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寶可夢遊戲從第七世代的日月起,出現了地區形態這一新概念,從而誕生了阿羅拉樣子的寶可夢。並且延續到了第八世代的寶可夢劍盾,出現了寶可夢伽勒爾的樣子。這種地區形態直白點說,就是同種寶可夢因為生存環境的長時間不同,演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樣子。好比人類在東亞是黃種人,西歐則是進化成了白種人。不過這個寶可夢地區形態並不是遊戲原創的,動畫早期就已經出現過了,不知道遊戲的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此?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喵喵的地區形態

NO.1:粉紅色的寶可夢。這種寶可夢只在橘子群島的平柑島上有生存,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全身為粉紅色,完全沒有同類寶可夢的五顏六色。不過在外貌上還是和別處的一模一樣,只有顏色上的差異,並且島上的寶可夢一出生就是這樣了。說起原因,主要是島上特產的平柑果,這是本地寶可夢的主要食物來源。長期食用這種粉紅色的樹果,會導致身體變成粉紅色。因為日積月累的原因,這種顏色被遺傳了下去,成為了平柑島的地區形態。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粉色寶可夢

NO.2:南國寶可夢。同樣是在橘子群島,這次是在內木博士研究所的所在地岱柑島。在她的研究所附近有許多顏色、花紋不同一般的寶可夢,被稱為“南國的寶可夢”。內木博士也是主要研究這些地區形態不同的寶可夢。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南國寶可夢

說來也巧,橘子群島正好是盛產奇特寶可夢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那隻水晶大巖蛇了。不過只有平柑島和岱柑島的特殊寶可夢數量眾多,成批出現,不能簡單地以異色歸類,而算作地區形態。至於為什麼橘子群島會這樣,很可能是遠離大陸,偏安一隅,形成了獨立的寶可夢演化過程,和阿羅拉地區、伽勒爾地區如出一轍。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水晶大巖蛇

NO.3:大波波之島。與橘子群島的情況類似,大波波之島是漩渦列島中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因為受到海渦的保護,外人難以進入。這種情況使得島上的波波體型十分肥大,達到了普通波波的3倍之多。因為過度肥胖,島上的波波都失去了飛行能力。這種地區形態是因為缺乏天敵,加上食物充足,導致波波逐漸退化。不過島上也有一隻正常的小波波,因為它懷有翱翔藍天的夢想而從小控制飲食,加上不斷地練習飛翔,成功擺脫了被同化的命運。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大波波

NO.4:無殼海兔與海兔獸。這兩種同一進化鏈上的寶可夢,是早期正式承認有不同地區形態的。無殼海兔與海兔獸依據棲息地不同,身體的形狀和顏色會發生變化。在天冠山西側的西海是粉色的,東邊的東海則是藍色的,外表上也有些許細節上的不同。因為兩種形態之間不能互相轉換,所以是典型的地區形態差異。

寶可夢的地區形態,原來也是動畫原創的

無殼海兔

你還記得動畫早期,哪些寶可夢出現過地區形態呢?一起留言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