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緊急提醒】全體濱海人注意了!快轉給爸媽!這些千萬都別信!

又被“高額回報”騙了錢?

又因“保健品”上了當?

近年來

涉老詐騙層出不窮

花樣翻新

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

【公安緊急提醒】全體濱海人注意了!快轉給爸媽!這些千萬都別信!


昨天(12月3日)

民政部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共同發佈四項風險提示

揭露涉老詐騙四大套路

推動老年人防詐騙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公安緊急提醒】全體濱海人注意了!快轉給爸媽!這些千萬都別信!


近期,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實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中國銀保監會表示,此類活動存在以下四種風險隱患:


PART 01

高額返利無法實現

返利資金主要來源於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於拆東牆補西牆。多數養老服務機構、企業不存在與其承諾回報相匹配的正當服務實體和收益,資金運轉難以持續維繫,高額返利僅為欺詐噱頭。



PART 02

資金安全無法保障

一些養老服務機構明顯超過床位供給能力承諾服務,或超出可持續盈利水平承諾還本付息,並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者為會員卡充值,吸收公眾資金。大量來自公眾的資金未實施有效監管,由發起機構控制,存在轉移資金、捲款跑路的風險。



PART 03

健康需求無法滿足

一些企業通過會議營銷、健康講座、專家義診、免費檢查、免費體驗、贈送禮品或者不合理低價旅遊,以及電話推銷、上門推銷、網絡銷售等形式,向老年人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推銷所謂“保健品”,因“保健品”概念無法律定位,經常被採用偷樑換柱、偷換概念的手法,與合法註冊批准的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進行混同,騙取消費者信任,但所聲稱的保健功能未經科學評價和審批,往往不具備保健功能,甚至貽誤病情。


PART 04

運營模式存在違法風險

一些養老服務機構銷售虛構的養老公寓、養老山莊,或者以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項目名義,承諾返本銷售、售後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吸收資金。部分企業不具有銷售商品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而是以免費旅遊、贈送實物、養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採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相關機構及參與人員的上述行為存在非法集資等風險。


【公安緊急提醒】全體濱海人注意了!快轉給爸媽!這些千萬都別信!

風險提示中指出,按照有關規定,組織實施非法集資應承擔相應責任,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愛君表示,民政部等部門此次發佈的風險提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非法集資等詐騙手段的常見形式和主要手段都進行了具體說明,對提高老年人風險意識、加強投資理性有積極意義。

李愛君認為,此次提示特別強調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要自擔,應引起老年人和家屬的高度警惕。歸根結底,要更好地關懷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也幫助老年人認識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遇到“高回報”“高利潤”等字眼時要格外提高警惕。

中國銀保監會等部門同時提示,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自覺遠離非法集資和傳銷,防止利益受損。如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