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服務為“先”用心營造科技創新好“生態”

宿遷網訊(記者 張雲 通訊員 徐士軍)到2021年,宿遷市佈局科技綜合體20家,投入使用面積100萬平方米;建設研發機構總數100家,引進高層次人才200名,轉化科技成果400項,申請發明專利400件,入孵科技型企業600家……近日,宿遷出臺了《關於加快宿遷市科技綜合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力爭三年努力,建成一批空間佈局合理、功能層次明晰、支撐作用顯著、創新鏈條完整、特色優勢鮮明的科技綜合體,打通產業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孵化、產業創新能力提升全流程。

宿迁:服务为“先”用心营造科技创新好“生态”

加快科技綜合體建設是我市服務企業創新、營造科技創新良好氛圍的重要舉措。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釋放科技人才創造活力,就要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市委書記張愛軍擲地有聲地強調,全市上下要充分認清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來,市科技局著眼於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整合各類創新創業資源,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完善、專業的技術服務,在全市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

好政策護航科技創新

截至目前,全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入庫企業達692家,6家企業入選2019年度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瞪羚企業(入選企業數量居全省第6位、蘇北第1位),3家企業入選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庫(入庫企業數量居全省第6位),落實科技政策減免稅5.49億元,54家企業享受2019年度研發投入獎勵資金。2019年預計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0家。

宿迁:服务为“先”用心营造科技创新好“生态”

數據充分展示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成績,相較於建市之初,雖然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質的飛越,不過,相較於周邊城市還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補長補強科技創新能力較弱這塊短板?據市科技局局長王峰介紹,近年來,我市出臺了多項政策為科技創新保駕護航,特別是去年年底,按照省委科技改革40條、30條等政策要求,我市整合現有科技政策,研究制定了《關於推進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即“科技創新40條”,研究制定出臺《宿遷市科技綜合體建設工作導則(試行)》,進一步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創新載體建設、創新人才建設等政策支撐力度,讓好政策為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保駕護航。

除了“科技創新40條”,自2012年起,我市針對創新資源缺乏、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借鑑歐洲科技創新券制度,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科技創新券”的實踐,這是一種“有價證券”,由政府無償向企業發放,重點支持企業對外智、外才、外腦的引進和研發機構的建設。

截至目前,我市共向2221家企業,發放2.7億元創新券;共向734家企業,兌現9344萬元創新券,帶動科技投入近10億元。創新券政策在創新主體地位強化、財政資金分配公平、企業創新意識培育和能力提升上,起到了顯著的效果。

“好政策對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產生了有力的激勵和推動作用,同時通過政策的細化落實,在我市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讓科技創新成為宿遷對外響亮的名片,對內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王峰說。

宿迁:服务为“先”用心营造科技创新好“生态”

真金白銀點燃科技創新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1.60%增長到1.73%,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8%,較上年增長0.9個百分點。今年1—9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額同比增長57.1%,增幅僅低於淮安市,位列全省第二位。

據介紹,近年來,我市在財力趨緊的情況下,依然努力將政策資金向科技創新傾斜,特別是今年,市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由2018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8000萬元,且2019至2021年市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將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地方財政科技經費支出由7.49億元增加到11.74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由1.74%提高到2.7%。

據介紹,市級科技專項資金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面向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支持企業圍繞解決重大核心關鍵技術開展創新研發;獎勵企業開展轉型升級,引導企業提升產品高新技術含量,鼓勵企業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補貼企業人才引進、創新研發投入、高精尖儀器購買等產生的費用,降低企業創新風險,通過財政資金引導、補貼、獎勵等方式,在全市範圍內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為提高科技資金使用效率,我市在科技資金支持方向上,始終把握市委“六增六強”戰略部署主攻方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聚焦重點項目,圍繞千億級產業培育計劃,聚力資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項目轉化,支持企業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究,引導企業不斷加大創新資金的投入,不斷髮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

宿迁:服务为“先”用心营造科技创新好“生态”

政產學研金築夢科技創新

11月8日下午,2019宿遷(武漢)人才科技懇談會舉行,為武漢、宿遷兩地的企業、人才、高校院所搭建對接、交流、合作平臺。本次懇談會上,兩地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合作、產學研合作方面,現場簽約了33個項目。

產學研合作能夠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更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了上海、武漢人才科技懇談會、人才科技合作交流會等86場產學研活動,組織了800餘家企業與300餘位專家開展對接,簽約合作項目120餘項,其中校地合作30項,達成合作意向240餘項。

近年來,市科技局引進培育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搭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橋樑,破解傳統研發機構體制機制僵化等問題。同時,我市還加大力度推動離岸研發基地建設,同時重點加快推進宿遷(上海)協同創新基地建設,解決我市創新資源匱乏,高層次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等問題。秉承“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創新思維,宿遷把建立離岸研發機構作為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打破本地科技資源匱乏、高層次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難題,走出一條地處經濟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的創新之路。

據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我市備案建設離岸研發機構10家,經數據審核、專家評審等環節,有6家企業獲得投入獎補共170.05萬元、2家獨立法人離岸研發的企業獲得引才獎補14.56萬元、2家建設非獨立法人離岸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合作獎補6.6萬元,合計財政獎補支出191餘萬元。

資金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近年來,市科技局積極推進科技金融發展,服務我市科技型企業發展融資需要,設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支持各類科技成果在宿遷落地轉化;加快設立多元化科技金融產品,進一步發揮“蘇科貸”風險補償資金槓桿效應,推動南京銀行等金融機構開發“投貸聯動”科技金融產品,通過推廣“小股權+大債權”投貸聯動模式,滿足企業中長期發展資金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市已設立蘇科貸風險補償資金5700萬元,向206家企業累計發放蘇科貸12.21億元。其中,2019年,引導江蘇銀行等8家商業銀行向109家企業發放3.02億元,同比增長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