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要握好“筆頭”扛好“鋤頭”

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是中國向全世界的莊嚴“承諾”,時間臨近,但任務依然艱鉅,全國280萬扶貧幹部正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在“修煉”、在“運功”,力爭使出“繡花功夫”啃掉最後的“硬骨頭”。

  然而,“繡花”需要功夫,“啃骨頭”需要方法,扶貧幹部大多來自機關單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與水平都較為欠缺,做農村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都亟需提高,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脫貧攻堅一線歷練,完成蛻變“升級”,就需要握好手中的“筆”把美麗的農村宣傳出去,扛起發展的“鋤頭”把貧困地區建設得更加美麗,讓篇貧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駐村要握好“筆頭”,為貧困地區唱響“好聲音”。宣傳是打破地域限制、鏈接世界的“橋樑”,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是因為地理位置、環境氣候、自然資源等因素造成,還有著思想保守、固步自封的原因,沒人去宣傳,也沒人會宣傳,造成農產品滯銷,旅遊資源浪費。在全國打響“環保戰”,高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候,正是貧困地區生態旅遊發展的最佳“契機”。大自然是公平地,讓偏遠山區資源匱乏的同時,卻留下了無限美麗的風景。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加強,貧困地區的通村入組路已基本全面建成,制約發展的道路問題已解決,就需要駐村幹部去為他們“發聲”了。因此,駐村幹部要善於發現瞭解本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自然資源,握好手中的“筆”,寫好大山的“文”,讓埋藏在雪域高原、“深山老林”的美麗鄉村“走出去”,把外面的遊客“吸引過來”,用傳統的文化習俗去“刺激”他們的“神經”,用純天然可口的農產品去“勾引”他們的“胃”,用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去“震撼”他們的“眼”,推動貧困地區旅遊發展,拓寬貧困地區綠色農產品銷售渠道。

  駐村要扛好“鋤頭”,為脫貧發展注入“新動力”。脫貧攻堅“輸血”只能解決當前問題,“造血”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駐村的關鍵就是要如何帶領貧困群眾發展致富。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駐村就不能像坐辦公室那樣“拍腦袋”幹事情,無論你有再高的理論素養,沒有實踐都只是空談。因此,駐村幹部要放下“身段”轉變觀念,既要會用“筆頭”,更要學會扛好“鋤頭”,在農村就要做農村人幹農村事,不懂決不能裝懂,要拜師於民、不恥下問,要融入農村、融入群眾,才能搞懂制約農村發展的根本原因。產業發展是脫貧致富的關鍵,然而貧困群眾因為“窮怕”了,都有著“眼見為實”的保守心理,看不到成效不敢幹、不願幹,好的產業發展項目在貧困地區經常推進乏力,這就要求駐村幹部要扛起“鋤頭”與群眾一起幹,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讓汗水在地頭揮灑,用實際行動去感染他們,讓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學會產業技術,用良好的產品品質去鞏固銷售市場,增強他們的發展信心,讓他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駐村有著雙重作用,既是幹部歷練的“考場”,又是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戰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駐村幹部只是“輔助”,“主角”是貧困群眾,駐村幹部要找準自身定位,拋開自身利益雜念,全心全意去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引領發展,為貧困地區“發好聲”,為貧困群眾“幹好事”,讓他們真正轉變思想,學到“真本領”,才能真正打贏脫貧攻堅戰。(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