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江西省地圖

江西,是從自古的“江南西道”簡稱而來,而江南西道就是目前的贛江水運,北臨九江的湖口,南至宋城(現在的贛州市)這條水路當時起到重要的承接南北的交通運力,在現在的南昌市的藤王閣還陳列著一輛日本的輪船模型,可見當時交通的繁榮。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而贛江是由發源地贛州的兩條河——章江和貢江交匯而形成,從字面看,形成贛字,現在贛州還有一個主城區稱為章貢區,當地產一種白酒叫章貢酒。


贛州城市是全國的衛生城市,民風淳樸,得益於當時的蔣經國專員的嚴格管理,保留了宋朝的古城牆,並在章貢兩江的交匯處修建了一個觀景臺——八境臺,從八境臺下來沿古城牆向西慢行,可以看到蔣經國先生的舊居,保留完好,再往上走可以去看看鬱孤臺,正是當年辛棄疾筆下的“鬱孤臺下清江水”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江西簡稱「贛」,由「贛江」而得名。

跟「湖南、遼寧」有「湘江、遼河」,遂簡稱「湘、遼」是一樣的道理,都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水及省,水名被當做一省的簡稱。

贛江源於江西福建交界的武夷山(源頭江西省石城縣橫江鎮贛江源村石寮崬),河長751公里,流域面積約佔江西省面積的一半。

由水及州,所以「贛江流域」古稱「贛州」。

從地圖可以看出,贛江由南向北,橫貫整個江西省,流入通過鄱陽湖,與長江連接,水系非常發達。

正所謂「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名副其實的江西「母親河」。

所以,江西簡稱「贛」實至名歸。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關於「贛」的本義有兩種說法。

1、「章、貢」二字合併,以命名「章、貢」二水合流的「贛江」。

因為贛江源流有二支:

  • 東支叫「貢水」,是贛江正源。
  • 西支叫「章水」,由「池江」和「上猶江」匯合而成。

章水和貢水在贛州八鏡臺匯合,所以合併以後的江水之名「贛」字,就是即「章、貢」二字合併。

贛州城西八鏡臺是章水和貢水匯合處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2、「贛」的本義「貢獻」和「賜予」。

古代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顯然不支持「章、貢」並而為「贛」的說法。因為『贛』字早於『貢』字而生。

我們先來看《說文》的解釋:

《說文》:贛,賜也。從貝,竷省聲。

「贛」字始見於西周金文,「贛」的初文從「章」從「丮」,「章」即「璋」的初文,全字象「一人兩手奉玉璋」之形: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如:西周中期的青銅器《鮮簋》銘文:「王贛(章丮)祼玉三品、貝廿朋」。

意思是:王把祼祭用的的玉三品、貝二十朋賞賜給鮮。

要注意「祼」不是「裸(luo3)」,而讀「guan4」,殷周的一種祭祀之名。「品」和「朋」是量詞,「鮮」是青銅器的主人。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鮮簋》中的(章丮)字,顯然表示上級(周王)對下級(大臣)賞賜。又如傳世文獻:

《淮南子.精神》:「今贛人敖倉,予人河水,飢而飱之,渴而飲之。」高誘注:「贛,賜也。」

但是,從「章丮(贛)」的造字意圖「一人恭敬雙手將玉奉上」的來看,顯然是指下級對上級的「上貢」: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所以,先秦出土文獻中「贛」也可以表示下級對上級的「上貢」:

如《包山楚簡·244》:「章丮」之衣裳各三稱。

(這幾枚竹簡記載楚國貴族墓的墓主人,祭祀求神靈保佑自己病治癒,貢品有牛、羊、衣服等)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引自:《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湖北荊沙鐵路考古隊)頁58、36,圖版107

這種現象其實在語言中普遍存在,叫做「正反同詞」,比如: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章丮(贛)」還有一個晚出的近義字「貢」,始見於篆文,本義是表示「貢獻」,但是也漸漸泛化成為一個「正反同詞」,也可以表示「賜予」。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貢」的本義恰恰和「章丮(贛)」相反,表示「下對上的貢獻」,如:

《說文》:「貢,獻功也。從貝,工聲。」
《廣雅.釋言》:「貢,獻也。」


《尚書.禹貢》:「任土作貢」,孔穎達疏:「貢者,從下獻上之稱,謂以所出之穀,市其土地所生異物,獻其所有,謂之『厥貢』。」
《左傳.桓公十五年》:「諸侯不貢車服,天子不私求財。」

但是,「貢」也一樣漸漸泛化其實表示「上對下賞賜」:

  • 《爾雅·釋詁》:「貢,賜也」。
  • 古人的名和字都有一定的聯繫,孔子的弟子端木賜,字子貢,「賜、貢」同意。

所以,「貢」、「章丮(贛)」本義有所區別,一個為「賜下」,一個為「獻上」,但是後來二者都可以互用,都是「正反同詞」。

加上「貢」、「章丮(贛)」讀音也很相近,有時候混用不分,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貢」,出土文獻就寫作「子贛」。

《上博竹書二.魯邦大旱》簡3「出遇子贛」。
《上博竹書五.君子為禮》簡11「子贛曰」。

但是,後來隨著記錄語言精確性提高,「貢」、「章丮(贛)」的職務又各有所專:

  • 「章丮」表示「賜予」。
  • 「貢」表示「貢獻」。

戰國以後,「章丮」字中「丮」訛變為「欠」或「次」,又增加義符「貝」,後來,「欠」進一步訛變為「夂」,下半部分的「二、貝」訛變成「貢」形,起表音作用。

為什麼江西省簡稱贛而不簡稱南或昌,江西人應該知道的

「贛」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引自: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頁569

如果看到這裡有點繞暈了,我最後總結一下:

「贛」始見於金文,初文寫作「章丮」,本義為「賞賜」,引申也可以表示「貢獻」,屬於正反同詞。「章丮」有一個同意字「貢」,二者讀音相近,意義幾乎相同,所以,可以通用不分。

「章丮」後來增加「貝」作為意符,「章、丮、貝」三個部件漸漸又訛變為「章、夂、二、貝」四個部件。又後來,「二、貝」又訛變成「貢」,這在文字學中叫做「變形音化」。

所以,「贛」字中的「貢」是「二、貝」的訛變,表音兼表意,起到理據化漢字的作用。並不是「章、貢」合併為「贛」。

「贛、貢」本來是同意字,但是漸漸職務分工,各有所專,「贛」表示「賞賜」,「貢」表示「貢獻」,以實現精確記錄漢語。

那麼,「贛」表示河流名字就是假借,本字應該是「灨」。最開始「贛水」「貢水」可能其實是一回事,為了區別章水、貢水河流以後的河段,就用「贛水」區別「貢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