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城市更新改造

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一直備受矚目!一個個搬遷改造項目

如火如荼地進行

……

這不,大家注意啦!

城市更新又有新動向啦!


1

仙臨山饒家

整村搬遷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仙臨山饒家位於火車站前方、銅鑼灣項目西側、撫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右側,佔地面積約16畝,總轄區共19戶52人。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饒家村航拍圖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村子不大,但乾淨整潔,整個村莊規劃得井然有序,走下坡道,右側是建好的白色停車棚。左側放著兩個綠色垃圾桶。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整個村莊房子基本都粉刷過了,剩下的一兩間老屋也被綠網隔開來,村裡有幾口井,

給這裡留下了些許厚重感。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村裡有一座岌岌可危的老屋,四周已經貼上了“危房,閒人免入,禁倒垃圾”的警告橫幅。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發現了一戶“光榮之家”,一旁有幾個阿姨聚在一起,小編還聽到有位阿姨說要把家門口的凳子收起來,這樣看起來更乾淨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棒棒噠!美麗環境靠人人參與、共同愛護!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自我市開展創國衛專項整治提升行動以來,饒家村迅速開展集中整治。村子拆臨拆違拆鐵皮棚、木棚、鋁合金陽臺等10餘處,面積約1500平方拆旱廁、雞棚等共5處,面積約150平方。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村子基礎設施提升處理汙水填埋水塘1處,面積約80平方;改造明溝做蓋板約230米;路面修補硬化及菜地硬化約900平方;劃停車位17個。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環境整治清理菜地3000平方,清除雜草2000平方,清除陳年垃圾及建築垃圾等200多噸。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在饒家村,無論走到哪裡,都給人留下了乾淨、有序的印象。在改善村莊環境方面,饒家村無疑走在了前面。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2

小圩村(上乍李家)

整體拆遷村莊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因為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糾紛不斷等原因,撫州高新區鍾嶺街辦小圩村曾經是遠近聞名的“問題村”。去年6月,隨著小圩村黑惡勢力的徹底掃除,小圩村村風民風得到根本好轉。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隨著小圩村丁家組和李家組123棟建築的順利拆除,擱置多時的鐘嶺大道西延伸段重新提上了建設日程,今年12月份將開工建設。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鍾嶺大道西延伸段為我市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建成可以有效緩解臨川大道、迎賓大道、王安石大道東西雙向的交通壓力。方便市民往返市區與臨川上頓渡城區。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走進村莊,村裡房屋基本都粉刷上了白牆,屋前屋後許多空地也都用綠網覆蓋著。黑瓦白牆,整座村莊靜謐得宛如無聲的水墨畫卷。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目睹“拆遷”現場!!!一棟房屋正在被一臺挖掘機拆除,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旁邊停著一輛綜合執法車。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右側的空地已經拆遷完了,留下大片的磚瓦,被綠網覆蓋著,

路邊的樹木還在頑強的生長著。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自創國衛工作開展以來,在幫創單位、街辦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11個自然村、15個村小組全面啟動了環境衛生集中整治,

通過拆除違章建築物、剷除房前屋後菜地,大力實施“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工程,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3

鳳崗村七組排上胡家

整體拆遷村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鳳崗排上胡家位於崇崗鎮,鄰近撫州火車站。村口的空地已經用醒目的綠網覆蓋著。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在建造中的一棟樓房,外牆都沒有裝修,仍然有人在這裡生活著,延續著村莊最後的生命力。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走進村裡,一排老屋並列著在左側。站在圍牆外,望著院裡的橘子樹,留守在老屋的事物總是和時光定格。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這家院裡唯一的橘子樹累實果果(可惜不能摘~),

讓少了些生活氣息的村莊有了另樣的情景。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即將拆遷!撫州這3個地方該說再見了

搬遷拆遷,使不少人的餘生起起伏伏。


也許很多人努力一輩子的極限,也夠不到被拆遷的補償起點。但我們也更應該看到,拆遷背後的城市化浪潮。城中村、農村,以及老破小等建築被拆遷改造,是伴隨城市化推進一定會發生的事。


承載記憶的這片土地,和故人、傳統、文化的某種微妙聯繫,漸行漸遠,一旦離開,也就永遠回不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