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商海數十載 而今回鄉創新業 攸縣伢子帶領鄉親逐夢“油茶”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堅實支撐。

正因如此,國家和各省市出臺政策,提倡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近年來,我市鼓勵、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回到家鄉開啟新的創業征程,帶領父老鄉親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即日起,本刊特推出《返鄉創業系列報道》,介紹他們的創業之路,點贊他們為鄉村振興的辛勤付出,希望他們返鄉創業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幸福。敬請關注。

12月7日,攸縣江橋街道楊木港村,數萬畝油茶樹苗在微風中茁壯生長,茶樹葉泛著嫩嫩的淡綠,像抹上了一層油閃閃發亮。

“以前在外打工年收入微薄,幾年前,龍總過來搞開發,我就來基地上班了,收入高,幹得起勁!”貧困戶李勇去年蓋起了兩層小洋樓,給他生活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龍總”,就是株洲浩特強林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政軍。

臉上寫滿質樸、骨子裡透著堅毅……如今,這位柔情漢子帶著初心,返鄉發展油茶產業,讓家鄉變得溫情滿滿。

闖蕩商海,幾起幾落不言棄

1993年,和很多攸縣人一樣,高中剛畢業的龍政軍,懷揣著夢想,帶上簡單的行李,南下赴廣州闖蕩。

身處異鄉,沒什麼傍身的技能,如何安生?當時,一位做傢俱的浙江老師傅見龍政軍勤奮聰穎,便收他為徒學做紅木油漆。

1年後,龍政軍熟練掌握了油漆紅木技術,另起爐灶帶了10多個徒弟創業,後又來到山東濟南一個家俬商場,當起了紅木傢俱質檢主管。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此後的10年間,龍政軍憑藉著一股闖勁,涉足化妝品銷售、糧油批發、做手機配件加工,攢下人生創業的第一桶金,也結交了不少朋友。

2009年,龍政軍投資3000萬元,擴大手機器材加工廠。可正當他滿懷信心擴充他的商業版圖時,人生卻發生了戲劇性轉折。

那時,手機器材加工廠因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經營受到重挫,工廠倒閉,3000萬元的投資連同原來的固定資產付之東流。

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面對這次“浩劫”,龍政軍沒有心灰意冷,他自嘲道:“這3000萬元就算是一次性交了昂貴的學費吧,但也學到了比金錢更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在好友的鼓勵下,龍政軍振作精神,把目光瞅準酒店業,在湖南吉首創辦“吉首市錦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張家界買下了34個空門面的經營使用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不忘鄉愁,瞅準油茶產業再起航

龍政軍的創業如日中天,形勢大好,但他的心底,總有著一股濃濃的鄉愁——外面再好,卻不是自己的家。

童年的記憶是抹不掉的鄉愁,龍政軍從小對家鄉油茶樹有著特殊的感情。

他告訴記者,楊木港村為丘陵地形,山不高,海拔200米以下,土壤肥沃,很適合油茶樹生長。那會兒,家家戶戶門前屋後,零零星星生長著些油茶樹。每年春天一到,他和小夥伴總是急不可待地爬上油茶樹採摘野果子,酸酸甜甜,很好吃。

龍政軍說,開發油茶產業前景看好。茶油是純天然綠色食用油,長期食用不僅可以減肥,而且可以延年益壽。油茶樹冬季盛開白色花,漫山遍野白茫茫,不僅有觀賞價值,促進旅遊業開發,且利於發展養蜂產業。

“創業不是砸錢,得找準項目,更需要全身心付出心血。”龍政軍發現,想返鄉發展油茶產業的老闆也不少,但考慮到投資大、週期長、回報慢,許多人望而卻步。

其實,對創業之難,龍政軍早有心理準備,但他篤定“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他都具備: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重視發展綠色產業,農村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對發展綠色產業不僅在栽培管理技術上給予支持,而且在經濟上也有扶助,這是天時;家鄉地處丘陵,土地肥沃,雨量充足,無霜期長,適宜油茶樹生長和管理,這是地利;發展綠色產業需要大批勞動力,可以帶動家鄉脫貧致富。家鄉貧困勞動力多,父老鄉親舉雙手贊成他回鄉投資置業,這是人和。

2016年,在當地村支兩委及村民的支持下,龍政軍順利地辦理了3000多畝的集體林地流轉經營權。次年,他先後註冊成立了“株洲浩特強林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攸縣德豐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1500萬元,開啟了公司項目的運營。

不忘初心,帶領家鄉父老脫貧

一開始,龍政軍不懂油茶種植技術。他買了不少種植方面的書,奔赴各地向專家“取經”。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原本是文質彬彬的老闆,轉眼變成了皮黑肉糙的“粗人”。

2年下來,層層梯土繞山間、叢叢油茶綠起來。3000畝標準化的油茶基地不僅得到了省市林業專家的高度評價,而且贏得了當地農民群眾的由衷擁護,紛紛稱讚他:“平等待人很謙和、參加勞動不怕苦、支付工錢不拖欠,是一個真正幹實事的人。”

這份稱讚,不是空穴來風。

龍政軍招用勞力,首先滿足本村貧困戶,在近百人的長期員工和200多入社農戶中,貧困戶佔到七成。

每天上油茶基地勞動的員工,往返的路途很遠,龍政軍便在工地上搭了個臨時大工棚,請來廚師在工棚煮飯燒茶水。這樣,讓所有在山上勞作的員工,都能在中午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飯,喝上一杯熱茶,飯後或坐或躺在睡椅上休息,下雨了還可以在工棚躲雨。

“當初回鄉創業,是一種家鄉情懷;如今持續投資,是一種發展信念。群眾真心歡迎、政府真心幫扶,這個開發真停不下來。”龍政軍站立山頭感慨地說,“去年載栽下的28萬株油茶樹苗,“18嶺連著18坡,眼前這座大山,不就是一座穩賺不賠的‘綠色銀行’嗎”?(株洲日報記者 馬文章 通訊員/洪華第)

【記者手記】奮鬥讓他感受到快樂和滿足

發展農業產業化是一件苦活累活,投資時間長、見效慢,像龍政軍這樣堅定的老闆還真不多。

有人說他犯傻:在全國各地擁有那麼多賺錢項目,本是億萬身家,早該衣錦還鄉,哪還需要搞油茶產業這般操心。

也有人說他聰明:如果像大多數老闆,把積累的財富,投入其他產業,可能會“摔得很慘”,但投資現代農業,雖然短期不賺錢,但從長遠來看穩賺不賠,還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

然而,筆者以為,“犯傻”和“聰明”都不適用於龍政軍。從學徒到大老闆,人生幾經沉浮。如今,他把畢生的財富投向綠色產業,通過勤勞換來山青民富,他享受的是奮鬥出來的幸福和老鄉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