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為何主張君主立憲制?他的小算盤打得響,可也害苦了孫中山

前面我們聊到,清政府逼迫袁世凱下野,重新獲得新軍指揮權的清廷揮軍南下,阻擊革命軍起義大潮,結果鎩羽而歸,無奈之下又重新啟用袁世凱。而袁世凱為了自己心中的美夢與段祺瑞一唱一和,在武昌攜敵自重,逐步操縱南北議和,心中的小算盤打的正響,就在袁段二人將這場奪權政治遊戲玩弄於股掌之間時,有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二人的計劃!

袁世凱為何主張君主立憲制?他的小算盤打得響,可也害苦了孫中山

原來的一切都在按照袁世凱的意願發展,直到孫中山突然從海外回國,抵達上海,使得袁段二人的計劃面臨著一場危機!

南京方面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這就意味著中國將實行“共和制”。消息傳到了漢口,而正在漢口整裝待命的段祺瑞頗為震驚,而就在前一天,袁世凱還電令段祺瑞按照合議商定的要求分批撤軍,轉眼間就得到了孫中山就任大總統的消息,北洋眾將領情緒激憤,這也徹底打亂了袁世凱的計劃。

不得不說段祺瑞和袁世凱真是默契十足,袁世凱遠在孝感,而且正忙於周旋在清廷與革命軍之間,前線指揮權已經放給了段祺瑞,得到這一消息後段祺瑞所部緊接著停止撤軍,進而撕毀停戰協議,開始向武昌方面炮擊和挑釁,並且將此事端嫁禍給革命軍。

這一手段玩的漂亮,也讓後方的袁世凱大為寬心,更讓他一下子可以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方案了。袁世凱短暫的慌亂後很快歸於平靜,立刻秘密給段祺瑞發來命令,要求他聯合馮國璋、段芝貴等眾多北洋將領,聯名通電,公開反對“共和”,主張“君主立憲”!

此時的武漢革命軍由於連遭漢口漢陽之敗,元氣尚未恢復,再加上黃興出走上海,黎元洪退往洪山,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與段祺瑞隔江對攻。武漢地區的北洋軍氣焰囂張,長江以北、徐州一帶的清軍,包括從南京敗退下來的張勳部也都跟著躍躍欲試,大有捲土重來之勢。

南方政府面臨的軍事壓力可想而知!

而袁世凱除了在軍事上施加壓力外,在政治上也沒閒著。北方和談總代表唐紹儀被袁世凱約見密探,具體談了什麼沒人知道,但是二人就此達成了默契,第二天唐紹儀便通電全國表示憤然辭去總代表一職。

南北和談,終於正式決裂!

一時之間,氣氛驟然鉅變,戰爭風雲又開始瀰漫全國。而孫中山此時的壓力可想而知是最大的,這種壓力不僅來自袁世凱和北洋軍事壓力,革命陣營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袁世凱和所謂的議和抱著幻想,他們中間有很大部分人開始質疑孫中山的“驅除韃虜,實行共和”的理念,畢竟想要推翻清政府的話不知道又得死多少人!

袁世凱為何主張君主立憲制?他的小算盤打得響,可也害苦了孫中山

好多人開始思考袁世凱的“君主立憲制”會不會更好一些?因為這畢竟可以避免一場戰爭。孫中山主張“武力推翻清廷,實行共和制”和袁世凱的“南北和談,實行君主立憲制”兩種理念迅速被無限比較,更多人都開始不願意再看到流血犧牲!

上海是同盟會總部所在地。此時的同盟會內部已經開始分裂,章炳麟公開宣佈脫離同盟會,另組中華革命聯合會與同盟會分立;同盟會中的王寵惠、馬君武、于右任等和立憲派張謇聯合起來,籌組共和統一黨。

汪精衛更是直接質問孫中山,說:“你不贊成議和,難道是捨不得總統的職位嗎?”孫中山聽了後氣不打一處來,但又無可奈何。各國公使這時候也站出來施加壓力,並且暗示,如果議和不成,將不惜採取武力來干涉!

袁世凱為何主張君主立憲制?他的小算盤打得響,可也害苦了孫中山

面對多方面的壓力,孫中山終於讓步了,表示如果袁世凱能夠顛覆清廷,願將大總統之位讓與袁世凱!

如此一來,袁世凱的目的已經達成一半了,不枉他和段祺瑞珠聯璧合,多方施壓,終於又再一次將事態朝著自己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搞定了南方那邊,那麼接下來將會是更加重要的步驟了,他要向清廷動手了!

他該如何去做?段祺瑞又將在其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呢?清廷會老老實實的聽他擺佈嗎?我們下回繼續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