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渦陽——這座最美麗的城市裡也蘊藏著許多傳奇故事。渦陽很多鄉鎮的傳說故事您聽過幾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解讀一下關於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一:彈壓捻軍同治置縣 渦陽縣

渦陽曆史久遠,文化澱積豐厚。遍佈全境的新石器時期古蹟,如馬莊遺址、臺寺遺址、將孤堆、侯家孤堆等,表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勞動、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夏禹治水成功後,分天下為九州,渦陽縣境在豫州東北,與徐州毗鄰;商超,商湯建都南亳(今亳州),渦陽縣境距亳四十五里,為商之畿輔;公元前十一世紀,周開王滅商,分封諸侯,今縣境分屬胡(今阜陽境)、夷(今亳州境)、蒙(今蒙城境)封地。

渦陽,秦漢時被封為“下城父聚”,在渦陽西北五十里處有一個鄉鎮,即譙城區城父鎮。因地勢西高東低,現渦陽縣城在城父東南,處其下,稱下城父。“聚”的意思就是現在的“集”,所以叫下城父聚。

自春秋以來,今天的渦陽縣,曾經分別有宋國相(春秋末為楚國苦縣)、楚國苦縣、陳國苦縣、梁國苦縣、陳留郡谷陽、谷陽、真源、衛真的稱呼。


渦陽,被稱為雉河集,始於清朝,因其境內的一條河——雉河而得名。雉河古稱谷水,又名武家河,還叫小河子,發源於河南,為渦河支流之一。之所以稱其雉河,有兩種說法:一是其下游進入渦水的地方,彎彎曲曲,形狀就像一隻雉雞(野雞),所以叫它雉河;還有一種說法是,清朝初期河兩岸偏僻荒涼,人煙稀少,地勢低窪,蘆葦叢生,野雞在草叢中下蛋繁殖,喔喔啼鳴,好像一個天然養雞場。當地有民謠唱道:“黃蒿長成樹,兔子走成路,雉雞遍地飛,野鴨水中鳧。”因此,此河稱作雉河,而河對岸的下城父聚也改稱雉河集了。

清咸豐年間,雉河集爆發了捻軍起義。捻軍英勇善戰,多次打敗清軍。清政府驚慌失措,急忙調兵鎮壓捻軍。安徽巡撫唐訓方、布政司英翰認為,“雉河集為蒙亳接壤之區,距城較遠,不足以資彈壓而移風化。”建議於雉河集添設縣城一座。此事復經清親王僧格林沁、兩江總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反覆商議,奏請同治皇帝同意後,於1864年(清同治三年)在亳、阜、蒙、宿接壤處,以雉河集為縣治,析亳州東部13保、阜陽北4集、蒙城西15保、宿州南19集置立新縣。曾國藩在給縣城命名時,沿用了南北朝元魏時期,現在蒙城縣城正北五華里的“渦陽”郡名稱,改雉河集為“渦陽”,隸潁州府。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捻軍首領張樂行夫婦銅像

傳說二:樊噲五羊一步兩省 丹煉成:

古鎮丹城,地處渦陽縣城北六十里,兩省三縣(即安徽所轄的渦陽、濉溪兩縣和河南省所轄的永城縣)的交界處,素有“一步跨兩省,雞鳴聽三縣”之稱。

丹城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積澱。據《宿州志》記載,丹城在秦朝時就是縣城建制,名郅。司馬遷《史記》中記載,陳勝、吳廣起義後攻打的第三個地方就是這裡。丹城三國時屬臨渙郡轄縣,北朝時屬蒙郡轄縣。1941年2月,經中共豫皖蘇邊區黨委批准,成立丹城區人民政府,轄丹城、重興、馬店、齊山、石公五個鄉;1950年8月撤銷區制,設丹城人民公社;1992年撤區並行,丹城鄉成立;1995年4月設鎮至今。丹城歷史遺蹟頗多,境內有關閣、四果寺、花山子與釣魚臺、泥堡府、龜腚、九高十八窪、六稜碑與八稜碑、包河、齊山、新四溝等名勝古蹟。

關於丹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據《宿州志》記載的“周太子晉常煉丹於此”,故名“丹城”;另一種說法是,道家思想創始人老子曾煉丹於此。丹煉成,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後來此地便以“丹城”為名。


傳說三: 楚靈王北征建行宮 公吉寺

公吉寺鎮位於渦陽縣城西南15公里處,西與臨湖鎮接壤、西南與店集鎮相連總面積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總人口4.8萬人。境內地勢平坦,芡河、羅溝、安營溝縱橫南北,界洪河穿境東流。界公路、義宋路、十臨路縱橫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公吉寺位於線西南三十華里。據傳春秋時,楚靈王(公元前540-526年)北征,曾於今楚店集至公吉寺一帶廣建行宮,後又建立了很多廟宇,因取名宮記寺。後人因其地形如雞、“宮記”與“公雞”音諧,又漸名為公雞寺。解放後,改為公吉寺。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公吉寺鎮李橋村古柘樹,樹齡800年,樹高9.6m,胸圍345cm,為一級古樹。


傳說四:靈王戍邊真源儀門 義門鎮

義門鎮在渦陽縣西北50裡,豫皖兩省渦(陽)、永(城)、亳(州)三縣市交界處。古為皖北重鎮,是方圓百里工農業產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有“苔鄉藥區蔬桐地,交通便利商貿城”之美稱,被譽為“中國苔幹之鄉”。

飽經滄桑的義門,古代曾設真源縣衙,歷史悠久,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建制屢次改變。

據《義門區志》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義門為楚國要塞,隸屬城父縣。楚靈王戍邊至此,死後葬於此地。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教創始人老子,曾多次到義門傳道。據《潁州府志》記載:“義門唐時真源縣”,安史之亂後,改真源為“儀門”。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逼近真源縣。真源縣令李賁為了百姓的安全,集結隊伍,親自率領全城軍民頑強抵抗,最終因敵我兵力懸殊而敗,城池失守。整個縣城頃刻間濃煙滾滾,一片火海,房倒屋塌,死屍遍地,血跡斑斑,滿目悽慘景象,最後僅剩城南一座“儀門”。後人為紀念先賢,而稱真源為“儀門”。清朝末年,為避宣統(溥儀)皇帝忌諱改“儀門”為“宜門”。辛亥革命後,又改成為“義門集”。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五:范蠡西施攜手歸隱 西陽鎮

西陽鎮位於渦陽縣的東南部,與蒙城相鄰,S307省道和綿延的渦河穿鎮而過,交通便捷,素有“渦陽東大門”之稱。西陽鎮因位於西陽集而得名,西陽集則因境內有條西河得名,西河又因河旁葬有歷史名人范蠡、西施而得名。

在西陽集路南,有一個碩大的土丘,土丘四面環水,當地人稱它叫范蠡堌堆,已有2400餘年。1981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將它命名為“范蠡冢”。

據《安徽通志》記載:“越大夫范蠡墓在渦陽東南范蠡村。”《蒙城縣志》說:“范蠡墓在縣西四十五里,湖水環繞,墓浮其中,高若土山,行者皆瞻望憑弔焉。”《渦陽縣誌》說:“范蠡冢,清時曾奉防護。今冢在西陽集西八里,土丘隆起,古柏挹翠,黃流襄陵,曾無崩壞。”乾隆時蒙城知縣淡若水碑曰:“范蠡冢,舊有範子祀”。

明朝官修的地理總志《大明一統志》中,也明確記載著:“范蠡冢,在蒙城縣西六十里。蠡仕越,既滅吳,遂乘舟入湖海而去。卒,葬於此。”

晉朝葛洪在《奕記》中說:“幼披山桑人物圖,考見有所謂范蠡冢者,土人謂冢為孤堆,故亦曰范蠡孤堆。又號為峨眉山,祀有女郎神,其鄉人方議釐正之。”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渦陽范蠡墓

傳說六:陳摶臥息落弓放馬 石弓鎮

石弓鎮位於渦陽縣東北30公里,是渦陽縣的北大門,因境內有石弓山而得名,素有“石器之鄉”的美譽,石桌、石凳、石碑、石獅等精美石器暢銷全國各地。該鎮交通便捷,省道S202線與青永鐵路交織穿境而過。石弓鎮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有嵇康墓、遺履橋、陳摶臥跡、萬寶泉、仙人巷等古蹟。在石弓山崖墓還出土了大批文物。

石弓鎮有一座神奇的石弓山。說起這石弓山,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在很早很早的適合,這裡本沒有山。有一天,陳摶老祖騎著高頭大馬遊獵至此,他走得人困馬乏,見這裡風景秀麗就滾鞍下馬,在一棵大樹下睡了一覺。這一覺非同小可,整整睡了八百年,當他醒來的時候,弓不見了,馬也沒有了,那弓就變成了這座山——石弓山;那馬變成了金馬,滿山奔跑。據說它常常為山上山下的窮人打場堆碾,後來被一個惡霸逮住不放,它一怒踢死了那個惡霸,跑進山洞再不出來了。

在老祖走過的地方顯出一條長長的石巷——人們叫它仙人巷。在大仙人睡過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身影——一丈八尺長的身印,深深嵌在山石上,清晰可見,此痕為陳摶臥壓而成,現在已成為一處景點,叫陳摶臥跡。

石弓山佔去了方圓十幾裡的地方,這裡的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他們拿起工具開山鑿石做石器,他們放牧牛羊,就這樣祖祖輩輩生活下來。

後來石弓山的東山出來個巧石匠,西山出了個俊姑娘,巧石匠名叫魏學士,俊姑娘名叫耿蘭花,每天魏學士在東山頭打著號子做石器,耿蘭花在西山頭唱著山歌放羊群。他們山歌互和,互相激勵,天長日久,心心相印。但是東西兩座山頭中間是幾丈寬的深谷,它隔斷了兩山人們的往來,也阻礙兩個青年相會。巧石匠決心架一座橋,迎接蘭花過山來。於是,他開始鑿一塊巨石——那巨石長八丈、寬九尺。他不分白天黑夜,不論晴天雨天,鑿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鑿成了。他請來了兩山青年,把這巨石穩穩地架在了兩山之間,這就是有名的“兩山架一橋”。從此,兩山的人們有了往來,巧石匠和蘭花從此也能相會了。他們相會時總是席地而坐,久而久之,在他們坐的地方長出毛茸茸的嫩草,四季常青,恰似一張席子,這就是石弓山上有名的席地。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七:楚靈伐徐霸王推車 楚店鎮

楚店鎮位於渦陽縣城南18公里處,全鎮總面積77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總人口5.5萬人,耕地面積6.95萬畝,渦楚河、芡河橫臥其中,南部與利辛接壤,省道S202線、渦利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楚店鎮原有大廟三座,其中奶奶廟香火很旺,在“文革”中被燒燬;鎮政府後院大廟直到1977年才被拆除。鎮政府院中現存古井一眼。

楚店鎮歷史悠久,春秋末期至戰國時期,均屬楚地。公元前530年,楚靈王伐徐,途中在今渦陽境內楚店鎮一帶,安營紮寨,建立行宮殿堂,“楚殿”因此而得名,後來“楚殿”二字演變成現在的“楚店”。

楚店的來歷也與楚霸王項羽有關。人們為了紀念楚霸王澤被鄉里,就以“楚”字開頭,為本地命名。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八:曹操架爐鍛打利刃 高爐鎮

高爐古鎮歷史悠久,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地下優質煤蘊藏總量達到9.8億噸,大理石總儲量12萬立方米,系安徽省商品糧、優質棉、瘦肉型豬生產基地。

高爐文化底蘊十分豐厚,有“文昌閣”、“石階路”、“雙孤堆”、“革命老區”等遺蹟,是安徽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

傳說,曹操在洛陽刺殺董卓未成,回到家鄉後,決定起兵討伐董卓。起兵需要武器裝備,在冷兵器時代,製造兵器又需要大量的水。於是,曹公在渦河邊一塊不知名的地方,架起很多座高爐熔化鋼鐵,打造兵器。當時,曹公看到當地高爐林立,一派生機,便給該地起了個名字叫高爐。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九:農夫揮鐮神龍化身 龍山鎮

龍山鎮位於渦陽縣城東北12.5公里處,龍山鎮依山傍水,歷史悠久。秦時屬泗水郡的至縣,漢高祖起義在沛,至縣屬沛,龍山扔屬至縣,歷代多有變遷,至清屬渦陽縣。自古以來一直是皖北重鎮,白楊河從鎮中心穿過,景色秀美,是目前安徽省內唯一的貓頭鷹自然保護區。

龍山鎮因其境內有一龍山而得名。龍山山勢由西北走向東南,頭昂東南,尾掃西北,中間微窪,蜿蜒曲折,形似臥龍。傳說,有一條龍因違反了天條被罰到人間受罪。有一個割草的農夫見草叢中有一條蛇一樣的東西,就揮鐮將其看成了兩段,隨即響起轟隆隆一陣雷鳴,就見暴雨傾盆,飛沙走石。等農夫再一睜開眼時,眼前竟出現一座大山來,這才知道,剛才自己砍死的是條神龍,現在龍身化成了這座山,後來人們就稱之為“龍山”。

龍山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0.5公里,面積約1.7平方公里,海拔98米。“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相傳龍山頂上曾有一座活姑奶奶廟供奉著大仙活姑奶奶。她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求必應,因此每年農曆二月二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都要祭祀活姑奶奶。每逢廟會,遠近香客雲集,有數萬人之眾,盛況空前。此會一直延續至今,仍然十分熱鬧。

龍山之東2.5公里有東山,又名獨山,面積0.71平方公里,海拔85米。因“一峰特聳”形如蜘蛛,亦稱蜘蛛山。山上原有善聖寺。龍山之西2公里,有西山,又名塔山,面積0.97平方公里,海拔53.4米。因形如“棲鳳”,亦稱鳳山。山頂原有塔寺。由於以上三山相距較近,故有“西塌(塔)山,東倒山,中間夾個老龍山”之說。關於龍山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曾有詩云:“大寺緊對白雲閣,山頂猶存舍兒坡。白雲洞內白雲鎖,鳳凰嶺上念嬌娥。興敗山腳向槐樹,龍眼四望看日落。大橋三百零一空,七二連窯靠澗河。”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十:躬行貞節燕氏旌表 牌坊鎮

牌坊鎮在渦陽西北部,地處兩省三縣交界處。東接本縣新興鎮,南與渦北街道、義門兩鎮相鄰,西面毗鄰譙城區的沙土、觀堂兩鎮,北與河南省永城市的李寨鄉接壤。全鎮所轄20個村(居)委會,其中4個居委會,178個自然莊,總人口9.5萬,全鎮面積170平方公里。

牌坊鎮興起於清乾隆八年。這裡原來只是一個村莊,村名叫羅王莊,全村百十餘人,分王、燕兩姓家族。據傳當時姓燕的一戶較有錢,娶了個非常賢惠的楊氏妻子。楊氏過門一年後,丈夫便生病過世了,她一直守節到老,於乾隆八年下世。燕氏家族為了紀念楊氏高潔的節操,經族人一致推舉,為她建立貞節牌坊,給予這位婦人崇高的榮譽,以示旌表。當地老人們回憶,牌坊被稱為“燕牌坊”。

牌坊為磚瓦結構,高約十二三米,牌坊上立有鐵樹一棵,高三尺,鐵樹上四面掛有四個風鈴,颳風時鈴鐺叮噹作響,清脆的鈴聲能傳得很遠。牌坊矗立在當地,吸引了周圍村莊的人都來此觀看,也有做生意買賣的前來,從此便興起集鎮,逢雙便是集日,當地的人們也把羅王莊改稱為燕牌坊了。又經過二百餘年的變遷,燕牌坊最終改稱為牌坊。牌坊鎮人民政府就坐落在牌坊集上。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十一:魏武攆鞭後生立祠 曹市鎮

曹市鎮地處渦陽、蒙城、濉溪三縣交界地,渦宿公路、曹青路橫貫境內,交通便捷。曹市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有祭祀道家鼻祖老子的東太清宮、三國魏武帝曹操屯兵的紅粟城,以及石佛寺、柴村廟、侯家孤堆等,還有輝山烈士陵園、新四軍游擊隊第一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舊址——牛氏宗祠等。

曹市得名源於曹操祠。曹操祠建於曹市集北的北平城,正式名稱為“魏武帝祠”。據《魏書·地形志》記載,曹市北平城有曹操祠。可見,曹市集和曹操祠是在北魏或北魏以前便建立了。

傳說,曹操生前屯兵於北平城時,曾講過他想在距譙東一百五十里的地方蓋一座漂亮房子讀書。由於他戰事繁忙,此舉一再擱置。曹操死後,他的後人為了紀念他,就遵照曹操生前的願望,在北平城給他蓋了這個祠堂。

曹市集原名曹店,因曹操祠立於紅粟城(即北平城),“市”、“祠”諧音,久而久之,便由曹祠而轉化為曹市了。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十二: 申女伴靈烽火義勇 新興鎮

新興鎮位於渦陽縣城北22公里處,與河南省永城市接壤,鎮政府坐落在新興集。全鎮總面積96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人口55379人,耕地8.9487萬畝,有新興、大曹、石冢、寶冢、王集五個集貿市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水流暢通。

新興鎮轄區地勢平坦而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黃豆、玉米、芝麻、綠豆等糧油作物,烤煙、薄荷、蘆巴子、西瓜等經濟作物,蔬菜更是品種齊全,大蒜、白菜、蘿蔔、大蔥等應有盡有。在農業的發展上,全鎮上下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於探索,大膽創新。1992年,該鎮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土地稅費改革,周邊鄉鎮以及外省紛紛前來學習取經,《人民日報》、《農民日報》也登載了新興鎮稅費改革的做法,為全國農村稅費改革提供了成功經驗。

新興集又稱“靈奶奶廟”,後漸演化為“龍奶廟”、“龍廟”。據《渦陽縣誌》記載:公元前511年,楚靈王昏庸被廢,隻身逃此,遇舊臣申亥,申亥為報楚靈王不殺其父之恩,竭誠相待,又令其二女侍寢,然靈王當夜自縊,申亥二女陪葬靈王。百姓憐惜二女,興建“靈奶廟”以示紀念。此後,這個地方開始人氣旺盛,百里聞名,興起集市,取名“靈奶廟”,也稱“新興集”。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新興鎮。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傳說十三: 顛覆暴政高祖建功 高公鎮

高公鎮位於渦陽縣西南部的西淝河畔,距縣城35公里,是渦陽、利辛、太和、譙城三縣一區的中心,西偎西淝河,北依界洪河、柳溝、青龍溝等,數條溝渠縱觀其間,蜿蜒不斷。高公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境內有“高公廟”而得名。

相傳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劉邦為推翻秦朝暴政,率部征戰全國。

一天,劉邦率領的軍隊來到了一個相當繁華的小鎮。為了讓將士修養整頓,等候後續部隊的到來,劉邦命令在此駐紮,並下令所有將士不得侵擾百姓,甚至讓士兵幫百姓們幹活,還趕跑了在此割據一方、為害鄉里的土匪勢力,與當地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後來,劉邦終於推翻了秦朝,當上了皇帝,稱漢高祖。

當地的百姓便建了一處廟宇,取名“高祖廟”,又名“高公廟”,專門供奉高祖劉邦。

渦陽的13個美麗傳說,有你們鎮的麼?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關於渦陽美麗傳說故事,您知道幾個?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