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在眾多車型銷量逐漸下滑的形勢下,微卡近兩年卻表現的很堅挺。事實上,這也不是它第一次表現堅挺了,2016年在輕卡持續大滑與小跌時,微卡就以20%+的高速率持續增長,為何它能一直保持如此強勁的生命力?下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吧。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消費人群

先看促使微卡銷量喜人的直接關聯者——微卡的消費人群。微卡的特點是小、便宜、拉的東西不多,比小三輪拉的東西稍微多一點,又是個四輪汽車。

針對這些特點它的消費人群可分為兩類:1.農村人群;2.城鎮的小商小販。這兩類人群的消費水平都不高,對商品的價格最敏感。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而影響他們判斷一個商品價格時有兩種情況:1.購買商品價格直接下降;2.自己的收入提高了,使商品相對價格變低。恰巧,這兩種情況在微卡這裡都呈現出對它有利的態勢。

競品情況

競品就是可代替品,如果不買微卡,消費者們都會買什麼來完成微卡的功能呢?1.小三輪;2.輕卡。

用小三輪做小生意的比比皆是,菜市場、集市、田間地頭等等是它們摸爬滾打的陣地。價格低,能滿足這些用戶的基本需求,但是不好用,累人,可恰恰這些人最不怕的就是累人。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微卡的主要競爭車型——輕卡,如果說小三輪是微卡的低配版,輕卡就是微卡的高配版,它比微卡排量大、載重量也更大,排量1.3L以下的叫微卡,載重半噸,輕卡一般在1.5噸,排量在2.0L左右。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為啥比價格,微卡可以打敗比它價格低的小三輪,比裝東西,又可打敗比它裝東西更多的輕卡?

此時,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了。

國家政策

微卡的興起,並不是“市場”這一雙看不見的手促成的,微卡市場帶有中國社會特有的“政策車市”特色。

先看一個大環境,在國家振興農村的政策下,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自己收入提高了,無論是小三輪、微卡、輕卡,價格接受度都相對提高。

再看國家政策是如何影響微卡的直接購買價格的。

早在2009年,國務院出臺《汽車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又叫汽車下鄉)政策,明確規定“對購買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車,以及將三輪汽車或低速貨車報廢換購輕型載貨車的,給予一次性財政補貼。”開始打壓小三輪,帶動微卡急速佔領市場。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而2017年,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低速載貨車,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主要街道直接出臺政策,禁止各種三輪車的出入。好比2015年王思聰簽約韓國女團T-ara,但國內直接一個“限韓令”,商品不讓用,被扼殺在搖籃裡。

原本以三輪車為運輸工具的商戶們,在政策擠壓和經濟能力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只能陸續選擇微卡。

2019年國家重啟汽車下鄉補貼,3.5噸及以下貨車主要包括微型貨車、部分輕型貨車、皮卡車等,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包含SUV、轎車、MPV、微面等車型,統統都受益。

照理說,輕卡與微卡都是政策的受益方,為啥輕卡會幹不過微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能說是輕卡自己不爭氣。

輕卡升級換代性能沒提升多少,價格倒提升不少。輕卡柴油版環保升級到國V後,其價格增長幅度大(一般都要加價2萬元以上),柴油機型低端輕卡與中端汽油機型輕卡售價基本持平,讓本就對價格更加敏感的輕卡用戶望而生畏。

拉貨不如輕卡,跑起來還沒勁兒,為啥微卡卻越賣越火?

而微卡卻往價廉物美上越走越起勁,有的微卡雖然排量不高,但是發動機的動力非常強,而且載重也接近輕卡的載重,像長安神騏小卡,用的都是輕卡底盤,排量1.0L就能達到2.0噸的載重了,而且是凸頭設計,駕駛空間和安全性比普通的小卡都高出很多。

同時,從使用場景來看,短距離的“城市配送”這一細分領域,微卡在過路過橋費、養路費、燃油、運營管理費等的收取上,比輕卡更佔有一定的優勢,會給客戶節省使用成本。

既然性能差不多,使用成本又低,為何不選擇價格更低的微卡?

綜上所述,微卡憑藉自己的努力加上政策的支持,在市場上一舉掃平障礙,比你運氣好的人比你還努力,就問你怕不怕?(文/卡家號:吳明智)

【卡車之家客戶端下載】看最新卡車資訊,APP市場搜索“卡車之家”,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