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被誉为中国家电业“教父”的倪润峰,在二十年时间里,成功过度为世界彩电之王,还成功拉低了中国彩电的平均价格,被人戏称为“价格屠夫”。

倪润峰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绵阳市长虹电视机厂。他的商业生涯开始于1985年,那年他担任长虹电视机厂厂长一职。

上任以后,为了将长虹做大做强,倪润峰迅速拟定策略,将彩电产品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长虹随后引入了CRT彩电生产线,从此将长虹品牌推向高峰。

在国产电视主要定位25寸大小时,倪润峰就将眼光投向29寸以上的高端产品,这在当时看来是“异想天开”,如此昂贵的家电怎么会有市场呢?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倪润峰的脚步没有迟疑,对于市场,只看眼下是不行的,想要发展,必须将眼光放远。

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红太阳一族”成为那个时代长虹的明星产品,大屏幕彩电获得市场肯定,一时间风靡中国。但是倪润峰深知,光靠产品是无法在“明枪暗箭”的江湖生存的,企业需要有自己的营销策略、

从一开始,有三个字就始终伴随着倪润峰的商业之路——价格战。

第一次价格战发生在1989年,长虹打破常规,降价幅度为600元,实际上长虹只是将高消费税让利给了消费者,让人们提前感受到彩电的魅力,在当时中国大部分家庭还是以黑白电视为主,正是因为这场价格战,完成了中国电视行业的提前转型。

这段时期,中国家电行业以熊猫、黄河等品牌为代表,长虹通过价格战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至8%,让一个曾经的小品牌可以在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第二次则发生在1996年,因为关税从35%下调至23%,国外品牌一时间涌现在中国市场,为了应对国际品牌竞争,长虹再次发起降价活动,降价700-800元,随后许多国产家电品牌也加入到降价行列中,这让国外的竞争品牌失去价格优势,从而为国产家电寻来生机。

这次长虹也是“胜利者”虽然价格降低,利润随之减少,但长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5%,成为真正的彩电第一品牌。

前两次的价格战因为销量的增加,长虹依然维持盈利,但接下来的价格战则让长虹吃到了苦头。价格只降不升,销量却止步不前,利润几乎要消失。

人们形容他是商场猛将,善于利用价格波动操控市场,这是他长期深入市场总结的技巧,时至今日,成都的老一辈还对那个场景印象深刻,倪润峰身披彩带,站在成都天府广场老百货大楼彩电柜台前,亲自上“战场”促销。此时的他挂着售货员式的微笑,不知道的人绝对想不到,他就是这个企业的老总。

剑走偏锋,倪润峰的每一招都让同行措手不及。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谁能率先抢占市场,谁就是赢家。主动出击,还有赢得可能,被动应对,只能被淘汰。

倪润峰喜欢冒险,做事果断,才让长虹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非但没有被淘汰出局,还成为一匹快马,走在了行业前沿,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佼佼者。在捍卫长虹行业领导者的道路上,倪润峰如孤独的战士,一往无前。

价格战这把双刃剑饱受争议,尤其是来自同行业的竞争者的抱怨不绝于耳,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决定,即使企业短时间内不能赚到钱,甚至是赔钱,但对于长远培养一个品牌是效果的,至少长虹的发展证明了倪润峰的这个想法。 

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价格屠夫倪润峰,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1998年,国家严厉打击走私,而国内的彩电需求量正在大幅度攀升,倪润峰决定用10亿元的银行承兑,买断200万只21英寸彩电的重要元件——彩管。他的预期是通过通过控制产业链源头,来给竞争对手以压力,从而限制整个彩电行业的产量。

但这次他打的赌没有赢,竞争对手联合当地政府向当地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申请进口彩管。当滞留在香港的彩管进入中国市场,长虹的败局已定。更让长虹意外的是,1999年,索尼推出了革新意义的新产品——纯平电视,成为新潮流,传统彩管式彩电成为过去时。

这一次,倪润峰输的很委屈,主业收入锐减4亿元,企业发展趋势急转直下。 2000年 6月,倪润峰卸任四川长虹股份公司总经理一职,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四川长虹经历了巨大变动,高层人事不断变工,经营业绩不容乐观。

坊间流传“彩电全行业亏损”的预言渐渐体现,康佳亏损,厦华亏损,创维亏损,长虹也仅能维持微利运行,一场末日般的寒冷席卷整个行业。

在新闻发布会上,倪润峰率领管理高层与媒体见面,呼吁媒体关注长虹,为中国彩电业打气加油。倪润峰直言,长虹此时患上了“大公司病”,而且病情堪忧,在他宣布复出之前,也曾有相关人士为长虹把脉开方,收效甚微,也可以说没有找到病根。

“国内特大型企业”、“世界第四”、“中国彩电大王”等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号围绕着长虹,光环和荣誉让长虹有些发烧,如何让有些发烧的长虹冷静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长虹的病只有倪润峰看的好,他也为此时的长虹量身定制了治疗方法,这家公司过于“发福”,自身无法正常运转,当前最迫切的就是增强自身“体质”,克服“消化不良”。

大范围降价、推出精显王背投彩电、为长虹的下一步发展提出意见,倪润峰用三把利剑力王狂澜,让接连受创的长虹重见生机,在接下来的2002年迎来新一春。

仔细分析长虹的发展之路,在1998年前,它并没有开发终端市场,主要以大客户批发为主,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方式并不适合接下来的时代,济南出现了“罢售长虹”现象,无奈之下,长虹从大中城市的商场中撤退,因为没有属于公司的销售渠道,长虹陷入被动状态。

尴尬的处境逼迫长虹思考出路,唯有将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将被动转为主动,长虹开始着手建立销售终端市场网络。但市场可谓瞬息万变,2000年底,大客户批发又称为主流销售渠道,倪润峰慨叹:“这是拿长虹的骨头熬长虹的油,最后骨头干了,油也没了,市场就搁浅了!”

价格战、渠道战的轮番上演,让家电市场出现混乱,价格十分不稳,生产商畏首畏尾,销售商摸不到头脑。

倪润峰稳住阵脚,仔细思考下一步如何去走,此时的他已经不满足国内市场,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建设销售终端网络的步子迈到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乃至更远的地方,产品不能单靠眼前的市场来消化,国土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与此同时,倪润峰着手精简公司组织机构,攘外安内并行,效果显著。

“俞尧昌的嘴,倪润峰的腿”是家电业一句口头禅,意思是格兰仕的俞尧昌一讲话,家电业便会波涛暗涌;倪润峰的腿走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便要风云骤变。两个人都是家电业举足轻重的人物,甚至成为行业的风向标。

在中国的彩电行业,倪润峰成为了一个不可不谈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也许就不会有如今的彩电行业,更没人知道这个行业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他犹如一位气定神闲的棋手,等待任何人的挑战。

他是好战的,从不怯战。他是强势的,从不低头。倪润峰拥有十分睿智的头脑,犹如中国古代的军事天才,判断精准,反应快速,能够在任何状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调整战略,制定最新的战术策略,他的市场敏感度让许多企业家为之钦佩。

对于企业管理,倪润峰也有着自己的原则,“定标管理”是他多年掌管企业总结的心得。曾经的长虹有意效仿松下,倪润峰潜心学习松下的企业精神,仔细剖析松下的成功经验,将之与长虹相结合。

在那段时间里,长虹员工要在晨会上背诵长虹精神,这也是从松下学来的,积极向上的口号可以很好提升企业凝聚力,让员工充满着拼搏精神,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热情和精力。

充满活力的长虹被日本松下视为未来的敌人,倪润峰更成为松下公司关注的对象,成为一位可敬的对手,称赞他“勇于挑战,超越常规”,并预感到他会在中国市场取得很好的成绩。

“倪氏二五三单元工作法”是倪润峰独创的工作方法,多年的经验凝结成一句短短的话,其中蕴藏的是无数次起起落落,在工作中实践、休整,最终成为长虹集团的工作法则。

一年有50%的时间用在开拓市场、了解市场、掌控市场,市场是企业的命脉,直接关系生死存亡,一切决策都要顺应市场,只有在销售现场才能感受到市场瞬息万变。

剩余的50%时间用来进行企业管理,把控产品质量,管理公司运作。一天的工作分为三个单元,上午的四个小时与产销第一线领导共商企业大事,下午四个小时用于业务洽谈,商业活动,到了晚上,员工都下班回家,倪润峰却进行第三单元的四个小时,他用这挤出来的时间学习、看书、算账、思考。

学习从未停止,壮大也从未停止。倪润峰在十余年摸爬滚打中成长为一位知名企业家,他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动物”,用他敏锐的市场触觉,带领长虹穿过那段黑暗风雨,一路前行。

作为摘取日经亚洲大奖的亚洲企业第一人,倪润峰在行业有着很高的地位,评委不吝惜称赞的语言,评价倪润峰:科学、灵活地把军工技术、工艺、检测、质量控制手段抑制到民品研制上,完成了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品结合的战略转移,成为军转民企业的典范。

2001年,倪润峰被评为CCTV经济年度人物,这一年他治愈了腿疾,是为了重出江湖后走的更稳、更远。再次为长虹奋斗,倪润峰眼光更加独到、坚毅,让这个民族品牌再次闪亮,也让中国彩电行业迎来又一轮新景象。揭晓典礼上,倪润峰站在舞台中间,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微笑发言:长虹要一马当先,阔步迈向世界。

从1997年1月,中国领导出访拉美三国,长虹的名字就出现在了国礼名单中。倪润峰想带着长虹走向世界,扛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振兴民族工业,努力打造世界级企业。“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经营理念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彩电业民族化,才能抵御外来经济侵袭。

对于这样一位敢于冒险的领导,长虹的员工戏称倪润峰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雷厉风行,敢说敢做,励精图治。事实上,倪润峰重出江湖后,组织过公司员工看《红楼梦》,他认为荣宁二府就是一个大企业的缩影,包含了企业的许多基本因素,也经历了大企业般起起落落,从红楼里总结经商经验,倪润峰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但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一代更比一代强,才能永保企业发展”。

王小丫曾在采访中问倪润峰是否喜欢王熙凤,想必也听闻了长虹员工的戏称。倪润峰认真回答说,王熙凤有王熙凤的特点,她是一个管理人才,不要认为王熙凤完全是狡诈,但是王熙凤最终失败,也有她王熙凤的背景——权威性还不够。

倪润峰了解权威的重要性, 2000年的八个月时间,倪润峰经历了卸任、再次上任的变动,长虹也从“倪润峰时代”过渡到“后倪润峰时代”,体质下的国企老总们,无法掌控资本运作,成为“贫穷”的老板,连权力都所剩无几。

他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位被称为“现代商战史上的中国巴顿”的老人没有亲自带领长虹走入世界五百强,这位被称为中国家电业“教父”的老人,在政界、商界两个不同的战场上,转换着政治人物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在不同的规则之下,倪润峰离任长虹。

对于继任者,倪润峰有着自己的标准,第一条就是要“能吃苦”,对于长虹要全力以赴,同时要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思维上要有宽度和深度。他希望后来者能继续带着长虹前行,完成走向世界的后半程。

“价格屠夫”,一个充满了血腥味的称号,也印证了他主导的暴风骤雨带给同行业巨大的影响,他在彩电也拼搏二十个年头,每一笔皆是浓墨重彩。长虹之路还在继续,“倪润峰时代”只是一段精彩的过程,薄雾中前方依然坎坷,后来人还需奋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