年,而美的卻把格力甩的“越來越遠”。


成長性:美的VS格力


好多朋友都喜歡對比美的和格力的成長性,未來成長性誰也說不準,那就把過去的既定事實拿出來比一比。2014年美的營收為1423.11億;格力營收為1400.05億,美的領先23.6億。2018年美的營收為2618.20億;格力營收為2000.24億,美的領先已擴大至617.96億。期間,美的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16.46%;格力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9.33%。過去五年收入端的成長性,美的碾壓格力。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雖然在利潤端美的和格力存在差距,並且從絕對量上差距略有放大,實際上相對差距越來越小。2014年、2018年美的淨利潤分別為105.02億、202.31億,年複合增長率17.81%;同期,格力淨利潤分別為141.55億、262.03億,年複合增長率16.64%。利潤端,美的增速仍然好於格力。期間,美的扣非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20.62%;格力為15.97%。無論從淨利潤還是扣非淨利潤增長情況看,美的的成長性都更加優秀。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從後視鏡通過過去五年業績看兩家企業的成長性,結果一目瞭然,美的成長性要明顯的好於格力。再看兩家企業最近的前三季度業績,美的營業收入、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長依次為7.37%、19.08%、19.39%。格力各指標依次為4.26%、4.73%、1.03%。美的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速讓格力望塵莫及。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長週期看可以排除波動性的影響,短週期看會有更好的預見性。不管是從五年的長週期,還是今年前三季度的短週期來看,美的和格力誰家的成長性更好有一個非常確定的答案。那就是美的更好。


業務前景:美的更優


市場包含一切信息。對於未來成長性更好的企業,A股市場往往會給出更高的估值。截止12月5日,美的股價為55.53元/股,總市值3860.10億;PE(TTM)為16.32倍;PB為3.94倍。格力股價為62.27元/股,總市值3746億;PE(TTM)為13.77倍;PB為3.72倍。市場給出的估值無論是PE還是PB,美的都要高於格力。這是一種巧合嗎?在斑馬君看來,與其說這是一種巧合,不如說是市場更看好美的的未來成長性。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這種未來成長性,從目前兩家企業的業務構成也可以窺探一二。普通消費者對美的認知是不僅做空調,還做冰箱、洗衣機、電水壺等等;而對格力認知是“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是不是隻做空調。這樣的認知和兩家企業的業務構成有關。


從二季報數據看,上半年美的實現營業收入1543.33億。其中,空調收入為714.39億,佔比46.28%;冰箱、洗衣機、電水壺等其他消費電器收入為538.51億,佔比34.89%;機器人業務收入為120.24億,佔比7.79%。美的各業務收入分佈均衡,多元化發展比較成功。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再看格力,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83.41億。其中,空調收入為793.24億,佔比80.66%;格力的業務還是太過單一。實際上格力也有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業務,只是市場佔有率比較低。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好空調格力造”這句廣告詞把格力打造成空調第一品牌,同時也成為了格力向其他產品業務發展的掣肘。更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空調市場日趨飽和,市場格局趨於穩定。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零售量增長1.5%、零售額下降1.4%。


這樣的行業現狀下,打開國際市場,就成為打造企業增量的重要一環。顯然,在這方面美的仍然領先,上半年美的實現國外市場收入為621.06億。同期,格力實現國外市場收入僅為138.69億。美的的國外市收入是格力的4.48倍。


也就是說,無論從產品多元化增量還是市場區域增量,美的都取得了比格力更大的規模及先發優勢。


渠道的新邏輯


市場上很多人認為強大的渠道是格力最重要的護城河,斑馬君也這麼認為。但是,這裡的渠道說的是線下渠道這種傳統渠道。格力對渠道經銷商的款項佔用能力行業最牛,這種對渠道的把控能力在財報體現的非常明顯。上半年,格力銷售返利期末餘額為619.57億。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格力,單位:元)


同期,美的銷售返利期末餘額為261.33億。

被董明珠“酸了”五年,美的集團卻把格力電器“越甩越遠”

(美的,單位:千元)


然而,隨著家電行業渠道趨勢的變化,格力這種渠道優勢正在面臨挑戰。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用空調線上渠道銷量同比增長21.3%、銷售額同比增長18.4%,線下渠道銷量同比下降9.4%。線上渠道增長、線下渠道萎縮成為家電行業渠道的長期發展趨勢。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線下渠道經銷商的功能性將從銷貨為主向體驗、倉儲、物流為主轉變,線下渠道經銷商對家電企業產品銷量的拉力會變得越來越小。


上個月“雙十一”前夕的11月9日,格力電發佈“讓利30億打擊低質偽劣”的公告,發起雙十一家電“價格戰”。然而,最終結果是,格力雙十一當天全網全品類銷售額超41億,美的系雙十一全天全網總銷售額突破74億。


顯然,美的在家電行業渠道從線下向線上轉換的趨勢下,又走在了前面。


寫在最後


無論是過去的成長性還是將來的業務前景以及對渠道新趨勢的把握,美的相比格力都做得更好。近幾日,高瓴資本入主格力的消息讓市場很興奮。然而,在這兩家家電龍頭企業中,高瓴最先選擇的確是美的。早在2015年,高瓴就已經大手筆投資美的。


董明珠女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企業家,就像高瓴資本是頂級的投資公司一樣,被市場高度認可。董明珠女士風格鮮明,為格力帶來流量和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了爭議。不知道將來的高瓴資本能不能像原來的珠海國資委一樣能夠和這樣一位強勢優秀的女企業家和諧共處?


資本能助企助人,也能傷企傷人。當年的雷士照明和軟銀賽富的合作最後就成了一則頗為悲情的故事。資本逐利,就像亞洲前首富李嘉誠表示的那樣“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麼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麼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