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華中農高區、紀南文旅區3個功能區。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1荊州古城

上榜理由:晨光中的荊州古城,古樸幽靜,似從遙遠的記憶中被喚醒。在荊州古城內,隨處走走都可以找到歷史的印記,每一片磚,每一片瓦,每一堵牆都訴說著曾經的故事。走在青石路上,樹蔭下涼意陣陣,悠遠而靜謐,恍然有穿越之感。若是登上城牆,遠眺護城河和整個荊州古城也不失愜意!荊州,這座隱匿在中部地區的小城,既沒有重慶的麻辣,也沒上海的性感,杭州的嫵媚,更沒有廣州的多情。荊州這座城市的生活,就宛如江河裡的涓涓細流,帶著歷史的沉澱,緩緩地流淌在光輝歲月中。此時的雲美得恰到好處,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許多戰爭場面,並傳來一陣陣驚天動地的廝殺聲。所謂“刀光劍影,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但畢竟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TOP.2荊州博物館

上榜理由:想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最好的方式是先到當地的博物館看一看。在那裡,我們可以通過一件件精美的藝術珍品和豐富的歷史遺存,穿越時空的阻隔,與歷史展開對話,體會隱藏在那座城市深處別樣的精彩。荊楚自秦漢起就充滿神秘色彩,文化源遠流長,荊州雖然是個地級市,卻隱藏著一座國家一級博物館。除了一些出土文物,最震撼的莫過於兩具古屍,清朝女屍以及西漢男屍,出土時保存完整得令人驚歎。作為遊客,似乎已經消除了內心原始的恐懼,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尊重與敬畏,他們代表著歷史,所著之衣、所葬之器、所用之物,都是今人與古人對話的橋樑,向我們展示這遠古時期的人類文明,也向我們傳遞著自古以來人類的創造力與奮鬥力。

TOP.3張居正故居

上榜理由:最近在讀《明朝那些事兒》,讀到張居正時,很是拜服這位宰相的治世之能。很多像我這樣的荊州人,最值得驕傲的,就是生於茲長於茲的一代名相,“功高日月、學冠天人”,千古一相的傳奇人生和豐功偉績,為荊州大大增色。先生故居雖是多次毀壞多次重建,但依舊嚴格還原了明清時期四合院的佈局,中軸對稱,高低錯落,佈局嚴整,保留了故居原有的歷史風貌和人文環境。進入正堂,高高懸掛著“千古一相”的匾額,巍峨之勢令人頓生敬畏,故居內其他景點也都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我們也能從其中窺探出主人的生平事蹟以及從政為人之道。遊覽一圈你就會發現,名人故居已不只僅僅是對名人的紀念,更多的是警示後人,以古人之高風亮節援渡後世浮躁之人。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4荊州關羽祠

上榜理由:明代初年,荊州百姓為紀念關公,在卸甲山修建關羽祠,以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教育後人“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作好人”。相傳,明代宰相之傑張居正的第三個兒子張懋修,曾在此讀書考中狀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靈人傑之美譽。原卸甲山關羽祠,毀於日寇侵華戰火。現經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建的關羽祠,具有明清時期地方建築風格,其文化內涵創造了全國多個“第一”,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羽祠,是海內外華人祭拜關公的首選聖地,中外遊客理想的觀光勝境。

TOP.5章華寺

上榜理由:章華寺位於湖北省沙市太師淵,為荊楚名剎。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元代泰定年間,即1325年左右。清代章華寺重修。鼎盛時期佔地約14.7萬平方米,殿宇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有山門、天王殿、財神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彌陀殿、藏經樓、禪堂、唸佛堂、淨月堂、齋堂、客堂、方丈室等主體建築,規模巨大,雄偉壯觀。整座寺廟為宮廷式建築格局,佈局合理,金碧輝煌。於隋唐年間即有隱修在戰國楚宮章華臺上結廬修行,元 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修建叢林。章華寺同漢陽 歸元寺、當陽 玉泉寺並列為湖北三大叢林,是湖北省重點保護單位。

TOP.6洪湖藍田

上榜理由:洪湖藍田生態園位於洪湖西北部,走近藍田生態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物-牌坊,它高9米、寬8.5米,整個牌坊建築奇特、新穎,以紅色為主調。均採用各式各樣的紅花圖案組成,描繪湖北楚文化時鼎盛期的漆器。牌坊大門兩邊有兩隻碩大的石龜鎮門,意寓祝福牌坊下走過的遊人吉祥如意、平安長壽。

TOP.7長江大學

上榜理由:長江大學(Yangtze University),簡稱“長大”,位於長江中游的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荊州市,是湖北省屬高校中規模最大、學科門類較全的綜合性大學,為湖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幹高校,獲批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國家農業部共建高校,湖北省教育廳與荊州市共建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長江大學辦學歷史可溯源至1950年創辦的北京石油工業專科學校,1978年改名為江漢石油學院,開始舉辦普通本科教育,隸屬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8三國公園

上榜理由:三國公園位於湖北省荊州市古城大北門與西門之間城垣邊內側的廣闊地帶,佔地26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17萬平方米。三國公園大片水域為古城北湖。公園以北湖的天然風光為依託,分東苑、西苑、珠島、中島四片,自然天成,湖中波光粼粼,荷蓮飄香;岸邊鳥鳴聲聲,綠柳成行。“碧水波光映古城風采,畫廊亭橋浮三國雲煙”。三國公園是一座以羅貫中《三國演義》魏蜀吳主要歷史事件為象徵,以北湖的自然風光和雄偉的古城為依託進行設計,風格古樸典雅,景色秀麗明媚,遊覽形式豐富多彩的大型遊園。

TOP.9萬壽寶塔

上榜理由:萬壽寶塔在荊州市沙市區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於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後,間有修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餘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

TOP.10洈水國家森林公園

上榜理由:公園位於湖北荊州松滋市西南部,處於長江三峽、武陵源、荊州古城三個著名旅遊區的中心部位,從宜黃高速公路到荊州,轉劉沙線可達,距荊州市區90公里。

TOP.11新神洞

上榜理由:新神洞被譽為“華夏奇洞”的新神洞地處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風景區西部,西北一公里處是古神洞自然公園。洞內空氣清新,沉積物豐富,造型奇特。新神洞內最大高度和寬度均達40米以上,集峻、險、怪、雄、奇於一體。洞道梯級延伸,沿途攀絕壁、過天橋、渡水道,險象環生,趣味無窮。洞中邊石壩體系完整、高大、壯觀、峻秀,最高的達4米,比國內已知最高邊石壩還高出1.5米,尚屬國內首次發現。

TOP.12張居正墓

上榜理由:張居正墓區位於在湖北省荊州市沙市西北張家臺,是明朝著名政治家張居正的墓地,佔地15 畝。墓地原有的石人、石馬、石龜、石獅等雕塑,大多在“文革”期間損毀。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TOP.13華容古道

上榜理由:華容古道位於華容縣,據《資治通鑑》註釋中的說法,就是“從此道可至華容也”。華容道也就是赤壁戰爭中曹軍逃入華容縣界後向華容縣城逃跑的路線。古華容縣城在現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城以北約60裡的周老咀附近。

TOP.14南嶽山森林公園

上榜理由:石首南嶽山為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級景點。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城區。南嶽山森林公園位於石首市城區,由南嶽山、馬鞍山、筆架山和山底湖組成,公園大門設在南嶽山路中段,總面積2500畝,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立為省級森林公園,屬全國森林公園布點之一。公園由市林業局主管,以公園旅遊管理和森林管護為主。南嶽山森林公園總面積94.8公頃,由筆架山、馬鞍山、南嶽山和山底湖組成,其中南嶽山主峰海拔141.7米。園內三山挺拔,一水環抱,山水相依,雄秀兼具,是長江中游荊江平原和洞庭湖北部一帶少有的山地景觀,是難得的城市森林和山水佳景。由於南嶽山是鄂南湘北著名的道教勝地,故又被譽為“小南嶽”、“小武當”。南嶽山森林公園既是科普、教育、文化展示的重要場所,又是森林遊覽、宗教觀光、健身休閒的理想勝地。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15龍泉書院

上榜理由:在象山東麓偏北處。因傍龍泉而名。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荊門知軍舒成龍集資於書塾舊址興建。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兩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東山草堂、春華館、秋實館、敬業齋、群樂齋、寄暢軒、會心軒等。配以小橋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頗富園林之勝。光緒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樓、尺木樓等。簷角飛翹,金碧輝煌,更具規模。再後改為龍泉中學。現存文明樓等建築與南側文明湖等景觀,明麗古粹,映襯如畫。

TOP.16靈鷲寺

上榜理由:靈鷲寺是松滋最早的寺院,被譽為“楚南名剎”,於民國年間毀於戰火。1997年經市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批准,擇地40畝,按原貌復建。

TOP.17荊州金鳳騰飛

上榜理由:荊州城城標 “ 金鳳騰飛 ” ,坐落在荊州城東門外,聳立於九龍橋東南側, 1989 年 5 月落成。雕塑主體是矯健的金鳳,騰飛在彩雲烘托的萬丈光芒的朝陽之上,用不鏽鋼鍛造,高 8.5 米。為江陵名城的城市標誌。金鳳騰飛造型意象精美,富於浪漫色彩。它生動形象的表現了楚先民“尊鳳崇火“的思想,以鳳為圖騰,把鳳視為至善至美的象徵。既突出了江陵荊楚文化的歷史淵源,又反映了江陵騰飛振興中華的進取精神。“ 金鳳騰飛 ” 城標雕塑,由著名雕塑家江良田副教授設計,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審定並題字。

TOP.18鐵女寺

上榜理由:鐵女寺位於荊州市中心,荊州古城三義街,距荊州古城北門樓一箭之地。據江陵縣誌載:鐵女寺建自唐貞觀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寺曰“鐵女”,相傳當時江陵府有位叫孫坤的冶鐵監官,坐事陷獄。孫氏有兩女,兩女痛父蒙冤,投告無門,遂捨身救父,一同投入冶鐵爐中,化為兩尊鐵女。皇上聞奏,感其孝烈,釋其父,並昭賜立祠祭祀,號“鐵女祠”。最初的鐵女祠,是供奉符合儒家標準的女性人物的祠殿。後來,祠中請進了佛菩薩,就改稱為“寺”。成了既供鐵女又禮佛,融儒、佛兩教於一爐,獨具特色的道場。據江陵縣誌載:明嘉靖二十四年再次重建。現在的鐵女寺,佔地800平方米。紅牆環抱,殿宇整齊,四季濃蔭掩映,落紅滴翠。寺內景幽人和,滿庭溢馨,香火興旺,成為吸引海內外人士尋幽探勝和參禪悟道的重要場所。

TOP.19三袁故里

上榜理由:荊州公安孟家溪鎮東兩公里的桂花臺,是明朝著名文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家鄉。三袁皆為萬曆朝進士。他們在文學創作上都主張不受俗套約束,追求個性的張揚和自然、真實、清新的文風,被稱為“公安派”,為晚明文學中的重要流派。“柳浪湖上柳如煙,柳浪湖下水接天。” 清朝詩人侯家光在一首詩中這樣描繪三袁故里的景色,後人將“柳浪含煙”列為公安八景之一,這裡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憑弔三袁的理想場所。桂花臺高約四米,寬約六米,相傳為三袁的祖父為觀賞風景、納涼休憩而修築的土臺,上面栽有一棵桂花樹,故名“桂花臺”。臺右邊有個叫擺腳堰的水塘,相傳為三袁的母親勞作回來洗腳的地方。臺東南不遠處有座荷葉山,系袁宗道、袁中道的合葬墓,墓前豎立著一塊高大的墓碑。

TOP.20松滋顏將軍洞

上榜理由:松滋洈水之顏將軍洞,以清、奇、幽、靜名揚於城鄉。傳洈水系春秋戰國的巴國遺址,巴國戰時失利,顏將軍率餘部逃入洞中,以巨石封口禦敵。敵退,欲出其洞,遍尋其出口而不得,中為飢寒所斃。顏將軍洞由此而得名。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21江瀆宮

上榜理由:江瀆宮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江漢南路東側,這裡曾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居和寫作詠讀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問》就是在這裡問世的。江瀆宮內的“天問閣”因此而得名。

TOP.22荊州文星樓

上榜理由:文星樓,位於湖北荊州市沙市區民主街沿江大道南側,緊傍荊江大堤,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樓又名奎文閣、魁星閣,為供奉“奎星”之閣故名。該樓在清康熙年間建於堤外,清代中期遷建於此,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1940年被日本侵略軍燒壞,1941年修復。

TOP.23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

上榜理由:荊江分洪工程紀念碑在荊江南岸公安縣太平口與北岸沙市大堤上。共有兩組。為紀念1952年完成的荊江分洪工程而建。分洪區位於荊江和虎渡河之間,面積921平方公里,進洪閘長1054米,高46.5米,分設54孔,每孔跨度18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碑為方形塔式,3層,高10餘米,花崗岩構築,漢白玉鑲嵌,新穎莊嚴,風采熠熠。中層四面,鐫毛澤東、周恩來題詞,鄧子恢七言韻語,李先念、唐天際合寫碑文;下層四面,浮雕有群眾施工場面;上層頂端置五角紅星。碑兩側分立六角攢尖亭,碧瓦紅柱,俏拔明麗。亭內石碑上刻有近千名工程模範英名。遊覽者至此,無不振奮與感動。

TOP.24開元觀

上榜理由:開元觀在江陵城內附近,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故名開元觀。2006年05月25日,開元觀作為荊州三觀之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TOP.25孫叔敖墓

上榜理由:孫叔敖墓位於荊州市中山公園東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閣旁。其墓碑為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7)所立,上刻“楚令尹孫叔敖之墓”。

TOP.26秭歸楊泗廟

上榜理由:江瀆廟又名楊泗廟,原址在秭歸縣新灘南岸桂林村,據史料考證,至少在北宋年間就有了江瀆廟,被複建的江瀆廟建於“大清同治四年寅醜秋月”(廟內檁枋有題記)。中國歷史上有祭祀嶽三神、四瀆水神的民俗傳統,祭祀的四瀆水神為“江淮河濟”。江瀆廟是先人祭禮長江的所在。據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介紹,江瀆廟除具有濃厚的地方建築特色,其建築樣式和建築風格在三峽庫區少見外,還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江淮河濟”四瀆廟之一,具有較深厚的文化積澱和十分豐富的古建築文化價值。

TOP.27荊州玄妙觀

上榜理由:玄妙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北路中段,其名體現了道家玄學思想的精髓。該觀始建於唐代,後毀於兵燹,現存建築為明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年)重建。

湖北省荊州市最新旅遊景點排行榜名單

TOP.28明遼簡王墓

上榜理由:明遼簡王墓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嶺山古墓群(參見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是湖北省荊州市著名的歷史文物古蹟旅遊景區。距荊州城二十二公里。當地也稱遼王墓

TOP.29走馬嶺遺址

上榜理由:走馬嶺遺址為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湖北省石首市東昇鎮。走馬嶺,因三國名將關羽曾在此策馬揚鞭而得名。始築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嶺文化早期。遺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古城址。遺址總面積20萬平方米(含城垣、護城河),其中城內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嶺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遺存。2001年6月,國務院公佈走馬嶺遺址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1月中旬走馬嶺遺址被省文物局列入湖北省大遺址保護圈。

TOP.30陸夫子祠

上榜理由:在象山東麓。為祀陸九淵而建。陸九淵(1139-1193),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子靜,號存齋,撫州金溪(今屬江酉)人。幹道八年(1172年)進士。曾講學於貴溪象山,時稱象山先生。哲學主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紹照二年(1191年),主管荊門軍,請準築城,整軍習武,革除陋習,減免稅捐,“設象山書院,聽訟於此,講學於此”。政績甚著,人多愛戴。明弘治年間(1488-1505),就其書院改建詞。後多次維修整飾。佔地500餘平方米。四合兩進,有門廳、正殿、後殿、廂房、耳室等。正殿高大宏偉,雕樑畫棟,瑰麗無比。寺北鄰文明湖,南靠烈士陵園,門前有雕欄石橋,其下流水潺潺,柳松掩映,古雅不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