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有个985高校的硕士生的吐槽,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烈讨论,他说自己因为本科的时候读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大学,去面试的时候被拒了,感到非常的疑惑,难道那些名企只注重第一学历吗?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那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只是个例呢?其实不然,事实上,有很多的500强企业以及大型的央企或者是事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本科阶段必须要是985或者是211院校。


那难道真的是高考定终身?以后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吗?那这让那些双非的本科生考研还有什么意义?毕竟连出国也不能实现逆袭了啊,还有那些海外的一年制硕士怎么就那么遭人嫌弃,不待见呢?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首先搞懂什么是第一学历?其实第一学历指的就是我们通过普通全日制学习教育的学历,通俗一点来讲也就是我们高考之后考入的大专、本科亦或者是本硕连读(这种情况的话第一学历就是硕士研究生),并且自己手里有注明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字样的毕业证书。

那名企是不是真的就只看第一学历?其实目前三大顶级咨询公司MBB就是以第一学历作为主要的筛选条件的,而且国内的一些券商、国外的投行更是在招聘条件上明确的注明了“本科必须是985或者211院校”。

那海归鄙视链真的存在吗?其实这个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且还有一个鄙视链:北美研究生>北美本科>英国本科>英国研究生>澳洲研究生>澳洲本科,因为在美国和澳洲,硕士只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即可毕业,而且申请的门槛极低,还有就是澳洲相比较北美而言,名校也相对少一些,有很多HR没有听过的学校,自然被他们自动识别归类为“野鸡大学”,而美国一些好学校的硕士以及本科相对而言都是比较难进去的,就算是进去了,毕业也是比较困难的,自然需要多下功夫,因此海外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在国内HR的心目中,国外的留学生主要分成两大类:牛津哈佛麻省理工以及别的学校。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海外硕士的含水量太多了?之前网上就流传一个海外硕士的含水量图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其实所谓的含水量,就是指的一些名校的商科硕士项目,只要你肯出钱,那么录取率就非常高,不过即便录取率高,水分比较大,但是想要毕业也还是需要花一番工夫的,只是相对而言含金量要少一些。还有一些一年制的硕士,因为花费相对少一些,学制短,性价比高,造成了这些学校中国学生扎堆的现象,也被人们称之为缩水项目,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一些一年制的硕士项目是为了迎合中国的留学群体而专门设置的,不过即便如此,其课程内容以及教授的水平也并没有偷工减料,能够成功毕业的,也都是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为什么硕士学校没有本科学校重要呢?其实国外的硕士读起来不容易,国内的硕士也没那么好考,可是为什么在HR眼中,还不如本科学历重要呢?那是因为高考其实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公平的,其中水分很少,而且高考时候真可谓是万人过独木桥,参加人数远远多于硕博的招生,而考试本身也就具备甄别人才的作用,加之如今大学扩招使得本科生这个标签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甄别人才的作用,这一功能逐步的被985/211所替代,而且看重第一学历,也是为了方便比较差异,因为要知道好公司向来都是人才扎堆的,人家并不缺少硕士、博士的应聘者,而为了更好的筛选出更为优秀的人才,自然选择第一学历就是比较有效率的方式了,换言之就是你们都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同等情况下,自然只能顺着朝本科去看了,这样也是择优录取。

抱歉,我们只看第一学历!硕士博士白读了?

那只看第一学历,是不是硕士博士就白读了?其实不然,本身到名校读硕士、博士,参加好的项目,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那一纸文凭以及对于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让自己打开眼界以及格局,看到自身与被人的差距,找到不足,才能更加努力,让自己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虽说第一学历在某些领域更为重要,但是硕士和博士也不是白读的,毕竟第一学历本身就不好,自然更需要好好读研究生了,至少硕士学历可以让你比别人多一个筹码,如果本身第一学历不出众,又没有个硕士学位,那在如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211.985都快要失去竞争市场的求职竞争来说,你又凭什么跟别人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