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三舊改造,激化發城市發展新動能。

廣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城市空間形態不斷髮生變化,從許多年前就顯現出,靠依靠“用地擴張”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存量土地的改造和提升已迫在眉睫。

歷經數十年繁榮發展後,廣州的土地資源日漸稀缺,樓市已逐漸由增量時代走向存量時代。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壹 / ONE

招拍掛拿地成本高昂,舊改成增加土儲的殺手鐧

目前,“招、拍、掛”這種拿地的傳統模式,讓眾多開發商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天河金融城商地、荔灣芳村大道南以西地塊、海珠區大幹圍地塊、黃埔黃石西路第三煤礦有限公司地塊,成交樓面價破3。

荔灣冷凍廠地塊,享一線江景,成交樓面價高達42520元/平。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而據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州終止、流拍、中止的地塊達24宗,其中商住地就有20宗。


土地的儲備,是其重要發展命脈。房企要生存,必定要有土儲。招拍掛拿地越來越貴,且地塊供應不多,房企需謀求另一條發展道路。
近年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廣州本土及外地“過江龍”房企陸續進入廣州舊改市場。

截至目前,廣州11個行政區都有涉及舊村改造,其中番禺、荔灣、南沙、增城等四區的改造力度較大。


● 荔灣區改造面積最大,現有21條舊村需全面改造的佔18條。
● 緊挨著天河的黃埔區,在城市更新投資總額、已批項目、開工面積等指標上,連續多年領跑全市。
● 連“身嬌肉貴”的越秀區,也要啟動金貴村改造。


舊改,成為房企加強土地儲備的重要途徑。
貳 / TWO可提前佈局,但利潤不高,房企對舊改又愛又恨
同時,舊改項目,是房企獲得區域市場的一張極佳的“入場券”。
以上海的大華集團為例,今年成功拿下增城朱村街山田村舊改項目,完成首進增城目標。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11月,朱村村村民以100%的同意率,同意引進大華(集團)有限公司成為該村城市更新項目的合作企業。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經此兩役,房地產百強企業—大華集團獲得近120萬方土儲(山田村58.91萬方+朱村村58萬方),還另外拍得一塊朱村站地鐵上蓋宅地,徹底在朱村板塊站穩腳跟。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克而瑞廣州機構首席分析師肖文曉表示,像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新增土地資源越來越少。中心城區的稀缺土地資源,未來很大程度上就來自舊改,如果不提前佈局,就會在未來喪失先機。


所以在近年廣州舊改提速的大背景下,很多企業都在積極進行佈局,並提前積累經驗。



如此大塊蛋糕,很多房企都想分一杯羹,不過仔細算一算,其實並不簡單。

不同於以往宅地的簡單開發模式(拿地—開發—銷售—交付),舊改還涉及的業務鏈條比較長,程序繁瑣,包括設計規劃、村同意舊改及合作企業招標、村民同意拆遷補償、村民回遷房及融資區開發、商業區域招商及學校引進、後期運營等。

這不再是隻“蓋房子”這麼簡單,而是對房企資本與運營等綜合實力的考量。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整個舊改項目週期一般都比較長,快則3至5年,慢則耗時十年、八年也很正常。

與在招拍掛市場拿地相比,舊改的時間成本更多,總投資成本也未必低,並需安置絕大部分村民回遷,收益沒有這麼高。

好處是,舊改不用像招拍掛市場那樣,一下子交出所有土地出讓金,可以分期投入。

因此對於舊改,房企是既愛又恨。

叄 / THREE舊改可實現三贏,改造後房價不會虛高拉昇

舊改,最理想的狀態是三方共贏。


● 城市通過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盤活老舊資產,實現騰籠換鳥。

● 房企獲得新增土地儲備,利潤得到增長,推進可持續發展。

● 村民獲得較好的生活配套及居住環境。另外,村內租賃房、商鋪等資產租賃,使村民收入增加。


例如,黃埔區線坑舊村改造項目,基本滿足政府“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功能提升、土地節約集約”的訴求和目的,新福港集團也成功開發新福港·鼎峰項目,村民已悉數原址回遷。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線坑村

由於,廣州的舊村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低下,用水、用電、治安存在安全隱患,居住環境較差,才影響區域形象,制約經濟發展等問題。

房企紛紛參與舊改建設,廣州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當舊改完成後,該地的居住品質變好,理論上其價格會發生“質變”。


不過,以前是村屋,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電梯房,樓價上漲也非常合理的。
目前,房地產市場正在調整,未來樓價還是以穩定為主,價格升幅不會過大,購房者無需過於擔心。

尾章 / LAST
最後,房小擎就廣州舊改目前的情況,小結出如下三點:

1)廣州舊改從“市場引導”轉變到“政府主導”,可理解為是PPP模式的一種,政府擔起監督職責,在房企與自然村之間的穿針引線作用越來越大。


2)開發商

從以往的“高週轉模式”轉變為“服務時間長、利潤稍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並且建設城市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3)城中村逐步消失,租客將租不到低居住品質的握手樓。但改造後的房子集體放租,供應量增加,他們可以用較高的性價比租到品質高的電梯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