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辛苦打拼多年,只想在城裡買房,如今卻又後悔,你知道為啥?

農村是農民的天地,祖祖輩輩,春種秋收。根在這裡,於是一茬一茬的後代生存在這片熱土上。鄉里鄉親,習俗相近。特別是逢年過節的時候,濃重的民俗氣氛好不熱鬧。不過現如今再回到農村,幾乎看到的都是60後50後的大爺大媽們,很少有年輕人生活在農村。農村的房子很久都不會有人翻新,即使翻新以後也無人長期居住,因為大量農民外出打工,更有很多人直接在城市買了商品房,落戶城市,定居城市。

這不是個別現象,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一種潮流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今天,山九和大家一起聊聊農民進城買房的話題。

農民辛苦打拼多年,只想在城裡買房,如今卻又後悔,你知道為啥?

農民工進城以後發現,城市的資源遠遠要比農村豐富和方便。在農村買個東西得去鄉鎮集市上,在城市的話,生活更加方便,想買什麼東西附近的大超市都能滿足,而且購物環境優雅,冬暖夏涼。在農村看個病,有時候因為醫療條件差,可能會延誤病情。在城市裡的大醫院,有來自各地的專家,能夠讓人更安心,得到更好的救治。

在農村孩子們上村裡辦的小學,可能好幾門課程都是一個老師在教,教室環境也比較簡陋,各種文體設施也不齊全。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看著城市裡的孩子每天穿的光鮮亮麗,在配備多媒體的教室享受著更科學的教育,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課外班,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農村的家長拼著命的想把孩子送進這樣的學校來。與其整天羨慕城市生活,不如想辦法也讓自己和後代成為其中的一員。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攢錢,買城市的房子。

農民辛苦打拼多年,只想在城裡買房,如今卻又後悔,你知道為啥?

但是,城市的房子產權是有期限的,只有70年,跟農村老家的宅基地不一樣。價格也高,比自己家蓋一棟房子要貴多了。不說一二線城市,現在三四線城市房價也都一萬多,甚至兩萬往上了。隨便買個兩室一廳就一百多萬,首付一部分然後按揭是大多數農民工的購房方式。辛苦打拼幾年,終於攢夠首付,日後每月都得支付房貸,很多家庭中,房貸的支出已經佔到收入的一半了。再加上生活開銷以及孩子的花費,每月所剩無幾。在外感覺自己是風光的,每年到了過年的時候,還得回老家,因為根不在城市,農村有爹孃,城市誰也不認識。

回到農村發現,這裡很廣闊,很輕鬆。頭頂不再感覺壓抑,這裡沒有尾氣,沒有霧霾。吸一口空氣都能感覺到微甜的味道。出了門就是院,院裡收拾乾淨,一半水泥,一半泥土。春夏種蔬菜,秋天埋蘿蔔貯存,冬天靜看落雪。如果把在城市買房子的錢,在農村好好建造一所現代化院落,那又未嘗不可?

農民辛苦打拼多年,只想在城裡買房,如今卻又後悔,你知道為啥?

想想也是,沒有房貸的牽絆也許能買一輛不錯的車呢!平時趕集上店啥的方便多了,久違的鄉村大集也倍感親切了。什麼都會比城市的便宜,一百塊錢能夠買一大堆。重要的是每個月的收入不用去償還房貸了。如果大家都能這麼想,都回到農村,建設農村,發展農村,那麼農村的各種設施條件也會提高很多。

我就是一個進城務工的農民,前幾年頭腦一熱首付了一套房子。生活了幾年,發現自己還是獨自一人在城市,只不過由原來的低價租房,變成了現在高價房貸。唯一的好處就是不用搬來搬去,生活質量也不是很高。每個月的收入剛夠解決溫飽,城市的高檔購物中心,各種健身娛樂場所我也無法享受。醫療水平雖然比老家先進,但是也不盼著自己生病。但是,我也不能抱怨城市生活壓力大,只能怪自己掙的不夠多。與其這樣,我想我還是回老家的比較好。

農民辛苦打拼多年,只想在城裡買房,如今卻又後悔,你知道為啥?

一輩子不長,不要著急得到達終點,而忘記欣賞沿途的風景。說這話,是想告訴大家,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最重要。農村人,還是生活在農村是最合適的。恬淡的生活,踏實的勞作,能夠給我們帶來最真實的幸福感。奉勸在城市買房的農民工兄弟要慎重,因為我有點後悔了。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針對此焦點進行交流,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