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副廳級縣委書記長文記錄五年扶貧光陰

村子不脫貧,我就不脫身!


五年的光陰很長,讓我在一次次調研中見證了群眾的貧困,在一戶戶走訪中積澱了為民深情,讓我感知自己責任重大,為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激勵著我砥礪奮進;


五年的光陰很短,每一年、每一天都奮鬥在踐行初心的道路上,在一個個充實而忙碌的日子中,愈加感受到能夠承擔脫貧攻堅這個時代重任是多麼榮幸!


撫今思昔,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貧困群眾一張張燦爛的笑容。脫貧攻堅的目標是讓貧困群眾滿意,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的笑臉。在踐行初心的道路上,雖然荊棘叢生、一路坎坷,但相比沿途的美景,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近日,微信公眾號《中國扶貧》刊發了陝西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的脫貧攻堅手記。文中,鄭小東深情地訴說著五年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一字一句感人至深。


全文如下,一起來看。


感人至深!副廳級縣委書記長文記錄五年扶貧光陰

陝西安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 鄭小東


今年是平利整縣脫貧摘帽的決戰之年,經過幾年的艱辛努力,全縣已有2.8萬人擺脫了貧困,平利的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也屢獲全省第一,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要實現整縣摘帽,全縣還有1.9萬人的減貧任務。


我深知,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的緊要關頭,唯有付出百倍努力,讓貧困群眾一個不少地邁入小康之路,才能為黨和人民交出一份踐行初心使命的滿意答卷。


金沙河的不眠夜


金沙河村位於長安鎮西南方一個狹長的山谷裡面,是我包聯的第二個貧困村。


從縣城出發,一路途經石牛村、金石村、興隆村,是長安鎮最偏遠的一個村。全村共有5個村民小組295戶89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1戶687人,貧困發生率高達73%。


金沙河是全縣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靜靜地流淌,一河兩岸有少許平地,群眾有的把房屋建在平地裡,有的散落在山間褶皺裡,一間間土坯房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貧瘠。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沒有主導產業,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留守在家的群眾仍然以務農為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在金沙河入戶走訪和群眾交流時,他們說的最多的就是沒有來錢路子。正是由於村上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產業發展滯後,導致群眾找不到產業、找不準產業,漸漸失去信心和動力。想要改變這裡,任務還很艱鉅!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裡的貧困面貌!


山村的夜晚靜謐無聲,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海中始終在搜尋那一把破解貧困的“金鑰匙”。

從進入金沙河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思忖著發展之策,每個村都有潛在優勢,金沙河村的優勢就是生態環境好。早在2016年縣委全委會上,我就提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的發展思路,並把“產業美”作為脫貧攻堅的目標之一。金沙河村除耕地、道路、民居以外,其餘都是山林、河流,這麼好的自然資源,群眾本來也有種養殖的傳統優勢,一定要把產業脫貧的路子走穩走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


村子不脫貧,我就不脫身!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在村上召開了座談會,和扶貧的同志們一起謀劃發展思路。我在全面分析村情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金沙河村要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全面完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壯大集體經濟、培育主導產業,在全縣打造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生態保護、社會治理、集體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六個”示範,讓金沙河在脫貧摘帽之日成為美麗鄉村,走生態脫貧、綠色發展之路。


改變村容村貌,首先要改善基礎設施,群眾有了好的生產生活條件,才會精神振奮,幹勁十足。我決定先從五個方面集中攻堅:


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迅速啟動7.5公里村組和產業路硬化工程,新建水窖6個,鋪設供水管網10000米,全村電力網改11公里,架設通訊光纖6公里,有線電視線路6公里,補齊群眾最關注的水、電、路、訊等方面短板。


二是加大主導產業培育,落實“三個一千”產業發展目標,即發展茶園1000畝、山林經濟園1000畝(核桃、板栗、烤煙)、林下種植1000畝(中藥材、百合、魔芋),實現“人均三畝園、產業全覆蓋”。


三是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在保護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的基礎上,對群眾房屋統一實施陝南特色民居改造,新建集中安置點4個,建成汙水處理廠2座,規範了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設施,把乾淨整潔的理念植入群眾心中。


四是激活村集體經濟,成立金沙河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空殼”難。


五是探索建立道德評議“紅黑榜”,推動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發展。


思路一對天地寬。由於金沙河村找準了發展的路子,終於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村裡的土坯房統一按照陝南民居風格改造,白牆青瓦、朱漆門窗,成為點綴在綠水青山間的一道風景;一盞盞路燈佇立在村道兩旁,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方便了群眾夜間出行;產業路直通田間地頭,昔日的荒山溝谷,現在是一片片烤煙、一壟壟綠茶,到處都孕育著綠色的希望。村上的專業合作社培育起來了,茶企公司也來了,建起了廠房,流轉撂荒地建茶園,與貧困戶確立了幫帶關係,通過土地入股、園區務工、股份分紅等途徑,帶動103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


有了穩固的扶貧產業鏈,群眾的積極性高漲。雷世錦是我包聯的貧困戶,66歲了還養蜂,一年淨掙8000餘元。還有彭代富,雖然雙手殘疾,但看到別人都在忙活,也不甘示弱,養了3頭牛,年收入達2萬元,還供養一個大學生。貧困群眾有的栽綠茶、核桃,有的種魔芋、烤煙、黨參、天麻,有的養蜂……短中長產業遍地開花。


以前農戶的土特產自家吃不完就送人,變不了錢。現在村上開辦了第一書記網上扶貧超市,縣上有電商企業,通過“電商+第一書記扶貧超市+貧困戶”扶貧模式,農民出產的土雞蛋、土蜂蜜、土豆、葛根等山貨成了“俏貨”,只要有貨,腳不出村就能變現,貧困戶很高興。這讓我由衷地欣慰!脫貧攻堅,就是要讓貧困群眾看到希望、得到實惠。


金沙河村算是初步確定了一條扶貧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的脫貧路徑。近年來,平利縣始終把產業作為脫貧的根本之策,堅持茶飲產業優先發展,全縣累計發展茶飲產業園23萬畝,中藥材、富硒糧油等產業園20萬畝,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24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22家,綠色產業成為穩定脫貧的重要保障。


金沙河的變化給了我信心和決心,正如習總書記所說,深度貧困村並不可怕,只要因地制宜找準發展路子,帶領群眾一步一個腳印地奮鬥,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我到村上當“隊長”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起點、是希望。我坐在辦公室裡盯著日曆,眼看整縣摘帽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吃勁的時候,一定要一鼓作氣、盡銳出戰。”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字字鏗鏘, 在我耳畔迴響。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盡銳出戰?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早在扶貧戰役打響之際,我就要求全縣上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每年縣委全委會都以脫貧攻堅為主題,全縣上下真正形成了“以脫貧攻堅為大為重為先”的思想共識。全縣32名縣級領導、79名第一書記、984名駐村隊員、3834名黨員幹部鏖戰扶貧一線,為扶貧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但是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深入,我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幹部經過連年苦戰,一些長期處於扶貧一線的幹部,產生了厭戰懈怠情緒。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落實那落實,最終都要在村上去落實。


在脫貧攻堅最吃勁、最要緊的時刻,如何做到響鼓重錘、盡銳出戰?就是要把村作為精準攻擊點位,讓最能打硬仗的精銳力量下沉到村到戶,帶頭攻堅克難,鼓舞士氣,更好統籌“四支隊伍”難、推動幹部沉身沉心、凝聚攻堅合力、落實落細脫貧攻堅責任。我作為全縣脫貧攻堅一線總指揮,盡銳出戰首當其衝!我提出了建立貧困村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並帶頭在金沙河村擔任總隊長,對村上的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


到村後,我立即對幫扶力量和工作任務進行了統籌整合。


在人員擺佈上,為了防止幫扶部門多頭指揮、各自為戰,甚至推卸責任、相互“甩鍋”問題,我根據個人工作能力把“四支隊伍”劃分為信息數據組、入戶幫扶組和“兩房兩業兩設施”三個工作組,確定業務精、能力強的幹部擔任小組長,明確工作職責,完善“四支隊伍”管理制度,真正實現了人員統籌、力量統攬、資源聚合,凝聚了攻堅合力。


在任務分工上,我和鎮村幹部一起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逐戶逐人過篩子,建立問題短板臺賬和責任清單,工作任務落實到每一名幫扶幹部,完成情況細化每一天,幹部個個有事幹、人人有擔子,以前少數幹部存在的“走讀式”駐村、“掛名式”幫扶、“點卯式”入戶,現在無處循形,工作節奏明顯加快,幹部作風明顯好轉。


在帶頭攻堅上,我做到“五個親自”,即對村上存在的困難問題親自研究解決,對重點任務親自督辦落實,對薄弱戶、邊緣戶親自走訪精準施策,對幹部幫扶情況親自抽查督導,對意見較大的群眾親自上門或召開院落會溝通疏導,每天把工作任務公示在外,接受群眾監督。


盡銳出戰,下沉一線,刻不容緩!我立即要求在全縣推行村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所有縣級領導、部門、各鎮主要領導,每人擔任一個貧困村或非貧困村總隊長,為137名總隊長頒發了任命書。以前到村只是開展幫扶,現在對村上的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村上的扶貧工作直接檢驗著總隊長的能力水平,隨著角色的轉變,大家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紛紛主動到貧困村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攻克難點,全縣上下迅速掀起了決戰脫貧摘帽的新高潮。


縣人大主任汪賢存,在蔣家坪深度貧困村,組織幹部一戶一戶“過篩子”,排查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問題,一項一項 “清零銷號”。


縣長陳倫富帶頭吃住在萬福山村,經常晚上組織群眾召開院落會,從群眾最迫切的需求、最關心的難點問題抓起,新修村主幹道、鋪設供水管道,帶領群眾發展核桃1000畝、柿子1000畝、山茶500畝、中藥材500畝,為深度貧困村穩定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縣政協主席魏傳利一門心思撲在了九龍池村,帶領群眾修路、架橋、建房,短短2個月,這個短板弱項較多的深度貧困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各項工作齊頭並進。


縣水利局長周家鵬,臨近退休卻幹勁十足,除了承擔全縣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外,每週還驅車百餘公里趕到南溪河村,說自己雖然年紀較大,但接過總隊長任命書,就得拼盡全力為責任而戰、為尊嚴而戰、為能力而戰。


隨著總隊長帶頭下沉一線,帶頭攻堅克難,不僅打通了抓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還把新理念、新思路帶到了村上,讓基層幹部的思想觀念得到了解放、思維方式得到了轉變、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激發了想幹事的動力,增強了能幹事的本領,鍛造了幹成事的膽識,工作節奏更快、效率更高、群眾更滿意了。


一定要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最大限度地激發黨員幹部的激情和鬥志。我叮囑縣委組織部,研究制定了《強化組織保障助推整縣脫貧摘帽二十條措施》《加大關心關愛力度激勵脫貧摘帽總攻一線幹部擔當作為的實施辦法》,把總隊長、幫扶單位、扶貧幹部年度考核與所在村捆綁在一起,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脫貧攻堅工作實績直接和考察識別、交流提拔、激勵關愛相掛鉤,旗幟鮮明地樹立以脫貧實績論英雄的用人導向。有了制度保障,各級幹部攻堅克難的動力大增,疲勞厭戰的少了,主動認領工作任務的多了,全縣形成了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攻堅氛圍。


盡銳出戰,還需要凝聚全社會力量,讓所有市場主體、社會組織都要為脫貧摘帽貢獻力量。一年來,中省幫扶幹部、蘇陝協作單位、龍頭企業、民營組織,都積極發揚主人翁精神,踴躍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和貧困群眾一起苦幹真幹。


西安交大派駐正陽鎮南溪河村第一書記馬曉萌,59歲仍然堅守在村,為村裡的產業發展、教育扶貧獻計出力;市信訪局派駐大貴鎮柳林壩村第一書記胡珂以村為家,和貧困戶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濃濃親情。全縣222家市場主體、134個社會組織、5000餘名愛心人士投身扶貧事業。全社會的苦幫真幫,讓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信心越來越足。


平利脫貧攻堅總隊長機制迅速引起了各方關注,並得到了國家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同志的批示肯定,我也有幸應國家扶貧辦所邀,在全國駐村幫扶工作培訓班上作了交流發言。


在村上當總隊長的這一段日子,讓我深深地融入了村級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冷暖,都牽動著我的心,

我不能有絲毫懈怠,唯有盡己所能,早日為他們打開那一扇扇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


真脫貧尤需“繡花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脫貧攻堅要下一番“繡花功夫”。“繡花”既是要求,更是方法。


“繡花功夫”就好比種莊稼,同樣是把種子撒在地裡,有的任其自然生長,有的精心做好澆水、施肥、拔草等管護工作,生長的過程或許沒有多大差別,但到了收穫的時候,結果就會完全不同,只有悉心照料的種子,才會結出碩果。


對於扶貧工作來講,入戶摸底、精準識別、制定幫扶措施,精準精細的活兒往往就隱藏在這些過程裡,誰的“繡花”功夫更好,誰的針線走得勻稱細密,誰有耐力和韌勁,誰就能繡出精美的“脫貧之花”。


過去四年來,我一直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門深耕細作的技術活,在工作擺佈上時刻要求幹部圍繞“實、深、精、心、優”五字要求,凝神聚力做“繡花功”、當“繡花匠”。也正是因為一開始就注重把工作往實裡做、往深裡做、往精裡做、往心裡做、往優裡做,平利才能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連續5次奪得桂冠。


時間到了8月下旬,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後“拼刺”階段。前期經過百日大會戰,貧困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到位,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就金沙河來講,群眾滿意度方面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提升,少數貧困戶基礎信息還不夠精準,部分貧困群眾對享受扶貧政策知曉率不高。越到最後,越要下足精細精確精微的點滴繡花功,絕不能因為一針一線的偏差導致錯退漏退,絕不能因為任何細節問題讓脫貧質量打了折扣。


8月29日一大早,我來到金沙河村,和鎮村幫扶幹部一起,對照脫貧戶花名冊,一戶一戶“過篩子”“回頭看”,建立安全住房、安全飲水、教育保障、健康保障、集體經濟、通村道路、標準化衛生室等20餘項清零工作臺賬,每天晾曬清零工作進度。


晚上,我連夜召開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會議,要求全縣幹部對“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存在的問題短板進行全面核查,以收入越線、安全住房、醫療保障、義務教育等為重點,建立21項清零臺賬,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迅速建立問題短板清零作戰室,各鎮、各部門、各村主動認領,對應建立問題清零作戰室,對清零任務掛圖作戰,在問題清零過程中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


同時,縣上成立8個督察組,深入貧困村挨家挨戶調查,做到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問題短板排查整改到位、幫扶措施落實到位、扶貧資金審核到位、扶貧政策兌現到位,實現貧困戶主要信息零差錯、扶貧資金使用零差錯、扶貧政策落實零差錯、貧困戶退出零差錯。只有貧困群眾的每一項脫貧指標清零銷號了,我的心裡才會踏實。


9月1日,我趕赴八仙鎮、正陽鎮。這裡地處偏遠,山大人稀,地質脆弱,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鉅繁重,也是最讓我擔憂的兩個鎮。在韓河村,我走訪了低保戶覃萬國。他已經住進了新家,地面貼上了瓷磚,牆面刷得雪白,裡裡外外收拾得乾淨整潔。我問他現在日子過得怎麼樣?他笑呵呵地說,原來住在溝堖上,去年在縣住建局和鎮村幹部的扶持下住進了樓房,現在除了低保金和退耕還林補助,自己種了9畝核桃,每年割漆還能掙一萬多元,日子好過了呢。我叮囑鎮村幹部,像這樣的貧困戶,一定要持續做好產業幫扶,眼前的脫貧只是基礎,只有不返貧,才是真脫貧。


每到一個村,我都會查看清零臺賬,詢問重點任務清零工作進展情況。八仙、正陽兩個鎮條件艱苦,在全縣來講,貧困任務最重,也是搬遷量最大、基礎設施建設難度最大的鎮。但每一位扶貧幹部都能克服各種困難,落實好全縣各項工作部署,脫貧攻堅工作一點也沒有落後。我非常慶幸,在全縣脫貧攻堅一線戰場上,都有一支能征善戰的扶貧隊伍,他們舍小家,顧大家,苦幹真幹精準幹,用智慧和汗水換取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


從金沙河村到全縣,清零總攻正在深入推進。在最後的衝刺時刻,就是要盯住關鍵處、薄弱點和節骨眼,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一錘,一錘重一錘,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以深耕細作的“繡花功夫”保證高質量脫貧。


為了群眾的笑臉


今年是整縣脫貧摘帽的關鍵一年,也是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五個年頭。


五年的光陰很長,讓我在一次次調研中見證了群眾的貧困,在一戶戶走訪中積澱了為民深情,讓我感知自己責任重大,為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激勵著我砥礪奮進;



五年的光陰很短,每一年、每一天都奮鬥在踐行初心的道路上,在一個個充實而忙碌的日子中,愈加感受到能夠承擔脫貧攻堅這個時代重任是多麼榮幸!


幾年前,這裡還有13651戶38310名貧困群眾居住在土地貧瘠、基礎設施落後、防災抗災能力弱的高山深溝地區,他們缺少發展路子,缺少就業渠道,缺少知識技術。一定要把他們搬出去,幾年間,這裡一百多幢搬遷社區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成為點綴在綠水青山間的靚麗風景。


為了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我一邊深入基層調研,一邊帶人輾轉沿海發達地區考察,大力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駐搬遷社區,從全國第一家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社區工廠”落戶平利,發展到現在的83家,新社區工廠為全縣提供就業崗位6000餘個,工人每月平均工資2000元以上,搬遷貧困戶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一人進廠,全家脫貧”。


當我在老縣鎮“新社區工廠一條街”,看到寬敞明亮的廠房裡整齊地排列著機器,工人們正熟練地操控設備,聽到太山廟村貧困戶楊永紅說,夫婦倆以前在外面奔波,現在回家在社區工廠上班,家門口就可以掙到錢,而且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做夢也沒想到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那一刻,他們的笑容掛在臉上,我的幸福留在心間!


幾年前,我在入戶走訪時就特別關注鰥寡老人,他們有的孑然一身,有的無依無靠,有的弱智殘疾,看到他們連吃穿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沒有保障,我的心裡特別難受。想著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殷殷囑託,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讓他們的生活好起來。我每到一個貧困村,總會特意查看他們的生活狀況,叮囑鎮村幹部要給予這些弱勢群體足夠的關心關愛,及時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


如今,黨的脫貧政策如陽光甘露般灑向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當我在長安鎮區域敬老院走訪時,五保戶廖俊文緊緊地拉著我的手分享他的幸福生活,說現在這裡啥都好,吃得好,住得好,有人照顧,幹部就像自己親人一樣!那一刻,我感覺格外舒暢!


這個秋天,註定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季節。我看到全縣上下在脫貧攻堅主戰場苦幹實幹,縣級領導走村串戶瞭解民情,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幫扶部門負責人白天當“村長”,晚上當“局長”,鎮村幹部天天吃住在村,日日深入田間地頭,講政策、辦實事、送溫暖,甚至還有幹部帶病堅持,不請假,不抱怨,很多人顧不上家庭、顧不上身體,苦幹實幹的號角吹遍了每一個鎮村,平利處處湧動著決勝脫貧摘帽的熱浪。


這個秋天,註定是一個收穫滿滿的季節。在長安鎮雙楊村,脫貧戶李金從喜笑顏開,正準備舉辦庖湯宴,村裡把庖湯宴做成了民俗文化扶貧項目,一場庖湯宴,讓一頭豬賣出了牛的價錢。他的幹勁越來越大,這幾年又是種絞股藍,又是養豬,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呢。八仙鎮花園嶺村,又迎來了一件喜事——村上的集體經濟分紅了!34戶貧困戶都得到了紅利,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正陽鎮泗水坪村,下肢癱瘓的貧困戶鄭遠志正忙著編笤帚,每年能掙5000元,靠坐在輪椅上編制幸福路,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奮進個人,他樂觀向上的事蹟登上了《人民日報》,受到全國人民矚目。廣佛鎮柳林子村,聾啞夫妻程良兵與陳梅忙著晾曬黃燦燦的菸葉,他們的勤勞苦幹讓土地長出“黃金葉”,一年收入10餘萬元。這一幅幅奮鬥不息的生動畫面,一張張陽光般的笑臉,見證了平利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每一個家庭生活變好的背後,都譜寫著一曲脫貧攻堅的時代凱歌。


撫今思昔,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貧困群眾一張張燦爛的笑容。脫貧攻堅的目標是讓貧困群眾滿意,扶貧路上最美的風景是貧困群眾的笑臉。在踐行初心的道路上,雖然荊棘叢生、一路坎坷,但相比沿途的美景,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漫漫扶貧路,悠悠為民心。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這幾年,我帶領全縣幹部群眾一起櫛風沐雨、苦幹真幹,一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一起迎接挑戰、經受考驗。所幸的是經過這幾年的洗禮和磨練,平利塑造出了知感恩、能奮鬥的群眾,淬鍊出了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創優的黨員幹部。每每想到這些,我的心裡就會感受到這片土地蘊含的無限生機與希望。


不忘初心邁征程,牢記使命再出發,脫貧攻堅,一頭連著貧困群眾的安危冷暖,一頭連著偉大復興的民族夢想,脫貧攻堅之路,就是我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的道路,這條路固然任重道遠,但只要以實幹踐行初心,用擔當承載使命,必將贏得脫貧攻堅戰的最終勝利,也必將為平利迎來更加出彩的明天。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